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針對市場關注的2025年到期債務問題,萬科表態了:公司會全力以赴,繼續從經營端和融資端等多方面籌集資金。同時將通過積極銷售回款、持續推進大宗交易、加快非主營業務退出和持續爭取融資資源等方式,應對相關債務兌付。
據不完全統計, 2025年一季度,萬科境內有4筆債券到期,合計未償金額約90億元;二季度境外將有2筆債券到期,未償余額約人民幣36億元。
市場有疑問,所以萬科不得不第一時間站出來發聲,平息市場輿論。
No.1
萬科壓力有多大?
客觀地說,萬科壓力還是非常大,市場擔憂也是有一定依據的。
據公開數據,目前萬科于一年以內到期的境內債務約326.45億元。公開市場方面,2025年萬科境內外累計債券到期債券共9只,總規模高達215.9億元。
先看萬科近兩年的經營情況:
2024年3月28日,萬科A(SZ000002,股價9.24元,市值1102.4億元)發布2023年度業績報告。
報告期內,萬科實現營業收入4,657.4億元,同比下降7.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1.6億元,同比下降46.4%;每股基本盈利1.03元,同比下降47.3%;全面攤薄的凈資產收益率為4.8%,較2022年下降4.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 2024年前12個月,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1810.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約26.6%;合同銷售金額為2460.2億元。2023年萬科的銷售金額則為3761.2億元,同比下降約34.6%。
營業收入、利潤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萬科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198.95億元,同比下降24.25%;歸母凈虧損179.4億元,同比下降231.73%;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出48.48億元,2023年同期為流入2.35億元。(數據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由此可見,萬科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都在大幅下降,而且凈利潤方面出現了大幅虧損!
也從側面證實了一點:僅依靠銷售回款來夠覆蓋萬科償債資金,非常難!
所以,我們看到萬科從去年開始,也加大了資產處置的力度。陸續處置了上海七寶萬科廣場50%股權,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地塊、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 48%股權等。僅2024年上半年,萬科通過出售商業地產項目就回籠資金93.4億元。(數據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No.2
萬科的“瘦身計劃”
?其實,萬科也在積極行動。為了應對自身和市場問題,2024年4月末,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提出萬科“瘦身”計劃。
(圖源網絡)
這一計劃主要包括退出非主業業務、聚焦三大優勢主業,并通過一系列措施降解風險、提升業務競爭力?。
瘦身計劃
具體來說,萬科地產的瘦身計劃分為幾個關鍵階段:
1、堅定“瘦身”,調整融資模式?:萬科首先明確了要退出的業務領域,即除綜合住區開發、物業服務、租賃公寓三項主業外,將清理和轉讓其他非主業的財務投資。同時,公司計劃每年完成200億元的大宗資產交易,以降解風險。此外,萬科還主動完成了融資模式的轉型,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
2、聚焦主業,做精業務?:在瘦身的同時,萬科更加聚焦主業,致力于成為行業產品標桿和服務標桿。公司全面聚焦綜合住區開發、物業服務、租賃住宅三大主業,產品線建設更加成熟,管理更精細化,產品服務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3、土儲結構優化與調整?:作為瘦身計劃的一部分,萬科還進行了土儲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公司出手了部分非核心資產,如深圳超級總部基地綜合用地和上海部分非宅項目,同時加大了對一線城市及核心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力度。這種策略不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資產質量,還能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盡管如此,萬科當前確實遭遇了一些挑戰,并已提出應對措施。
然而,市場反饋才是驗證這些措施有效性的關鍵標準。
我們也將會繼續跟進萬科一季度的市場表現,關注我們!
免責聲明:本文所涉項目信息、數據信息及相關承諾等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購房依據,具體以最終官方公示為準;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30個微信交流群等你來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