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江蘇省江陰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田家偉在京東互聯網醫院線上接診了一位八十歲的老人,這位患者有高血壓,心臟裝著起搏器,突然反復高燒,并且患有哮喘,體溫一路攀升到了39度。
由于老人身體情況較差,北京又天氣嚴寒,不方便出門到醫院就診,于是家屬通過京東互聯網醫院找到田家偉線上問診。
田家偉結合患者癥狀,為老人開出了一份呼吸道病原檢測和血常規檢查,并安排護士上門取樣。
僅半小時護士便趕到老人家中進行采樣,兩小時后田家偉已經拿到檢測報告,確診患者為甲流陽性,于是立刻為患者開藥,并直接配送到患者家中,患者服藥后,癥狀有了明顯緩解。在后續的回訪中,這次診療服務獲得了患者家屬非常高的評價。
這是田家偉在京東健康年度醫生盛典活動上講述的一段親身經歷,在這場線上診療服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的到家快檢服務,只是京東健康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冰山一角。
“雙輪驅動”戰略之一的醫療服務一直是京東健康的重點布局。2024年,京東健康陸續布局了國醫館、新型大藥房、體檢中心等更多線下自營醫療服務業態,到家快檢業務能力的提升,則進一步打通“在線問診、上門檢測、醫生診斷、藥品配送”的服務閉環。
田家偉醫生
過去幾年,京東健康在持續鞏固自己在醫藥電商行業領先者的地位后,再一次加速互聯網醫療的布局,努力去實現以醫療服務驅動的新一輪增長。
“醫療健康行業的長坡厚雪不在于傳統的醫藥零售領域,醫療服務的規模潛力大多了。”京東健康CEO金恩林告訴《健聞咨詢》,在行業內,80%的未知健康需求,都需要醫療服務的介入才能解決,這是醫療服務的價值所在,也是京東健康持續建設醫療服務能力的原因。
2024年,到家快檢打通最后一環
在京東健康互聯網醫療業務的服務閉環之中,到家快檢的意義在于讓部分患者不出門,在線上也能完成問診、檢測、購藥的全流程。
2023年末流感爆發時,醫院里人滿為患,大量患者在醫院徹夜排隊,只為檢查和問診。
京東健康觀察到這一情況后,便嘗試著將檢查環節搬到患者家中進行,讓用戶可以在線上預約執業護士、或者經過專業培訓的騎手,到用戶家中現場采樣并送檢,而后互聯網醫院的醫生便可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診斷和開方。
這項服務推出后受到了廣泛歡迎,單量增長明顯,已爬坡到行業領先的位置。這一方面為用戶節約了時間,另一方面還可以規避交叉感染的風險。
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在線問診-上門檢測-報告回傳-醫生診斷-藥物送達全流程,成功打造了一個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閉環。
京東健康意識到到家快檢業務中存在的機會,2024年以來逐漸擴大到家快檢的服務范圍,從最初的單一檢測延伸到如今的160余項檢查,幾乎將門診中的高頻檢查項目都搬到了用戶的家中,范圍覆蓋全國15個城市,目前每日業務量已達到數千單。此外,2024年底還上線了影像檢查服務,患者憑線上醫囑單,可以在全國7個城市快速預約線下醫療機構的CT、核磁共振等65項影像檢查。
對京東健康來說,到家快檢本身并不是一項賺錢的業務,反而需要持續性地投入資金和資源,甚至可以說每做一單都在往里貼錢。
但到家快檢業務的意義并不在于其本身的資金回報,而是作為一個切入點培養用戶的線上診療習慣。
“互聯網醫療要克服兩大障礙,第一大障礙是能力,第二大障礙是心智。”金恩林表示,用戶以前沒有過看病全程不去醫院的體驗,當京東健康的服務能力拓寬之后,就需要花足夠長的時間、足夠多的代價,讓用戶體驗到線上看病的方便、快捷以及專業可靠,從而改變用戶的行為習慣。
在當下的醫療服務場景中,到家快檢成為了一個剛性的、確定的需求,也是京東健康培養用戶心智的重要切入點。
互聯網醫院全年診療超1.8億次
京東健康在醫療服務能力的持續性投入中,到家快檢業務只是其中之一。
從今年相繼開業的首家新型藥房京東大藥房、首家京東健康國醫館“之業堂”、正骨小店、京東健康體檢中心,再到拓展至O2O場景的自營秒送能力,京東健康不斷為自身的醫療服務能力添磚加瓦。
這些業務也許在營收數字上無法作出太大貢獻,卻成為了京東健康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諸多蓬勃發展的線下業態,未來或許也會成為京東互聯網醫院的新入口。
在《健聞咨詢》兩年前與金恩林的一場對話中,金恩林曾言“醫療服務是一塊硬骨頭”,這個命題能不能徹底解決還很難說。
如今,金恩林笑稱,“這塊骨頭已經快要啃到骨髓了”。
從一些數據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京東互聯網醫院的影響力。
作為在線診療第一入口,京東互聯網醫院全年診療人次近1.8億,日均在線問診咨詢量超48萬;客戶滿意度達到了98.4%。
京東健康依舊在持續投入,2024年,在互聯網醫院的研發、運營、質量上累計投入超25億,技術專利達到800多項。專家服務、視頻門診等多項服務迭代升級,讓醫生線上執業手段更豐富。
京東健康對互聯網醫院專科服務能力的建設也持續加深,過去兩年中上線了皮膚醫院、升級了精神心理中心,新增了19個專病工作室,總數量達到78個。
線下醫療機構的患者,也正因京東互聯網醫院的專業服務而受益。在年度醫生盛典活動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醫生王上上分享了從京東互聯網醫院開出銀屑病新藥的線上處方,幫助用戶實現了線上復診開方、藥品訂購和配送到家的體驗,京東健康的醫藥供應鏈優勢大大提升了銀屑病患者用藥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王上上醫生
據京東健康介紹,其皮膚醫院日均主動問診訂單已突破10000單,相當于30家三甲醫院皮膚科的問診量。
京東健康發布的AI心理陪伴師產品“聊愈小宇宙”也正在精神心理專科的患者診療中發揮作用。
金恩林表示,這幾年京東健康的核心戰略并沒發生變化,就是要做國民的首席健康管家,“我們之所以一年又一年的持續投入互聯網醫療,是因為我們覺得醫療健康行業有它的獨特性所在,很多事情要日積月累才會有影響力,才會有變化,互聯網醫療也才會在醫療行業的整個生態當中取得一席之地。”
用醫療服務和AI打開新的增長
在雙輪驅動的京東健康內部,零售藥房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是兩大業務核心,其中,醫藥電商業務支撐著京東健康近年來的大部分營收。
根據京東健康2024年上半年財務報告,1-6月公司營收283億元,其中239億元來自于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占比超過84%。
這不是京東健康一家互聯網醫療企業的現狀,事實上,中國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至今,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商業化模式,醫藥電商一直是其中營收表現最佳的業務板塊。
但單純的零售市場開始進入差異化競爭階段,在金恩林看來,“得從產品、價格、服務三個角度下功夫。在產品上,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體驗、更多的新品、更多的獨家品和稀缺品,例如流感用藥、原研藥、乃至罕見病用藥等等,與更多的工業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在價格上,保證京東健康有全網最具競爭力的價格;在服務上,不但要加快配送服務,同時也在豐富在線藥師和營養師咨詢服務、醫療器械的上門調試服務等內容。”
在醫療健康產業之中,醫藥零售所代表的需求只占20%,其余絕大部分都需要依托于醫療服務能力才能夠完成。
從數年之前,京東健康便已經開始嘗試從實物驅動轉為服務驅動,以服務為主的“右輪”驅動公司收入獲得新的增量。
醫療服務能力的建設無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大量的投入與長期的等待,一點點建立起企業的競爭優勢。
“醫療是一個長坡厚雪的行業,需要時間進行積累。”但金恩林同樣表示,這個行業也有可能會出現顛覆式的變化,比如如今很多行業都繞不開的AI技術。
在AI能力的建設上,京東健康基于“京醫千詢”醫療大模型,已經布局了助力醫生臨床科研、提升診療過程效率、幫助患者健康管理等場景的AI工具。
京東健康技術產品部醫療服務產品負責人袁曉春在會上介紹,其AI工具的智能分診準確率達到99.5%,輔助診斷的TOP5診斷準確性達到了95%,治療方案一致性達到了90%以上,智能電子病歷幫助醫生書寫效率提升了120%。
京東互聯網醫院全職醫生范衛群親身體驗過這些AI工具,她在線上診療的過程中時常遇到患者帶著十幾張化驗單前來問診的場景,要花費很多時間仔細閱讀,但在AI工具的輔助下大大縮短了其閱讀病歷的時間,提升了患者的就診體驗。
另外,京東健康正在把自身經過長期打磨驗證的能力和產品開放給線下的醫院。在醫生盛典當天下午召開的“京東健康數智醫療大會”上,應用于醫院全場景的大模型產品“京東卓醫”也正式發布。
金恩林對AI有著很高的期待,“AI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或許無法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但假如AI能夠成為供給的一部分,或許就能夠提高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效率,同時也讓醫療更變得更普惠,推動實現醫療質量的均質化,這是有社會意義的一件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