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 綜合第一財經、中國經營報等
1月2日消息,金融監管總局意籌建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而回顧2024年,中小銀行收購、合并、重組進度大幅加快。
第一財經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統計發現,2024年以來,已有近200家中小銀行注銷(包括工商注銷、批復合并、批復解散等情形,下同),主要為農村金融機構,數量遠超過去3年(2021年至2023年)的總和。2021年注銷67家、2022年注銷44家、2023年注銷78家。
分析認為,2024年中小銀行機構數量呈現出明顯減少,一方面是由于市場競爭加劇,部分中小銀行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難以維持獨立運營;另一方面,也是監管機構推動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加速不良資產處置的結果。完成重組的銀行在規模和質量上得到提升,風險化解能力增強,將有效維護地方金融穩定。
1
進入“存量”經營
2024年部分中小銀行“整編重組”,從經營“增量”到經營“存量”,通過吸收合并部分規模小實力弱的機構,重組為資產規模更大、抗風險能力更強的銀行機構。
據銀柿財經,2024年唯一的一家城商行整合,是庫爾勒銀行在4月份獲批被新疆銀行吸收合并 。這起合并案例從2021年就開始醞釀,主要目的是為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新疆銀行是一家以國有資本為主導、民營資本適度參與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新疆唯一一家自治區級別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于2016年12開業。
被整合數量最多的是村鎮銀行,其中有些省份的村鎮銀行直接解散,也有如遼寧、河北等省份的村鎮銀行是被其他銀行收購。
2024年4月,海南省的村鎮銀行與地方信用社改制迎來重要節點,海南農村商業銀行獲批吸收合并省內8家農商行和12家信用社。
6月,遼寧省內的農商行與村鎮銀行迎來大整合——遼寧農村商業銀行獲批吸收合并了省內26家農商行和10家村鎮銀行。
12月,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信息,張家口銀行收購了當地7家村鎮銀行,河北邢臺農商行則獲批吸收合并當地4家村鎮銀行。
在省級金融機構整合層面,四川省農村信用社在1月份獲批被四川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合并吸收;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2月份獲批被廣西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合并吸收。
2024年9月,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簡稱“江蘇省聯社”)公布的《關于組建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指出,江蘇省聯社召開社員大會審議通過了《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籌建工作方案》等相關提案,決定在江蘇省聯社基礎上,組建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暫定名),成立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籌建工作小組。
2
數量減少呈現兩個主要方向
第一財經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統計,2024年,已有199家中小銀行注銷,注銷數量超過了過去3年(2021年至2023年)之和。
這199家銀行包括36家信用社、56家農商行、6家農村資金互助社、100家村鎮銀行、1家城商行。其中,批復解散的89家、批復合并的102家、工商注銷的8家。
從地區分布看,多個省份風險壓降成效明顯,其中,遼寧注銷了41家銀行,河北注銷了36家銀行,新疆注銷了25家銀行,海南注銷了20家銀行。
記者梳理2024年年內合并重組案例可知,2024年中小銀行的數量減少呈現兩個主要方向:首先是農村金融機構減少數量與層級,多省組建地市級農商銀行;其次“村改支”(即村鎮銀行被吸收合并后改為支行)數量顯著增加,多家村鎮銀行被主發起行吸收為旗下支行。
此外,2024年中小銀行的合并重組呈現明顯的區域分化特征。東吳證券統計,注銷銀行主要集中在遼寧、河北、海南三省。總體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的銀行積極布局,尤其是對中小銀行的收購頻繁。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的銀行則更多在政策引導下進一步整合區域金融資源,推進籌建省級農商行合并中小銀行。
由于部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仍處于被收購、合并的過程中,2025年中小銀行機構會延續合并重組、改革化險趨勢,但合并重組不是最終目的,未來還需重點關注機構合并重組后的自身競爭力。
3
改革化險,應對供給過剩
近年來,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是中國金融監管重點推進的議題,高風險銀行主要集中在農村中小銀行。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工作時提及“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近日,人民銀行在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中,也指出“持續有效防控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加快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工作,繼續穩妥推進城商行、農信社風險化解,穩步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
根據央行近日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2024年)》,2023年末,央行對3936家銀行機構開展金融機構評級,從評級結果來看,“紅區”銀行357家,其中,農合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紅區”銀行數量占“紅區”銀行比重較高。
去年的1月、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農村中小銀行監管司兩度發文,支持配合省級黨委政府“一省一策”推進農信社改革。推動同一地級市城區農信社整合。支持金融承載力較弱地區的農信社實施市場化重組。穩慎推動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提升主發起行管理能力。加快推動農村中小銀行兼并重組,減少農村中小銀行機構數量和層級。
此外,金融機構存在產能過剩、供給過剩也是2024年中小行大規模合并的原因之一。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4425家,其中包括銀行、信托、金融租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消費金融、汽車金融、貨幣經紀公司、理財公司等等,其中中小銀行的占比超過90%。具體到銀行機構類型來看,截至2024年6月末,我國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數量分別為124家、1577家、483家、1620家。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中小銀行兼并重組后將加快完善內部治理,化解風險,同時兼并重組促進銀行規模與資本實力提升,未來如何確保新組建的銀行繼續深耕區域市場、服務區域實體經濟薄弱環節與新興產業、加快培育自身競爭優勢等值得關注。
4
主動求變,堅守主業
未來中小金融機構合并重組仍將持續推進,在經濟發展活力較弱區域組建統一法人的農商銀行,有利于提升資產規模、增強風險控制與風險抵御能力,隨著各類金融機構定位的逐漸完善以及中小金融機構監管日益嚴格,未來區域性中小銀行將進入存量時代,中小銀行合并浪潮下高風險銀行數量有望進一步下降。
未來農村金融機構如何應對面對市場競爭?報道稱,業內專家認為,首先要堅守“金融為民”的定位不變。金融業本身的規模增長和盈利不是金融行業的主要追求目標,天生具備人民性、功能性稟賦的普惠金融,必然成為農村金融機構的主責主業。
其次,要堅守“做小做散”的定位不變。堅守“立足本土,開展特色經營”的定位不變。農村金融機構自身資源稟賦不足,但地方政府的組織資源能力是強大的,借力地方政府能放大自身發展能力。
農村金融機構需要補齊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短板,從規模增長轉向“小而美、小而精”的發展,以“自身情況”為基礎,實現以放大線下優勢為目的的數字化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