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是維修水利設施的“黃金期”,桂中治旱樂灘引水灌區冬修水利工程在經過緊張而有序的搶修后,現已具備通水條件并提前于1月10日恢復通水,比原計劃1月20日早了10天。
取水源頭,樂灘水電站。
南北分水閘。
1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忻城縣紅渡鎮的桂中治旱灌區上古嶺節制閘,這里作為灌區的“總閘門”,水源由此進入主渠道,再經南北分水閘分流至南、北干渠,覆蓋整個灌區。
取水源頭,樂灘水電站。
紅河渠泵站放水。
紅河渠泵站放水。
“1、2、3號水管依次開始放水。”在上古嶺節制閘附近的紅河渠泵站里,工作人員們正忙碌地操作著各種設備,隨著指令的下達,一條條水管開始噴涌出水流,這些水流經過泵站的加壓和調節后,沿著紅河支渠奔騰向前,為農田送去急需的灌溉水源。
灌溉區域。
據介紹,紅河渠泵站主要通過桂中治旱工程主干渠提水至紅河支渠進行灌溉,設計灌溉受益面積5.8萬畝,主要灌溉作物為水稻、玉米、桑樹、甘蔗等。
桂中治旱樂灘引水灌區工程是國務院部署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建設總長度達594公里,其中干渠長達205公里,支渠41條共389公里。工程開發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農村人畜飲水和城鎮供水,并兼改善生態環境。
據統計,自2023年桂中治旱樂灘引水灌區工程全面通水運行以來,累計為灌區供水約9.96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為8.41億方,生態補水1.55億方,覆蓋灌區灌溉面積約90萬畝,其中受益水稻33萬畝、甘蔗49萬畝、果蔬和漁業8萬畝。
樂灘建管局運行調度科科長李紹權表示:“按照2024年冬修水利的安排,本應到2025年1月20日恢復通水。但由于近期的天氣比較干旱,我們在完成冬修水利并符合通水條件的基礎上,決定將恢復通水時間提前到1月10日,以滿足群眾用水和冬種作物用水的需求,保障來賓市‘米袋子’‘糖罐子’的安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韋 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