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我是刑警》細節:打工人狠狠共情了,不是秦川不是專家組,而是面對50000元獎金年輕人精神狀態。為啥?
撰文/ 王小怡兒
看《我是刑警》,會被秦川果決的指揮折服,為專家組的技術和人格吸引。
但最讓打工人共情的,恐怕還是小楊,小鄧和小杜這三個年輕人,他們在破案過程用自己技術和敬業為破大案貢獻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被獎勵50000元,協助查看清江兩案,有點社恐的楊小潔,正是她堅持不放棄,最后查驗嫌疑人指紋比對成功。
執著的技術警察小鄧,在協助查看張克寒蹤跡時,慧眼查兇,細心的社區民警小杜,在128持槍行兇搶劫案中,將嫌疑人的線索上報。
三個年輕警察面對大案,甚至巨額獎金是怎樣的精神狀態?
打工人為何會對他們狠狠共情?
1 社恐楊小潔,不要清江兩案5萬元獎金,婉拒秦川請吃飯
2016年的一天,讓清江人18年不得安寧的清江兩案,終于有了眉目。
竹城技術輔警楊小潔,比對指紋發現比中。她不敢相信,仔細查看依然是對的。
這枚指紋是經濟案被查嫌疑人留下的。
經偵查審訊,此人果然是清江兩案真兇,后來又找到兇器作案手槍。
按約定,上級決定向楊小潔個人嘉獎50000元。
主抓積案的領導秦川一掃之前案件膠著陰霾,前所未有激動,想邀請此次功臣楊小潔一起吃飯,聽聽她的心得。
誰知楊小潔,趕緊拒絕,先說這錢我不能要,大家一起的功勞。又拒絕秦川一起吃飯,說要回去接女兒。
秦川說,要不讓女兒一起來吃飯?她更緊張了,女兒還小,過來不合適。領導,真的今天不能吃飯。
眼看她急得快哭了,秦川趕緊說,不吃了不吃了。領導眼里,多么樸實的基層民警。
打工人深深共情,這不就是社恐嗎,可以努力工作,但真要拿獎金,和大領導飯局,未必有點局促了,何況還要女兒一起。
再看楊小潔出門后,騎著自行車,去幼兒園接女兒,興奮地和女兒說,媽媽今天立大功了。
看到這里,感同身受,有不少朋友就在技術崗位兢兢業業,卻不擅長和領導打交道,開心的事,更愿意和家人分享。
有人說,她為什么可以拿個人獎,因為原型堅持半年沒放棄,才查到指紋,做到別人做不到的,值得嘉獎。
還有人說,她情商不高,大領導邀請還不去吃飯,對個人發展不好。也許在她心里就是女兒約定更重要。
和她性格相似的打工人比如我,會說,只要問心無愧就好。
2 小杜細心情商高發現 懸賞5萬元嫌疑人應對質疑
如果說楊小潔是社恐,小杜則是職場上的另一種年輕人,情商高又細心負責。
他是懸賞50000元的128大案偵查中,西山分局下屬一個派出所民警。
在協助排查片區時,他發現陳家三兄弟很可疑,老大一直不在家,老二去了韓國,老三和媽媽去親戚家。三人都不在家,老爺子又不配合。
當時他就上報,卻沒被采信,原因是報嫌疑人沒有證據。
后經案件調查,懷疑對象正是陳小秋,省廳領導問小杜為何漏掉他?
你知道陳小秋斜眼,有假牙嗎?有沒有紋身,他一問三不知。
打工人為他著急,他這是要背領導鍋了,當初他匯報過嫌疑是領導不接受。
只見小杜看著身邊領導,反復只說一句。
只要有懷疑我都上報,但我沒有證據。
這句話真妙,既表達自己上報過沒有背鍋,但又說沒有證據,給領導面子。
省廳領導立即明白,他上報過,是分局疏忽了。于是就讓他繼續問詢嫌疑人家屬。
突破常規,發揮想象力,敢提懷疑。這不就是秦川嗎?
小杜面對領導問責,能實事求是,又能表達理解領導要求的證據。
128礦區搶劫殺人大案,當年面向社會懸賞50000元,影響巨大。
小杜是在懸賞之前,就發現了嫌疑人細節上報。后來面臨質疑,也是職場真實,保護自己又給領導留面子,情商比秦川高。
也就是,他的工作表現,全看自己的職場操守,和懸賞沒有太大關系。
有人說,年紀輕輕有點圓滑,打工人也能理解,畢竟未來還要繼續面對上級領導。
小杜的這一點,經歷過職場,如今正自由寫作的我也想要學習。
我曾經自詡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后來發現不違背原則的情商高,就是能換位思考考慮全局,理解不同處境立場,給大家溝通空間。
3 執著小鄧火眼金睛查看 懸賞50萬元嫌疑人張克寒蹤跡
小鄧,溪城技術刑警,偵破懸賞50萬元的張克寒案件,他幾次在視頻中發現嫌疑人蹤跡。
第一次,他在公交監控看見戴帽逃避拍攝的嫌疑人。
沒得到領導重視,他就想辦法到專家現場報告。
這樣執著的小鄧,似乎不是平常意義的情商高。他一心只想把線索報給專家。因為匯報工作發現這是原則問題。
第二次,他又在公園附近監控看到嫌疑人多次買早飯,換裝不說話。
他從步態和行為看出對方可疑。雖有人提出質疑,他依然堅定自己的看法。
等秦川提出,如果是公園旁那條路,非常可疑。他大喊,秦總,就是這條路。
后來秦總非常信任小鄧,讓他負責視頻工作,他更忙了。
打工人是不是很能感受到,小鄧沉浸工作自信飛揚的喜悅。
他能比身邊人更容易看到嫌疑人身影,就像秦川破案一樣,不僅僅是運氣。更是對嫌疑人行動習慣的深入觀察,和對視頻細節的捕捉。
一方面執著工作細節,一方面又敢于面對質疑。
打工人狠狠共情,職場不易,既要執著認真,又要學著面對工作中的質疑,不怕擔當更重要的任務。
張克寒案懸賞50萬元是面向社會,技術刑警不像一線容易立大功,這些都不會影響小鄧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和付出,
他堅守自己的崗位,既有小杜的細心,又有小楊的堅持,比小杜更堅持自我,比小楊更會社交。
小鄧的綜合表現,似乎比小杜,小楊更勝一籌,也更像秦川。職場發展或許會更順。有人說小鄧可以做秦川的徒弟,若不是他主攻技術,真有可能成為秦川的左膀右臂。
怡姐的話
從128大案,到清江兩案,再到張克寒案。
不僅有秦川,專家組,還有基層民警奮斗的身影,其中不乏小楊,小鄧,小杜這些年輕人的身影。
他們面對50000元獎金,或者懸賞50000元,50萬元大案的精神狀態,也讓打工人感慨。
有的謙虛拒絕,有的全看職業操守,還有的,一心只為熱愛的事業向前沖。
為何能感同身受。因為誰沒做過打工人。
也許像小楊這樣社恐不善交際,但工作負責。
也許像小杜細心情商高,努力工作,還讓自己有一個安穩工作環境。
還有像小鄧執著認真,能面對質疑堅持自我,愿擔當重任。職場有更大發展空間。
不管怎樣,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職場身份,無愧我心,我們就能堅定地走在屬于自己的人間正道上。
看我是刑警,不止破案,更看職場的成長之路。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侵權立刪。
TIPS:《怡小城》追劇探城,一路成長。
全網同名創作,劇綜成長|城市專欄
主創王小怡,行走半生依舊愛追劇探城,自由寫作5年,城市記者7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