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年號正德,因此也被后世稱為正德皇帝。瓷器界所稱的名品“正德瓷”,即指他在位期間所燒制的瓷器。
朱厚照父親是朱祐樘,母親是孝康張皇后,因為是長子繼承,他的皇位繼承上沒有大風波,相對一帆風順。
盡管朱厚照從小在溫室中長大,但他的個人能力并不遜色,自幼機智聰穎,對騎射尤為喜愛。然而,后世史書多因他設立豹房、被傳只知玩樂,而將其刻畫成昏君的形象。
不過近年來,網絡上對朱厚照被塑造成的昏君形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個能帶兵打仗,并且能打贏戰爭,且史書記載他通曉多種語言的皇帝,真的會是如此不堪的昏君嗎?
基于這種猜測,許多人提出了一種與昏君形象截然不同的可能性:朱厚照其實是在對抗官僚集團,大力推行皇權集中,意圖有一番作為的皇帝。
被指為朱厚照昏君證據的豹房,極有可能只是一個掩護。朱厚照可能是想借此效仿祖宗們設立東西廠的做法,為自己在現有官僚體系之外另辟一個權力中心。
但是,朱厚照好像并未對抗成功,正德十五年,駕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歲。
對于這位評價兩極分化極其嚴重的皇帝,一邊被奉為明君,一邊被斥為昏君,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他的遺詔原文,看看朱厚照在臨死之時,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
朕以菲薄,紹承祖宗丕業十有七年矣,圖治雖勤,化理未洽,深惟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彌留,殆弗能興。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惟在繼統得人,宗社生民有賴,吾雖棄世,亦復奚憾焉! 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于宗廟,請于慈壽皇太后與內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辭,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內外文武群臣,其協心輔理,凡一應事務,率依祖宗舊制,用副予志。嗣君未到京之日,凡有重大緊急事情,該衙門具本暫且奏知皇太后而行。喪禮遵皇考遺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毋禁音樂嫁娶,宗室親王藩屏攸系,毋輙離封域,各處鎮守總兵巡撫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員,各固守疆境,撫安軍民,毋擅離職守,聞喪之日,止于本處哭臨三日,進香遣官代行。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所屬府州縣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隸七品以下衙門俱免進香,京城九門皇城四門務要嚴謹防守,威武團練營官軍已回原營,勇士并四衛營官軍各回原營,照舊操練,原領兵將官隨宜委用各邊放回官軍每人賞銀二兩,就于本處管糧官處給與。
宣府糧草缺乏,戶部速與處置。各衙門見監囚犯除與逆賊宸濠事情有干,凡南征逮系來京,原無重情者,俱送法司查審明白,釋放原(還)籍。各處取來婦女見在內府者,司禮監查放還家,務令得所。各處工程除營建大工外,其余盡皆停止。但凡抄沒犯人財物及宣府收貯銀兩等項,俱明白開具簿籍,收貯內庫,以備接濟邊儲及賞賜等項應用。詔諭天下咸使聞之。
朱厚照遺詔原文中,朱厚照提到自己“以菲薄紹承祖宗丕業十有七年矣”,這表示他作為皇帝已經執掌大明天下長達十七年之久。
17年的執政生涯中,朱厚照自感“圖治雖勤”,日復一日地投身于國家的治理之中,絲毫不敢懈怠,然而遺憾的是,“化理未洽”,天下未能如他所愿愈發繁榮,或達到他心中的理想狀態,這成為了他的一大憾事。
接著,鑒于自己沒有子嗣,朱厚照對繼承人的問題做了詳盡的安排,他明確指出了自己的繼承人選。——“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稱贊他“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
擔心有人會心生不服,從而給大明帶來內亂,朱厚照特別強調了自己已經完成了所有必要的程序。他已經告知了宗廟,請示了慈壽皇太后,朝廷內外重要文武大臣也都已經共識過。
關于自己的葬禮以及過渡時期的安排,朱厚照遵循祖輩的傳統,主張節儉辦理,不禁止百姓的音樂嫁娶活動。在過渡時期,他將權力交予皇太后“衙門具本暫且奏知皇太后而行”,規定所有重大緊急事務均需先上奏皇太后,依照她的指示進行處理。
此外,他還對自己在位期間受到批評的事項進行了明確處理。在平定宗室叛亂時抓捕的人員,他認為抓捕過多,于是要求釋放那些與逆賊宸濠雖牽連,但原本罪行不重的囚犯。
同時,他之前要求歸入內府的婦女,也全部予以放歸家中。為了他個人喜好而修建的宮殿工程,也全部予以停止。
*以上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見解,若您有不同觀點或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