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看似簡單
卻蘊含人生大智慧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
一些《人民日報》文章引用過的俗語
點擊文末標簽
查看更多往期內容
快積累起來吧↓↓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有句俗語,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說的是農民種地,如果錯過農時,就會影響一年的收成。 干事創業,也是同樣的道理。 時間不等人、形勢不等人,必須只爭朝夕、擔當作為,以實干作風贏得主動、贏得實效。
摘自:
柴堆堆經不住兩頭抽,青石缸經不住水眼漏
“柴堆堆經不住兩頭抽,青石缸經不住水眼漏。”節約就是增產,節流就是增效;把增產做實必須厲行節約,開源的同時要做好節流。
摘自:
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
差異化改革不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必須善于從大局出發、在大局下思考,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
摘自:
隔行不隔理
所謂“隔行不隔理”。通識教育將那些具有共性、普遍性的“理”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們擁有觸類旁通的能力,從而實現各學科學習的相互融通、彼此啟發。
摘自:
手工手工,動手有功
俗話說“手工手工,動手有功”,只有親自動手,實現創造,手才真正“在我”,手的文化性質和功利意義才真正呈現并屬于“我”。
摘自:
一巧勝百力
手工力是身心交織的綜合力量,關系著人的需要、興趣、素養、性情、知識、經驗及技能等多方面。它也是可以改變物理量的巧力,如民諺所謂“一巧勝百力”。這種巧力帶著人的情感、歷史經驗和生命體驗,與工業的生產力有著本質不同,這種不同也決定了手工有廣闊的未來。
摘自:
臘鼓鳴,春草生
中國人的臘日(臘八節)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所謂“臘鼓鳴,春草生”,擊臘鼓成為臘日重要的習俗。
摘自:
打鐵還需自身硬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以扎實的學識、豐富的經驗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就會從心底里認同教師、親近教師。
摘自:
今日份打卡海報
快分享給并肩戰斗的
學習伙伴們吧↓↓
跟著人民日報學寫作↓↓↓
*歡迎轉載,轉載時請注明來源為“學習大國”微信公眾號。
來源:學習大國綜合人民日報
本期編輯:梁冠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