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散文界,溫兆海先生以其獨特的文學風格和深厚的學術功底,贏得了廣泛的贊譽。近日,溫先生《影后胡蝶》在國內引起了巨大關注,尤其是關于戴笠與胡蝶的艷聞部分,更是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在這樣的背景下,他撰寫了《戴笠胡蝶艷聞質疑》一文,榮幸地成為國內首位對這一事件提出質疑的學者。
以下,我將從學術和專業的角度,對溫兆海先生的散文進行評論。首先,溫兆海先生在《影后胡蝶》一書中所展現的歷史辯證法。在散文創作中,溫先生并未盲目跟從流言蜚語,而是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戴胡艷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列舉了以下八點依據,對這一艷聞提出了質疑。
《影后胡蝶》鶴山作家溫兆海著 何志強攝
其一,歷史文獻無確鑿證據。盡管戴笠與胡蝶的艷聞廣為流傳,但在歷史文獻中,并未找到確鑿的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其二,戴笠身份特殊。作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副局長,戴笠的身份特殊,其一舉一動都受到嚴格的監控,與胡蝶的交往很難不被發現。
其三,胡蝶個人品質。胡蝶作為影后,其個人品質和生活作風一向嚴謹,與戴笠的艷聞很難成立。
其四,據胡蝶年譜記載和胡蝶本人在其回憶錄中自述,并經大量資料證實,胡蝶1943年12月24日由桂林抵達重慶,住在重慶南岸。1944年春參加《建國之路》一片的拍攝,同年10月才回到重慶。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胡蝶一家于9月12日離渝返滬,住在影星徐來家中。也就是說,胡蝶真正在重慶居住的時間只有11個月。被戴笠霸佔三年之說是子虛烏有,無稽之談。
其五,胡蝶在《胡蝶晚年說往事》一文中說,我與戴笠相識,但不是他的情人,他的情人不是我,是另有其人。見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芳草萋萋)。
其六,胡蝶晚年在回憶錄中說,關于這一段生活,也有很多傳言,而且以訛傳訛,成了有確鑿之據的事實,現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齡也算得上高壽了,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實是短暫的,對于個人生活瑣事,雖有訛傳,也不必過于計較,緊要的是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這段話雖未言明這些傳言的內容,但實則是對她與戴笠這段傳聞的否定。
其七,社會輿論影響。戴胡艷聞的流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當時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非事實本身。
其八,時至今日,沒有任何確鑿之證據證實胡蝶是戴笠的情婦,全中國只有沈醉一人在他那本書中提及,而且前言不對后語,破綻百出,自相矛盾,屬于孤證,不足采信。他的這篇文章在南方都市報發表后,迅速引起了廣泛關注。隨后,揚子晚報、國防時報、文化藝術報、廣卅文摘報、江門日報以及騰訊、百度、新浪等媒體紛紛轉載,可見這一質疑在國內外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溫兆海先生的散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歷史解讀。在《影后胡蝶》一書中,溫先生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戴胡艷聞進行了深入研究,展現了他的歷史辯證法。通過對溫先生散文的深入閱讀和理解,用客觀的視角,進一步揭示歷史的真實面貌??傊?,溫兆海先生的散文作品,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特的寫作風格,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歷史解讀。在戴胡艷聞的質疑中,我們看到了溫先生散文的價值所在,希望未來,溫兆海先生能繼續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為我們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作者簡介:李小龍,評論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