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聲生不息·大灣區季》,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女隊,一首抒情一首燃情分別霸占榜一榜二位置,特別是周筆暢和李宇春暌違20年再次同臺獻唱,迅速上了熱搜。
相比女隊,男隊同樣一首抒情一首燃情分別居榜三榜四位置,整體落后女隊。
這到底是男隊整體實力不夠,還是選曲問題,還是其它原因呢?
今天再次聆聽了男隊的兩首作品后,發現了他們屈居于后的端倪。
《無賴》
當陳小春他們唱完,主持人問,為什么要選擇《無賴》這首歌時,陳小春說:
主要是這首歌的旋律是非常好聽的。喜歡這首歌的旋律多過于“無賴”。
陳小春說這句話時,已經提前寫好敗局了。
《無賴》并非只是旋律好聽那么簡單。
它是小人物為了生存,在社會中沾染了很多的壞習氣,對這些“無賴”行為的悔不當初。
它道盡了飲醉酒、常犯錯、愛說謊、貪新厭舊、怕結婚、自嘲“廢人”等“無賴”罪行,是對癡情女友的愧疚。
那么對它的演繹就需有一點痞氣、還要有對不離不棄的女友的愧疚,更要有真摯的“只想和你終老”的深情。
在改編這首歌之前,就得考慮到這些因素。
在歌手選擇上,陳小春和黃子弘凡其實是非常適合的。
陳小春唱過《叱咤紅人》,對痞氣的拿捏可以說信手拈來,對深情的演繹更是入骨三分。
可是我聽到的《無賴》,卻只有傾訴的深情,沒有了“無賴”的痞氣。
這首歌最大的問題,是在編曲上。
因為編曲的氣質決定著歌曲風格。整個編曲太柔,太軟,太深情,“無賴”感消失得無影無蹤。那么歌曲中的沖突感和復雜性也就消失殆盡。
所以這首歌聽來有強烈的“無力”感。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沒有把握住歌曲所要表達的,又怎能重新把它演繹好?
粵語情歌的細膩就體現在它的復雜性上,如果拋開《無賴》的獨特性只抒情,那它與任何一首情歌又有什么區別?
《花花宇宙》
《花花宇宙》和《無賴》的問題有著相似性。那就是唱得過于平,沒有點燃大家的情緒。
這首《花花宇宙》是一首動感十足的勵志歌曲。在陳慧琳的舞曲風格版本里,它可以把人從椅子上拽起來舞動。
它在2000年、2001年兩年間,共獲得7項音樂大獎,當時街頭巷尾都在唱著這首《花花宇宙》。
但在《聲生不息·大灣區季》舞臺上,無論是編曲還是演唱,都將這首勁歌熱舞的歌曲拉下了神壇。
這首《花花宇宙》單看旋律,并非是一首節奏感特別強的歌,完全是因為大量電音配器編曲讓整首歌又燃又爆。所以對編曲的倚重十分強烈。
而且這首歌的主旨是勵志,這就決定著它既有力道又有熱情,陳慧琳的演繹亦在每一個重音處都重重一擊,給人無窮力量。
而《聲生不息·大灣區季》里的《花花宇宙》首先在編曲配器上就弱很多,從一開始就沒有把大家的熱情點燃。
回春丹的聲音一出來,我就知道完了。唱得輕柔有余而力道不足,也讓這首勵志歌唱得疲憊不堪。
到了間奏部分,竟然讓薩克斯作為主器樂進行過渡,讓整個沒有熱起來的場子更冷了下來。原有的推動感全無,動力消解,分隔開了兩部分。
這樣的演繹,又如何讓大家對《花花宇宙》產生無限向往,又如何啟動那內心里的小宇宙,沖向前方,馬達加速?
是節目組的編創能力弱,還是歌手的演唱能力堪憂?
而且,這首歌曲也應該像女隊一樣,全體出動,人多勢眾,在提升編曲節奏感的同時,整體勢能加強,打造全新爆款也不是不可能。
愛音樂,就要讓木頭里藏著火焰;流于形式,只能讓它隨波逐流,銷聲匿跡。
這一期的《聲生不息·大灣區季》的主題是名場面,而我在男隊這里,看到的是牽強附會的“名場面”。
也就是如何的把曾經的名場面玩砸。
有一句話說:為了描寫濃烈的希望,你必須曾寫就過深沉的黑暗。
為了唱出山海的遼闊,你必須領略過逼仄的窒息。
向經典致敬,再創名場面,不是一次向傳統的回歸,而是對經典的再定義。
而到達目的地的唯一途徑,便是像電影般延展開豐富劇情,最后回歸個體人性的情感升華。
讓每個音符,成為世界奇景的巡禮;每個節奏,都是大地的心跳回音;每首旋律,都是血液流速的藝術投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