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碳鋼軸承四大優點
軸承鋼是一種優質合金滲碳鋼用于制造軸承零件的滲碳鋼,用這類鋼制造的軸承零件,經滲碳、率火、回火等熱處理工序后,表面具有很高的硬度(硬度>HRC60)和一定的耐磨性以及較高的抗接觸疲芳強度,低碳C:0.17~0.23保證了其心部具有良好的韌性(硬度>HRC33-48)。
那滲碳鋼軸承在使用過程中,都會有哪些優勢呢?中華軸承網告訴大家軸承滲碳鋼軸承的表面淬硬心部具有韌性的特點,使滲碳軸承鋼特別適宜于在沖擊載荷較大的條件下能夠穩定工作。其主要優點有以下四種:
1、滲碳淬火后表面保留壓應力狀態,抗疲勞強度好。
2、承受沖擊載荷能力強,表面硬化層有微裂紋也不易向內部擴展。表面具有較高的硬度而心部硬度較低(一般為35HRC~40HRC),與高碳鉻軸承鋼相比,有較好的心部沖擊韌度。
3、滲碳的深度和濃度可以根據需要加以調節。
- 不受軸承零件尺寸和壁厚的限制。
(大國龍騰運轉世界 龍出東方 騰達天下 龍騰三類調心滾子軸承 劉興邦 )
滲碳鋼軸承外圈淬火后加工余量的確定
滲碳鋼軸承套圈壓模淬火后,大多出現收縮現象。在工件脫模后又繼續收縮,我們稱這種收縮為“彈性回縮”。彈性回縮量不容忽視,它是確定車削后的余量及磨盤大小的關健,合理確定產品的加工余量至關重要。本文著重探討:滲碳鋼雙列圓錐軸承外圈工件彈性回縮量的計算,外滾道車削后的余量確定,淬火后實際磨量的預測計算,并舉例說明。
1彈性回縮量的計算
由生產實踐得知,滲碳鋼軸承套圈彈性回縮量的大小與工件壁厚、直徑的大小有關。我們總結的彈性回縮量的經驗公式是d=26B4/D3(1)
式中:B——工件最大壁厚
D——套圈外徑
系數26是在壓模旋轉淬火條件下,經多次實踐數據而推得。
式(1)適用外徑在200~300mm范圍內的工件。
2外滾道車削后的余量確定
車削后的余量確定,受彈性回縮盆大小的影響,彈性回縮量越大,余量越小,反之亦然。通過生產實踐與理論分析得知,外滾道車削后的余量(H?D)1與工件的厚徑比有關,即H?D1∝D/B。
定量表達式是H?D1=0.042D/B(2)
系數0.042是依據多次實踐數據而推得。
3淬火后的實際磨量確定
由實踐得知。彈性回縮量不會因為車削后的余量的微量增減而變化,因此淬火后的實際磨量應為
H?D2=H?D1+d(3)
4計算實例
已知197726軸承外圈的最大壁厚B=18.85mm,外徑D=230.9mm,原來取外滾道車削后的余量?D1=0.65,試求合理的車削后的余量及淬火后的磨量,并驗證原取值的合適性。
解:由式(1)得彈性回縮量
d=26B4/D3=26×18.854/230.93=0.266
由式(2)得車削后的余量
H?D1=0.042D/B=0.042×230.9/18.85=0.514
由式(3)得淬火后的實際磨量
H?D2=H?D1+d=0.266+0.514=0.78
而這種規格的軸承外圈原外滾道車削后的余盆取值?D1=0.65,淬火后實測磨量是0.9,與計算結果0.78相差較大,因此原取值是不合適的。后余量取?D1=0.5,淬火后實測磨量為0.76,計算結果與實測情況很接近說明后者取值較合理。
值得指出的是淬火壓模的尺寸應與車工圖的尺寸相同,實踐證明以滲碳鋼軸承套圈淬火時的收縮量作為整形量足以達到整形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