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蘇區是最為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其麾下部隊后來成長為紅四方面軍,是紅軍三大主力部隊之一,紅四方面軍最鼎盛時期,擁有精兵八萬之眾,善于打硬仗、惡仗、險仗,該部涌現出許多英勇善戰的猛將,建國后星光閃耀的開國將帥中,有七百多位將領出自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的發展壯大成長為一支勁旅,可以說跟早期紅軍高級指揮員、曾經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總政委的陳昌浩是分不開的。
陳昌浩,字子藩,原名陳海泉,曾用名蒼木,1905年10月16日出生于湖北漢陽縣永安堡戴家莊(今屬武漢蔡甸區奓山街長新村),其父親叫陳榮發,字春霆,是漢口商行的一名管理人員,母親叫吳蓉,在家操持家務。夫妻一共生育四個孩子,兩男兩女,陳昌浩是老大。由于家境尚可,作為長子的他入私塾讀書時取名昌浩,從此接受嚴格的教育,由于他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成績一直優秀名列前茅。在讀大學期間,他結識思想先進的同志,隨后加入組織并派往蘇聯留學,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成員之一。
陳昌浩學成回國之后,組織派他到鄂豫皖根據地工作,在軍中由于他勇毅果敢,治軍嚴整,特別是參與指揮了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戰役中,他指揮能力很突出,憑借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在紅軍隊伍中很快便脫穎而出。當時,紅軍在作戰中繳獲了一架國軍飛機,身為高級干部的他,親自押著當俘虜的國軍飛行員,帶著手槍和手榴彈,飛到了黃安城,向敵軍陣地撒傳單、扔炸彈,大長紅軍的威風,這件事震驚了整個紅四方面軍,所有人豎起了大拇指。因此25歲的他就擔任了方面軍總政委。
陳昌浩主政紅四方面軍期間,紅軍的勢力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紅軍進入川北地區后,兵強馬壯,隊伍發展到八萬多人。每次隊伍出動,總政委身披繳獲來的川軍將領的外黑內紅的斗篷,隨著坐騎的顛簸隨風起伏,就像一只矯健的雄鷹,一馬當先沖鋒在前,引得許多人追逐觀看,據警衛人員后來記載,此時作為總政委的陳昌浩,由于人長得高大英俊,非常的年輕,不僅是氣宇軒昂的偉丈夫,還是個天下少有的美男子——當年香港的大影星周潤發要是穿上一身紅軍的軍裝,披上將軍斗篷,就太像我們年輕時候的陳總政委。
能征善戰,指揮有方,人又年輕,在崇拜英雄的戰爭年代,他的一舉一動頗為引人注目,那時紅軍隊伍以及根據地的群眾,對這位總政委可謂是敬佩得像神一般的人物,他的一些故事至今都還在當地流行。據說他的手下有一位戰功赫赫的軍長,缺點是性格暴躁,作風霸道,誰要是與他一言不合,動不動就拿槍教訓,子彈“噗噗”響打在腳下,嚇得人真不輕。沒有想到的是此事總政委陳昌浩知道了,他帶著警衛員一陣風沖軍長跟前,掄起馬鞭子就是一頓亂抽。嚇得軍長趕緊認錯:“總政委同志,我錯了,我錯了,以后再也不敢了。”這才作罷。
然而,就在1936年11月,這位曾統率千軍萬馬馳騁沙場、立下赫赫戰功的紅軍年輕統帥,命運開始發生轉折,這一天,上級決定組成紅軍西路軍,西渡黃河,打通與新疆的道路,任命陳昌浩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政委、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率部西渡黃河作戰,接下來這半年時間,西路軍遭到西北軍閥圍追堵截,最后兵敗河西走廊,在紅軍歷史上寫下了極其悲壯的一頁,二萬多人只剩下幾千人的緊要關頭,陳昌浩最后一次以總負責人的身份,召開緊急會議。并作出三大決定:一、現有部隊分散游擊,堅持斗爭;二、二位高層領導脫離部隊,返回陜北匯報情況;三、任命各工委領導,統一領導各支隊的行動。從此,他正式離開這支朝夕相處多年的隊伍和戰友。
“天蒼蒼,野茫茫”,1937年春,陳昌浩告別部隊,啟程東返。雖然這是突圍,但敵人實在是太多,只好晝伏夜行,邊打邊走,當走到一個叫做大馬營子的村子中時,他生病了,燒得暈暈乎乎,被困在西北荒原上一個小村子里湖北老鄉但復三家中,他把身上銀元拿出一半分給3名衛士,讓他們各奔東西,又給了但復三10塊大洋。但復三雖系鄉間郎中,卻也是有俠肝義膽的漢子,見陳昌浩病體未愈執意要走,就提出由他護送回老家。陳昌浩把槍埋了,穿著但復三給他的一身老百姓衣裳,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總算回到了這個離開近十年的老家長新村。
兵敗河西走廊,紅西路軍悲壯歷程中,一萬多紅軍戰士用他們寶貴的生命,譜寫了壯烈的篇章。作為一把手的陳昌浩,對自己帶領的部隊慘遭失敗,悲痛萬分,他十分內疚、自責,他輾轉回到延安之后,任何場合都痛心疾首說:“兵敗祁連之事,我陳昌浩實在難辭其咎,萬多精英,喋血大漠……想到這些血灑荒丘的英靈,猶如萬箭穿心”。隨后,他便離開了軍隊,經組織批準,陳昌浩前往蘇聯治病。1939年8月27日,陳昌浩乘坐飛機離開他曾經戰斗過近十年的這片土地,前往蘇聯,看著身邊飄過的藍天白云,他在飛機上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到了蘇聯后迎接自己的將會是什么……
陳昌浩剛來這里治病,相對國內戰亂的環境來說,莫斯科的醫療條件,還有生活條件是更好的,無論是吃的還是用的都比較充裕,據他的兒子陳祖濤回憶,剛來到莫斯科的時候,跟延安時期的艱苦相比,“那里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每天都可以吃到白面包、奶油、各式水果,這對于在延安靠小米果腹的陳祖濤他們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幸福。在這里陳昌浩得到了很好的照顧,醫生定期來幫他檢查身體,并積極進行治療,很快老病就快要好轉了。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好景不長,隨后蘇德戰爭爆發,陳昌浩坎坷的命運再起波折。當時戰事緊急,一些對我援助的福利機構被迫解散,人員一律疏散到后方,此時在逃難的大軍中,人如潮涌,紛紛向各處轉移。他隨同一大批人被安排到中亞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首都是塔什干附近一個名叫科坎加的小鎮。
塔什干在烏茲別克語中意為“石頭城”,因地處山麓沖擊扇一帶,有巨大卵石而得名。這里地處中亞心臟地帶,驕陽之下,沙浪滾滾,故素有“荒原”之稱。因此,水在這里顯得尤為珍貴。我國古代的張騫、法顯、玄奘都曾在這里留下過足跡。特別是張騫,根據史書記載,漢武帝派去出使西域張騫就是來到這里,在這里曾娶妻生子,張騫回漢朝后,妻兒被匈奴擄走,最后張騫派人營救,但始終沒找到。
陳昌浩疏散到這里后,由于蘇聯解散了當時的組織,他的一切供給停發,以前是軍人,而且是高級指揮官,他從來也沒做過飯、洗過衣服,更不會買東西討價還價,所以他只能自謀生路。在這里,沒有人知道他曾是紅軍的重量級人物。
為了活下去,他去采石場當苦力,當時,科坎加這地方有采石場,榨油廠等工廠,陳昌浩先是在采石場做工謀生,平日打石頭、背石頭,以維持自己的生活,盡管他一天到晚都處于艱苦的勞作中,但受當時戰局的影響,物資非常匱乏,即使這樣,他也每日只能分到一磅黑面包,配給一點馬鈴薯這么少量的食品。
采石場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正如古人詩中描寫的“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萬人系磐石,無由達江滸。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笨嘀凶鳂窌r唱采石歌“別離茅舍到山中,皆因淡薄又貧窮,日間采石生涯不中用,可恨無能博臥龍,若有能人提拔我,免受凄寒念我窮。”…… 可見其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由于采石的勞苦,加上長期處于饑餓狀態。陳昌浩昔日 修長矯健的身軀,經過疾病、饑餓和繁重的體力勞動,折磨得十分虛弱,加之當地的氣候嚴酷,寒暑變化劇烈,使他的胃病反復發作,生活處于極端艱難的境地。采石場的附近有一個榨油廠,一同采石的蘇聯工人對陳昌浩這個異國人特別同情,一位老工人告訴他,去榨油廠吞服熱棉子油可以治療這種病,于是,他真的去那里吞了幾次,沒有想到的是奇跡發生了,多年久治不愈的老胃病竟然好了,一點也不疼了。對此,可謂是因禍得福。他十分高興。
陳昌浩做搬運工、采石工二年時間,這期間,他幾乎每天都向一些曾經熟悉的蘇聯同志寫申請信,但由于戰事緊急,大部分信都如石沉大海,沒有回音,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一封信到了曾經跟他有工作關系的季米特洛夫手中,他的人生再次出現轉機,沒有在這荒蕪的采石場了此一生。隨后決定聘請他為前線翻譯。他很快穿上軍裝,奔赴斯大林格勒前線,主要負責翻譯公函,盡了一名國際主義戰士的職責,后來還獲得了一枚“衛國戰爭獎章”。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是金子隨便扔到哪里都會閃光。戰后,由于他有立功表現,他又被安排到莫斯科一家出版社工作,他已全神貫注地投入到翻譯著作及編撰俄華辭典的工作。這個曾經的紅四方面軍統帥,就此開始了一個普通小職員的生活。那個時候,在多年的戰爭中蘇聯遭受了極大的損失,盡管生活水平相當艱難,陳昌浩住在簡陋的樓房內,但對這樣的條件毫不在乎,畢竟比打石場的工作要輕松得多,也可以算是天壤之別。
這期間,令陳昌浩欣慰的是,有一位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位名叫格蘭娜的俄國姑娘,姑娘一見到他高大英俊,和藹可親,講著一口流利的俄語,便被他的氣質深深地打動了,于是愛慕之情油然而生,隨后決定細心照料他的生活,使他能全心貫注地搞翻譯和寫作。1945年5月1日,兩人生下一個孩子,取名叫維克多(Victor),是勝利的意思,大名叫陳祖莫,意思是莫斯科出生。
建國后,經組織批準,陳昌浩帶著妻子兒子含淚回到了分別十三年的故土,離開莫斯科時,他異常興奮,深切地握住送行人的手說,“我們回家吧!”他竟然大哭起來,真是可以叫做“淚飛頓作傾盆雨”。十三年啊,等了十三年!終于可以回家了,可以回自己的祖國了!回來之后,他被任命擔任編譯局副局長,1967年去世,臨終之前對兒子和親人寫過一首詩,可以說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耿耿懷大義,凜凜報國心,不求垂青史,愿作鋪路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