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聞咨詢》從接近醫聯處的人士獲悉,2025年醫聯內部已重啟上市計劃,預計最快將于今年下半年向港交所遞交IPO文件。
成立于2014年的醫聯,是互聯網醫療賽道上的明星企業,創始人王仕銳為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博士畢業生,創業時年僅27歲。
迄今為止,醫聯已獲得包括騰訊、紅杉中國、云鋒基金等在內的數十家投資方合計超60億元融資。據2021年中國生物制藥披露的信息顯示,其在E輪融資中出資5.14億美元獲得醫聯13.09%的權益,據此測算當時醫聯的估值已達到約40億美金。
近幾年來,醫聯內部開啟了一系列組織和人事調整,人員規模從巔峰時的超4000人下降到數百人,于鶯、馬丁、徐琳等一批在行業內頗具知名度的高管也相繼離開。
《健聞咨詢》獲悉,經過“瘦身”后的醫聯目前還有不錯的現金流積累,在2024年已經實現了盈利。目前,在公司最核心的業務描述上,醫聯和前段時間披露IPO文件的微醫一樣,將自己描述為“AI醫療”。
這幾年,互聯網醫療行業發生了諸多變化,醫聯和行業里其它公司一樣,業務也發生了諸多調整。這家公司可能唯一沒變的,是創始人王仕銳的微信簽名“cien anos de Soledad”。
這是一句西班牙語,翻譯后的中文意思是——百年孤獨。
創始人“天才般”的戰略
從《健聞咨詢》獲取的一份2024年版的醫聯集團介紹中來看,AI已經成為這家互聯網醫療企業想要被市場再次認識的新標簽。
在這份介紹中,醫聯提煉總結了自己的五大核心競爭優勢。其中,AI數字化能力、醫療大模型以及覆蓋全生命周期的AI賦能服務排在前三位,過去公司最為倚重的專業化學科建設能力和專家資源被后移到了第四和第五位。
此外,醫聯以“全生命周期AI賦能”作為企業核心產品列表的關鍵詞,幾項主打產品,“未來醫生”、“未來醫生會員版”、“醫聯工作室”以及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底層都依賴于AI或者說是大模型技術的加持。
站在2025年這個時點,互聯網醫療和AI大模型的關系,就像一對孿生兄弟般緊密。幾乎每家涉及互醫業務的公司,不管是BAT這樣的大廠,還是醫療垂類下的平臺型企業,都有自己的大模型產品。但如果我們追根溯源,非要從時序上排個先后,醫聯應該是最早的一批。
2023年5月,醫聯正式對外發布了自研大模型MedGPT,并稱其基于20億條真實醫患溝通對話,檢驗檢測和病例信息進行深度訓練學習,擁有近3000種疾病的首診能力,是國內首款醫療大模型產品。和醫聯同一時間在醫療大模型上有所斬獲的是春雨醫生的“春雨慧問”,但無論是從宣傳的聲浪上,還是在“國內首款”的爭奪上,春雨都明顯落了下風。
醫療大模型在國內真正掀起熱潮是在半年之后,標志是騰訊、百度、科大訊飛等大廠集中做了相關的新品發布。這也再次印證了紅杉中國董事總經理瞿佳之前對醫聯的判斷,“醫聯選擇的所有業務方向都比別人快至少半年。”
如果我們簡單梳理醫聯過去11年的發展歷程,就能知道瞿佳這句總結的含金量。
2014年,剛剛從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畢業的王仕銳創立了醫聯。創業時,比起好大夫創始人王航、微醫創始人廖杰遠、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分別是原奇虎360副總裁、原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原網易新聞副總編的資源背景,博士還未畢業且毫無行業資源的王仕銳要遜色很多。但后來,王仕銳用近乎天才般的戰略判斷能力和融資能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企業的發展帶到比肩甚至超越它們。
醫聯最早做的事,是對標國外當時大火的ResearchGate、Figure1等醫生社交平臺,將它們的模式在國內落地。當時,國內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醫生社區——丁香園,相比于前者的門戶網站屬性,醫聯做的醫生實名社交平臺更強調人與人的鏈接。
因為同時踩中了移動醫療、垂直社交兩個當時最熱的互聯網風口,醫聯在創立一年間就拿到了3輪投資,背后資本包括騰訊資本、云鋒基金,紅杉中國等頂級機構。
醫生社交為醫聯帶來了大量的醫生資源——2016年,醫聯平臺實名認證的醫生用戶達到40萬,作為對比,2006年創立的好大夫在線,同期的實名注冊醫生數量還不到20萬。手握大量醫生資源后,醫聯開始幫助平臺上的醫生對接出診服務,進行多點執業。
當時,王仕銳在接受媒體的采訪中,公開談到了自己的判斷,“醫療最容易變現的三種方式是,開藥、開刀、開會。”在“開刀”這個方向上,醫聯后續延伸出了自建診所,創設企鵝醫生品牌,并于2018年8月合并了杏仁醫生,打通了從線上到線下的醫療體系閉環。
繼探索“開刀”業務之后,醫聯下一個核心探索的業務是“開藥”,即通過醫聯平臺注冊醫生引導慢病患者在醫聯平臺上開藥。這塊業務基于不同角度,還有“服務藥企的E-Marketing業務”、“醫帶患業務”、“慢病管理業務”等稱謂。
在慢病管理業務上,王仕銳又琢磨出一個天才般的構想。他按照不同的病種出發,聯合相應的藥企和專家,共同制定疾病的院外管理標準路徑。為了能闖入這個嚴肅醫療的核心地帶,醫聯和吉利德、拜耳、正大天晴等知名藥企達成戰略合作,并收購了有相應資質的醫藥商業公司。
這個被稱為“疾病管理SOP”的業務一下子為醫聯探明了規模化變現的方向。2019年,醫聯的年營收約為13億元。2020年,醫聯的年營收也在十億量級。營收中,藥品、醫療服務的比重約為9:1,乙肝、丙肝、艾滋等幾個大病種的收入都超過1億元。
“王仕銳在業務方向上從來就沒錯過。”一位曾在醫聯內部擔任過高管職務的人士告訴《健聞咨詢》,醫聯能夠從眾多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中一路活下來且不斷壯大,中間每一次的業務調整,都極度仰仗王仕銳的戰略判斷和融資能力,“他在這兩點上非常牛逼,這是他的天分。”
另據多位接近王仕銳的行業人士透露,每一輪融資都是王仕銳一個人去談來的,醫聯內部甚至長期都沒有設置“IR”(投資者關系)職位。
紅杉中國所運營的“紅杉匯”公眾號中曾披露過一個王仕銳融資的細節。2017年王仕銳拿下C輪融資的緣分,是翟佳介紹王仕銳認識了中電數據董事會秘書宋雨,雙方見面約在中關村的某處餐館共用晚餐。飯局上,宋雨直接向王仕銳提出希望投資醫聯。文章稱,“飯局結束后,王仕銳是從中關村走回了東三環的。”
在高德地圖上,將起點設在中關村,終點設在醫聯總部所在的“遠洋光華國際“,地圖顯示:步行需要走17.3公里,途經26個十字路口,預估需要用時4小時5分鐘。
此前的擴張和風波
這不是醫聯第一次和“上市”聯系在一起。
2020年,借助流量紅利,醫聯開始了大規模的組織擴張,一年時間,公司人數從800多人增加至2800多人。據相關媒體的梳理,這一時期,醫聯至少引入了5位阿里巴巴P9以上級高管,此外還有來自華潤醫療、默沙東等傳統藥企的相關負責人。
再加上2020年底并入醫聯的未來醫生(原名為企鵝杏仁),醫聯集團的員工總數超過4000人。而同一時期,京東健康的員工數是2099人,阿里健康只有1026人。
據某科技媒體報道,2021年初,躊躇滿志的醫聯正式啟動上市流程,計劃于6月遞交招股書,但最終因“財務審計問題”和“IT審計問題”被中止上市。
圍繞上市這個時間點,醫聯內部也發生過兩次較大的風波。
一次是2020年12月,醫聯將原本負責醫生經紀人的四個部門合并為“地推中心”,并由之前的按病種分類改為按地域劃分范圍。醫生經紀人是醫聯最為核心的資源部門,負責人是2017年從默沙東副總裁一職上挖來的李悅。此次調整后,醫生資源被重新調配,原本的部門負責人也被不同程度降級。
距離這次人事調整還不到三個月,2021年4月,醫聯宣布啟用新的管理職級體系,并集中對19名高管進行了重新任命。在這次調整中,除了金字塔頂的人巍然不動外,大部分既有高管皆遭到不同程度的調整,多為降級使用。
如果回到企業戰略的層面,這或許也是醫聯成立11年來最特殊的時刻。它源于王仕銳對行業變化的感知和創立醫聯最原始的底層邏輯。
王仕銳曾在2020年底與一位知名行業人士的私下會談中提到,他希望用終局思維來做企業,而不是去看每年的業務增長。在他看來,互聯網醫療的終局在院外市場,具體來說是20多種,總體體量達到6000-7000億元的慢病管理。誰能把這20多個疾病以更高效、對患者更友好的方式管理起來,誰都能抵達行業的終局。
顯然,這和醫聯過去所押注的并不是同一條賽道,戰略轉軌的代價必然就是業務、組織和人員的徹底洗牌。
“創始人之所以是創始人,是因為你看到了一些東西,你發了個愿,這事不平此生不息,然后你不停地去告訴大家,形成共振,如果這個共振足夠好,你離目標就會足夠近。但如果你團隊離最核心的那10個人都不支持你的愿望的時候,要不就是你錯了,要不就是他們錯了。但是我告訴你,往往都是他們錯了。”
在那次袒露心跡的交流中,王仕銳詳細拆解了醫聯將如何調度資源來完成院外慢病管理的閉環,這當中涉及到的學科建設、合作伙伴、供應鏈、醫保支付等看起來遠超一家互聯網醫療企業的能力所及,但他卻表現得異常篤定,他稱自己花了很多時間來描述和理解終局,并且做了精準的數據測算,精準到需要用多少人,花多少錢,對應達成什么樣的目標。
“我現在都不需要什么二級市場來給我評估,每一個決策到后面,不管成敗,我自己是能算出來公司值多少錢的。別人說這事不可能干成,不重要,你必須要有自己的決斷,是有了你,才有事,再有組織,再有路徑,再有錢,這些都是需要商業嗅覺來訓練的。”
AI大模型的出現,并不能被當時的王仕銳所預見,也自然無法進入他的“精算”體系。盡管醫聯在第一時間選擇擁抱技術變革,但這項技術究竟能在其通往終局的路上提供多大的助力,仍然未為可知。
據一位近期到訪過醫聯北京總部的人士告訴《健聞咨詢》,在公司滿墻的戰略標語和文化口號中,曾經處于核心位置的關鍵主語“互聯網醫院”已經被馬克筆劃去,改為了“AI”。
互聯網醫療發展到今天,這個行業很少有人再相信故事。對于今天的醫聯和王仕銳來說,比起描述終局,或許抵達才更加重要。
文 / 毛曉瓊
編輯 / 龐貝貝 李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