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海孕育的苦筍與鮮美的羊肉為何能夠“完美搭檔”?豌豆尖為何被稱作“成都人誘捕器”?李莊古鎮藏著哪些美食故事?老媽蹄花的去腥秘訣是什么?花椒對于川菜而言究竟有多重要?
三餐煙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視大型美食文旅節目《三餐四季》四川篇,將帶你探訪味蕾超滿足的“川味生活”!
從“世界美食之都”成都到“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雙重盛宴即將上演。節目將于今天20:00檔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主持人撒貝寧、馬凡舒攜手作家阿來,嘉賓吳尊、張歆藝,美食文化學者牟真理和主廚林述巍組成尋味團,帶你踏上充盈著麻辣鮮香的四川尋味之旅!
老媽蹄花:紅湯世界里的一股清流
成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亞洲第一個“美食之都”的稱號。在這里,每一條街道都藏著美食和故事。一碗湯汁濃郁、細嫩軟糯的蹄花,深深烙印在成都人的味蕾上。
將豬蹄浸泡、焯水、切開處理去除腥味,并清洗干凈,燉煮過程中加入雪豆、生姜、花椒等調料,經過數小時的燉煮,湯汁、豬蹄、雪豆相互交融,在一口鍋里彼此成就。
老媽蹄花,是成都紅湯世界里的一股清流。
李莊白肉:承載抗戰記憶的美食
李莊古鎮,有著近1500年的建鎮史。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李莊為國家分憂、為民族解難,接納了從昆明等地遷徙來的近10家教育科研學術單位的學者、師生及家屬。顛沛流離的學術精英和青年學子不僅在這里尋得了一張安靜的書桌,還和質樸的鄉親共同勞作、分享食物。中國近現代著名建筑學家林徽因曾在這里種過西紅柿。
“未嘗白肉,枉走李莊。”在李莊,白肉是不能錯過的美味,拿筷子夾住一端,手腕用力一甩,半肥半瘦的白肉在空中翻騰幾圈后,順勢纏住筷子,配上蘸醬,白肉的清香爽口伴著濃郁蒜香,一口入魂。
李莊白肉講究選材精、火候準、刀鋒利、刀工絕、蘸醬好,也正是這“精、準、利、絕、好”的五字口訣,讓李莊白肉成為李莊古鎮的一張美食名片。
冒菜:四川人對火鍋的另一種演繹
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火鍋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以麻辣鮮香、滾燙熱情的特點,成為四川美食中的一抹亮色。
在冒菜的世界里,每一種食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牛肉、毛肚、藕片、豆腐、秘制的冒烤鴨,它們在滾燙的鹵水中上下竄動,如同詩行中的字符,跳躍著、翻滾著,最終匯聚成一首動人的味覺詩篇。
宜賓燃面:萬里長江第一城的火辣風情
宜賓是長江流經的第一座大城市。宜賓人的一天,從一碗燃面開始。
和面、切面、煮面、撈出甩干、加入調料翻拌,曹大師擁有40年制作燃面的經驗,在他的手中,這些步驟早已輕車熟路。燃面的面條采用全蛋面制作,油重無水、引火即燃,甚至可以當作燈芯使用。一碗地道的宜賓燃面,往往油潤不膩、香氣撲鼻,讓人回味無窮。
燃情似火,恬淡松弛,力爭上游。對宜賓人來說,燃面就是他們的魂,也是宜賓的象征。
高縣土火鍋:山川湖海的溫暖饋贈
高縣土火鍋在辣味火鍋“一統江山”的川地獨樹一幟,其鍋體采用當地特有的底板泥制作,易塑形且耐高溫,其獨特材質使烹飪出的食物具有“鮮、香、脆”的特點。
鍋中,是食材的交響曲。最底層的芋頭,越煮越糯,恰似大地的溫柔;土雞與酥肉加入,帶來了山野的鮮美;墨魚、黃花菜、木耳……取自山川湖海的各路食材,在高湯的滋潤下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風味。
高縣土火鍋,是一場鮮與鮮的美妙邂逅,在煙囪里加入點燃的炭火,慢火細熬,關蓋燜煮兩小時,將美味交給時間。
煙火四川:解鎖入蜀必吃的“川味十足”
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每一道菜肴都是蜀地山川的饋贈,也承載著四川人的熱情與智慧。
當我們漫步在成都的寬窄巷子,或是宜賓的江邊小道,鼻尖縈繞的是讓人垂涎的煙火氣息:根植于民間的江湖菜、得益于江河饋贈的大河幫菜、四川人家家會做人人愛吃的回鍋肉、美味又實惠的冒菜,還有魚香肉絲、怪味牛肉、紅苕鳳尾魚、干煸臭千張、滑肉湯、李莊白糕……
一道道美食珍饈,給人以味蕾上的享受,更讓人在麻辣鮮香中感受生活的激情。
1月12日20:00檔鎖定CCTV-1央視綜合頻道,與《三餐四季》相約四川,感受那些在熱氣騰騰中綻放的風味,聆聽那些在鍋中翻滾的故事,央視頻App同步直播,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