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的關鍵問題:
常見的求職騙局有哪些?
我們應當如何正確“避坑”?
秋招收尾,春招將啟。大學生們紛紛踏上求職之路,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然而,在求職過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卻利用大學生求職心切的心理,設置各種騙局,讓不少求職者蒙受損失。為了幫助大家識別并防范這些風險,小青將在本文詳細介紹常見的求職騙局,并提供應對策略,一起來學習正確的“避坑”姿勢吧!
騙局一:招聘詐騙
招聘詐騙通常以高收入、高回報等作為誘餌,引誘應聘者成為“免費”勞動力,再無故解聘;或以招聘為名,要求應聘者提供個人信息,借機對本人及其家人、親友實施詐騙;或以招聘需要資格證書為由,誘騙應聘者繳費參加線上培訓,即使成功取得證書也不會被錄用。
應對策略
了解公司背景:在應聘前,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公司的詳細情況及背景,包括公司是否正規、業務是否合法、是否有不良記錄等。
警惕高薪誘惑:對于職位高、不要求工作經驗且薪資異常豐厚的崗位,要特別小心,避免落入招聘詐騙的陷阱。
騙局二:黑中介陷阱
一些中介機構與不法企業串通,以報名費、介紹費、體檢費、押金等為名,向應聘者收取費用,再以各種理由不予退費。這些中介機構往往沒有人力資源服務許可等資質,通過冒充或偽造相關資質騙取畢業生信息。
應對策略
核查資質:選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正規市場中介機構,核查其是否持有《職業介紹許可證》、《營業執照》等合法證照。
拒絕繳納費用:政府規定用人單位招聘時不得收取求職者任何形式的報名費、培訓費、押金等費用。若招聘單位巧立名目收取費用,應提高警惕,堅決拒絕。
簽訂協議:與市場中介機構簽訂協議時,要仔細閱讀協議內容,不要輕信其口頭承諾,確保協議內容明確、合法。
騙局三:境外高薪誘騙陷阱
現在很多騙子把違法犯罪活動包裝成境外“高薪”工作,引誘求職者上鉤后,可能會將其拐騙到境外從事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
應對策略
核查公司資質:對于聲稱提供境外高薪工作的公司,要核查其是否具備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以及行業平均薪資水平。如果薪資高出很多,要考慮是否有陷阱。
了解工作環境:在決定前往境外工作前,要詳細了解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和薪資待遇等信息,避免盲目跟風。
及時報警:一旦發現被騙或面臨不法分子的威脅,要立即報警并尋求當地警方和領事機構的幫助。
騙局四:盜用求職者個人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以招聘的名義,誘導求職者辦理銀行卡、手機卡或注冊APP賬戶,進而非法收集、使用這些信息用于詐騙、洗錢等違法活動。一旦這些信息涉案,求職者將直接牽連其中,面臨個人征信受損或承擔法律責任的風險。
應對策略
增強意識:求職者要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在求職過程中謹慎使用授權,避免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非法收集。
謹慎注冊:對于要求辦理銀行卡、手機卡或注冊APP賬戶的招聘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輕易相信。
及時維權:一旦發現個人信息被盜用或濫用,應立即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并尋求法律援助。
求職者的自我保護與維權
在求職過程中,除了警惕上述騙局外,求職者還應學會自我保護與維權。
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和法律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要積極尋求社會支持和幫助,如加入求職者社群、參加職業培訓等活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同時,對于任何形式的招聘欺詐行為,我們都應堅決予以抵制和打擊。這不僅是保護個人權益的需要,更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必然要求。
求職之路充滿機遇與挑戰,但同樣也伴隨著各種風險與騙局。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我們不僅要懷揣夢想和激情,更要保持理性和警惕。在面對各種誘惑和陷阱時,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你最想知道哪些就業小技巧呢?
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歡迎大家添加小編微信加入群聊,
(備注:青媒)
一起探討幫助同學們絲滑進入職場的就業小tip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