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
同理,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外號。
友提:如果現在你正在吃飯,建議準備好紙巾,忍住別笑^_^
外號,不只是損
高手在民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給人起外號這方面,尤其如此。
即便你沒給別人起過外號,也保不齊別人給你起過外號。
外號這東西,乍一看,是損,是嘲笑,是貶低,但你只看到了硬幣的一面,甚至不到一面。
咱們需要獨立、客觀、公正地看待外號這東西。
外號屬于典型的“你可以支持它,也可以反對它,但你無法忽視它”的一類東西。
復盤起外號這事后,我甚至開始覺得,完全可以寫一本書來研究起外號這事,因為太有趣了,太有智慧了,太包羅萬象了,太街頭了,而且屬于妥妥的傳統智慧的范疇。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起外號這事。
那些outstanding的外號
老規矩,咱們先上點開胃小菜,看看國人是怎么給別人起外號的:
喜歡趴后門偷看的丁老師,被起名outstanding:
鴻星爾克:
拖堂、話密,被起名諾貝爾緊都講:
在書桌底下偷偷開小差的學生,被老師起名盯襠貓,算是搬回了一局:
不是人,老師:
生化危機:
家長叫多了,被叫酵母菌:
南孚電池(@南孚電池 可以打廣告費了):
愛賭博,被叫博士:
海倫凱勒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歐尼醬:
狐臭被叫香飄飄:
音樂噴泉:
昆明哥:
根號二:
被親戚叫黑鬼:
以物喻人:
學哲學的品行不好,被叫亞里士無德:
當然,起外號這事不能虧待外國友人:
這個真有點惡毒,比咱們送給韓國友人的綽號惡毒多了^_^
考證太多被叫攝證王:
蛋仔:
這個抓夢腳沒看懂,四川的朋友解釋一下:
愛吐痰被叫赫爾推:
查抽煙被叫林則徐:
媽媽給孩子起外號不重樣:
個子太高,被叫大腸桿菌:
愛拉屎被叫秦始皇:
正好被叫反義詞歪孬:
側臉凹陷被叫新月:
史上飛被叫蒼蠅:
說話磕巴,被叫科長:
方言外號,懂得朋友說一下:
一只眼,脾氣不好,被叫省長:
方臉被叫嗶哩嗶哩:
不愛洗頭,被叫頭油塔,應該不是電動的:
頭扁被奶奶叫鍋鏟:
二五八萬:
托塔李天王:
還有給幾個人同時起外號的“外號組合”:
愛叫的驢友,被叫大叫獸:
伏地魔:
被丈母娘叫紅底褲:
還有這種很洋氣的“what happened”:
羊水哥:
溫度計:
尿尿嘩嘩,被叫flower:
明星代號:
油鹽不進,被叫四季豆:
老師留作業學生聽不懂,被叫大佐:
叫爽,被叫大叉:
謝頂被叫會當凌:
老師身材上下一樣長,被叫對稱軸:
看到這里,不用我總結了,你也知道國人起外號,多么損、準、狠、穩。
為什么人們愛給別人起外號?
給人起外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反映了多方面的文化和心理現象,同時也包含一定的社會規則與講究。
增強群體認同感,顯得更合群
起外號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非正式行為,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外號常常成為群體內部的“暗號”,增強群體的歸屬感和親密感。
表達幽默和創造力,笑一笑,十年少
外號常帶有幽默、夸張或諷刺的成分,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可以表達自己的語言創造力,給人帶來笑點和趣味。
個性化標識,過口不忘
外號通常是根據某人獨特的特征、經歷或行為起的,它比正式稱呼更能突出個性化的一面,有助于增強交際中的辨識度。
情緒宣泄或心理投射,解氣
起外號有時是為了發泄情緒、表達不滿或滿足某種心理需求。
例如,在競爭關系中,用外號暗示對對方的嘲諷或輕視。
起外號背后的文化現象
說點嚴肅的,起外號也反映了深刻的文化現象。
語言的多樣性與創造性
起外號體現了語言的靈活性和趣味性,許多外號帶有文化背景,比如方言、諧音梗或歷史典故,展現了特定地區或時代的文化特征。
群體文化中的等級與關系
外號往往用于標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朋友之間的外號可能反映親密與平等,而針對權威人物的外號則可能暗含戲謔或叛逆。
面子文化的深刻影響
在重視“面子”的文化中,外號的好壞可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社會形象。過于惡意的外號可能被視為侵犯他人尊嚴,但幽默、恰當的外號卻能為人增添親和力。
標簽化的傾向
社會中喜歡通過外號將復雜的人簡化為某一特征,這與文化中對“標簽化”的普遍需求有關。
例如,“肥仔”、“學霸”等外號體現了對某一特征的強化。
起外號背后的心理現象
起外號,還揭示了人們不同的心理需求。
歸因效應,省事兒
人們傾向于根據某人突出的特征(外貌、性格、行為)為其起外號,這與人類快速歸納信息、減少認知負荷的心理傾向有關。
從眾心理,人云亦云
一個成功的外號往往能迅速傳播,成為群體共同使用的稱呼,這種現象表明人類傾向于隨大流,強化群體一致性。
宣泄心理,背后蛐蛐
給人起外號有時是一種隱蔽的宣泄手段,尤其是在面對無法直接表達情緒的情境時(如面對老師、領導)。
好奇與趣味驅動
外號的創作和傳播往往伴隨著人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趣味性追求。
如何起一個恰到好處的外號?
起外號這事,看似門檻兒很低,但起好一個外號并不簡單。
即便不是一門學問,也絕對大有講究。
要想起好一個外號,可以參考以下幾點(歡迎補充):
恰到好處,不偏不倚
外號應貼近當事人的特點,不能過于牽強,否則會顯得刻意而失去趣味性。
幽默與善意,別太損
外號應以善意為前提,避免惡意嘲諷或侮辱。如果外號對當事人造成心理困擾,可能會引發沖突甚至形成校園霸凌等問題。
注意場合
外號的使用需考慮文化背景和場合。例如,朋友之間使用的外號可能在正式場合中顯得不合適。
可接受性
起外號前最好觀察當事人的反應,尊重對方是否愿意接受這個稱呼。被當事人接受的外號才更容易流傳且被正面看待。
起外號是一種語言游戲和社交現象,體現了人類幽默感、創造力以及群體關系中的互動。
然而,這一行為也需適度、適時、適地,避免傷害他人的感情。
如果你的目的是別的,那當我上面沒說。
外號的本質是為人際交往增添趣味和便利,而不是制造沖突或負面影響。
畢竟,如果看對方不爽,與其一言不合,就打打殺殺,倒不如給對方起個外號,哪怕難聽一點的,哪怕背地里蛐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