隨著各地醫師職稱評選標準改革的推廣,目前不少省份已經將發表“科普作品”視作參與參與職稱評選的工作成果。這一改革,也讓《長壽養生報》這類報刊受到不少醫護工作者的青睞。
《長壽養生報》是科普報刊嗎?參與評選的科普作品需要注意什么?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一、《長壽養生報》是科普報刊嗎?
《長壽養生報》是由大慶日報社主管的醫療知識科普類報刊,其主要關注醫藥文化、科學養生等內容。《長壽養生報》主要面向中老年群體發行,在銀齡人群中有一定影響力。
二、醫生評職稱科普作品有哪些要求?
科普作品被評職稱文件認可已經有一段時間,各地對于科普作品的要求各有不同,需要以當地衛健委發布的文件為準。不過,其中對作品的要求也有一些共性。
作品類型:文章、視頻、講座、專注以及科普欄目等,可算作在科普作品的范圍內,其中又以文章發表最為常見。
內容長度:以文章與視頻為例,科普文章需要在1500字以上,部分地區會更高。科普視頻的長度則一般是在5分鐘以上、20分鐘以內。
作者署名:與論文一樣,科普作品的發表一般也會要求評選人為“第一作者”,否則參選作品不算數,或是加分更少。
平臺要求:科普作品需要發表在被認可的媒體上。比如想發文章,就可以找《長壽養生報》這類公開發行的報刊。如果是想發布視頻等其他類型的作品,最好盡量選擇縣級以上的醫療機構,或是衛健委的官方媒體賬號。
三、投稿建議
相較于發表論文來說,科普文章的發表途徑會更加豐富,但也比較魚龍混雜。如果擔心選錯渠道,我會建議經過“聚觀新聞推”這類專業平臺來投稿。
聚觀新聞推這家平臺的編輯的報刊投稿經歷比較豐富,對于缺乏給《長壽養生報》這類報刊投稿經驗的朋友,在選刊、修改、發表等環節都能提供一些助力。并且聚觀新聞推本身也收錄了一些可以發表科普文章的正規報刊渠道,熟悉審核規則,能夠進一步提升文章的通過率。
作為不少醫務工作者評職稱的選擇之一,科普作品的認可范圍非常廣。從初級職稱到正高級職稱,發表科普作品都可以加分。提前做好了解,選擇合適的渠道,就能讓職稱評選不那么困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