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光境外債重組傳來新進展后,碧桂園也迎來了好消息。
1月9日晚間,碧桂園公告披露了境外債務重組及業務發展的最新情況。
公告稱,公司就債務重組的關鍵條款已與由7家銀行組成的協調委員會達成共識。該提案構成進一步談判和具體文件的框架,旨在成功落實境外債務重組。
重組提案主要針對碧桂園在現有債券債務、現有銀團貸款債務及由公司借入或擔保的若干其他貸款下的境外債務,擬給予覆蓋范圍內的債務持有人5個選項,將債務轉換為現金(通過要約回購)、強制性可轉換債券、不同票據(新票據)或貸款融資(新貸款)。
01
有望削債116億美元
根據公告,碧桂園向債權人提供以下架構:
1、在重組生效日將債權人所持相關范圍內債務通過要約回購出售予公司,以換取現金,價格較該范圍內債務的面值存在折讓,最少90%本金削減。
2、以強制性可轉換債券的形式純粹股權化,最終到期日為2025年6月30日(即參考日期)后3.5年。這部分會100%股權化。
3、年期延長及部份股權化(以強制性可轉換債券(最終到期日為參考日期后7.5年)及票據及/或貸款融資的形式)。這部分67%股權化。
4、年期延長并設有本金削減(以票據及/或貸款融資的形式,最終到期日為參考日期后9.5年)。該項有35%的本金削減。
5、僅延長到期日,不設本金削減(以票據及/或貸款融資的形式,最終到期日為參考日期后11.5年),以配合債權人的不同偏好及需要。上述若干選項將設有上限。
此外,新債務工具將包括實物支付機制,若碧桂園選擇實物支付,則適用的票息將按較高利率累計。
所有新債務工具均將受惠于信用支持計劃,其中涉及:1、碧桂園若干附屬公司的保證及股份質押;2、指定項目及資產組合的現金清償;3、潛在的其他信用增強形式。各方仍在就以上各項進行磋商。
同時作為重組提案的一部分,碧桂園控股股東正在考慮進一步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進行去杠桿化,其中包括將其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9月期間向公司提供未償還本金總額為11億美元的股東貸款部份股權化。
據悉,上述重組提案若得以落實,碧桂園有望最多減少116億美元債務,將使碧桂園實現大幅去杠桿化。這其中,包括將債務到期時間最多延長至11.5年以及降低融資成本,目標是將加權平均借貸成本從重組前的每年的約6%降低至重組后的每年約2%。
知情人士稱,目前碧桂園已經收到不少債權人的表態,表示愿意長期支持公司度過當前的難關,同時期望公司能夠盡快完成重組。
“根據最近兩年市場的實際情況,市場一直在大幅調整。從之前不少企業進行境外債重組的案例來看,債權人現在都非常理性。這次碧桂園的方案做得比較務實,已經有部分債權人表示出興趣。”有債權人透露。
分析人士認為,債務重組工作的推進,不僅是應對當前困境的必要手段,更是為公司未來的發展鋪平道路的關鍵一步。長遠來看,也有利于保護業主、員工、債權人和合作伙伴等各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并實現價值最大化。
0 2
回籠資金超600億
在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看來,碧桂園重組的基調是股東和境外債務人共度難關。不論是將債期延長,還是將11億美元的股東貸款轉換為該公司或附屬公司的股份,且其近年來賣掉該賣的項目和股權,都彰顯了股東共渡難關的決心。
他也強調,重組的背景是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降幅已經收窄,一二手房加總的交易量已經穩定在14——15億平方米,一線城市已經趨穩,三四線城市跌幅在明顯收窄,市場底部越來越清晰。
對于企業而言,在保交房、加強資金監管的情況下,碧桂園在各地的項目,特別是三四線、縣域的受歡迎程度依然較高,這時對于債務人來說,不能倒在黎明前,最優選擇就是和企業共度難關。等待市場和企業價值的修復。
機構對此也表示看好。
華泰證券研究認為,出險房企債務壓力減輕,一方面有利于房企本身基本面改善,另一方面則有助于出險房企有更多資源用于保交樓,降低近年行業層面的“期房”信任問題,改善新房銷售預期。
業內研究人士認為,如果重組能順利達成,將有助于修復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大幅延長債務的償還期限,并為公司經營狀況的根本改善奠定基礎,同時這也將為其他房地產企業提供一個可借鑒的范式。
實際上,作為此輪出險房企中積極自救的代表,碧桂園一直在“雙邊并行”,除了化債端積極推進,其在經營上也采取多舉并行的措施自救。
2022年以來,處置滯銷資產和盤活沉淀資金成了碧桂園的工作重點。
當年8月,碧桂園出售了其所持廣州亞運城聯營項目公司26.67%股權,回籠資金12.92億元。2024年12月,碧桂園徹底清倉轉讓持有的長鑫科技1.56%股權,再度回籠20億元資金,擬將出售事項所得款項用作一般營運資金,目前打算主要用于保交樓等項目建設開支。
3年來,通過處置滯銷類資產及盤活沉淀資金,碧桂園回籠資金超600億元,一方面促進了公司整體運營的良性循環,也為保交房提供資金支持。
0 3
亮出家底
年初的新年致辭中,碧桂園透露去年全年累計交付房屋約38萬套,在第三方統計榜中位居行業第一,是交付量排第二的中海地產的兩倍。近兩年碧桂園累計交付近100萬套房屋,近三年累計交付更是達到170萬套房屋。
碧桂園執行董事兼主席楊惠妍此前表態,今年的工作核心依然是保交房和修復資產負債表。
此次公告中,碧桂園也亮出了最新的家底。
截至2023年末,碧桂園旗下有超過3000個開發項目,可售合同總面積在9000萬至9200萬平方米。這些項目包括位于馬來西亞、泰國、澳洲、印尼、美國、印度、香港、英國及紐西蘭9個國際市場的29個開發項目,以及位于中國內地超過2900個開發項目。此外,碧桂園還有約130至140萬個車位可供出售。
此前2022年報顯示,碧桂園截至當年底,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9555億元,另有潛在權益可售資源2528億,合計約1.2萬億。
剛剛過去的2024年,碧桂園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為471.7億元,對應合同銷售面積約492.2萬平方米。
記者孫婉秋吳典
編輯 劉一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