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續上升趨勢,而胸痛中心建設為我國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控體系建設提供可實現的路徑和可推廣的模式。
本期“領袖對話”,我們以“胸痛中心建設促進我國心血管代謝健康更上層樓”為主題,特邀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李鵬教授擔任主持嘉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以及胸痛中心代謝管理先鋒醫院的優秀代表駐馬店市中心醫院丁水印教授、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胡萬英教授、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蔣建青教授擔任分享嘉賓,圍繞胸痛中心的建設展開交流探討,為胸痛中心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領袖對話-
1.當前我國心血管疾病管理面臨哪些挑戰?胸痛中心的建設如何幫助我們應對這些挑戰?
霍勇教授表示,對心血管疾病進行整體防控,僅靠醫療機構進行救治,力度遠遠不夠。如何將醫療機構與整個心血管疾病防控體系進行有效結合,如何實現預防-救治-隨訪全鏈條管理,是臨床應當深入思考的問題。而胸痛中心,正是實現二者緊密結合的重要抓手與模式。
胸痛中心將現有的醫療技術、醫療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建立快速響應機制,進一步優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救治效率。胸痛中心建設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技術,比如“心電一張網”建設可實現心電診斷數據的互聯互通,其他信息化建設能優化治療流程,加強對患者的管理。
未來胸痛中心的發展方向為:加速覆蓋、加速延伸、加速智慧,也就是加速實現胸痛中心全域覆蓋,加速從疾病急救到心血管疾病全流程管理的延伸,加速從胸痛中心到胸痛救治單元、胸痛救治網點的延伸,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打造有序、連接、高效的“智慧”胸痛救治體系。
2.在患者全病程管理中,胸痛中心積累了哪些豐富的經驗?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丁水印教授指出,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是駐馬店市唯一一家三級甲等醫院。醫院自2018年4月開始進行胸痛中心建設,2019年4月正式通過認證,成為駐馬店市第一家標準版胸痛中心。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建設經驗總結如下:
1)加強區域協同網絡建設,實現各級醫療機構的無縫銜接。通過“心電一張網”等信息化平臺,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推動了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的有效銜接,從而實現信息共享,構建起快速、高效、全覆蓋的急危重救治體系。
2)提升救治能力和服務質量。通過先進醫療設備和技術的引進,顯著提高了胸痛中心救治水平。“另外,還應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優化就診流程,減少等待時間,確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專業、最貼心的治療,提高患者滿意度。
3)強化質控和持續改進。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質控體系,對各項救治指標進行實時監控和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改進,確保胸痛中心能持續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運行。
4)推進智慧醫院的建設。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了數據質量,完善了信息網絡,也提高了協同救治效率。同時,利用遠程醫療等技術手段,胸痛中心搭建了患者與社區鄉鎮衛生院、三甲醫院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從而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利高效的醫療服務。
5)專職隨訪管理。通過配置專職隨訪人員,解決隨訪效率低、管理不統一的問題,提高了隨訪效率。
胡萬英教授表示,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2017年啟動胸痛中心建設,2018年通過認證。如今,寧波市已成立胸痛中心聯盟,并在寧波市衛健委的支持下大力開展胸痛救治單元建設,從而筑牢了整個寧波市急性胸痛診療網絡的根基。
為更好的開展隨訪工作,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胸痛中心專門設置了隨訪管理秘書和隨訪電話、隨訪手冊。隨訪管理秘書會對隨訪數據庫中血糖、血壓、血脂的達標情況進行反饋。胡萬英教授講到“寧波市目前已實現信息共享。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進行檢查,也可在我院的數據庫中查詢到。如發現患者隨訪過程中危險因素管控未達標,隨訪員會與醫生進行溝通,并在電話中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
在代謝危險因素管理方面,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胸痛中心會在患者出院前進行血糖、血壓、血脂的評估,根據其合并的危險因素進行個性化管理。對于合并T2DM的患者,會優先使用具有心血管獲益的GLP-1RA或SGLT2i,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再發風險。
蔣建青教授指出,胸痛中心的建設,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力。胸痛中心的建設需要構建強有力的組織構架,開展全院培訓、全員培訓。值得一提的是,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胸痛中心自建設之日起就成立了專門的胸痛辦公室,有專人負責胸痛中心的建設事宜,并設有專門的胸痛電話。胸痛中心辦公室主任及總監會隨時關注微信群的動態;導管室實行值班倒班制,一鍵啟動,顯著縮短了D-to-B時間。
“此外,我院胸痛中心引入新型設備,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患者入院的各關鍵時間節點自動記錄、上傳,進一步簡化了工作流程,節約了醫生的時間成本,同時數據也能夠準確上傳。”蔣建青教授說道。
3.在胸痛中心建設過程中,加強心血管代謝管理方面處于何等地位?應如何進行?
在胸痛中心建設過程中,加強心血管代謝管理方面處于何等地位?應如何進行?
霍勇教授提到,心血管代謝管理既強調對已經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綜合管理,也強調通過對危險因素的控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代謝管理的實施路徑為多學科合作,通過強有力的手段,對代謝危險因素進行綜合管理。舉例來說,對于合并T2DM的ACS患者使用具有心血管獲益的GLP-1RA等新型降糖藥,不僅可以控制血糖,還可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改善患者的遠期預后。
總結:心血管代謝管理是胸痛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對心血管代謝疾病進行管理時,臨床醫生的管理理念要從以往所關注的血壓、血脂、血糖等單個具體指標轉變為綜合管理。通過GLP-1RA或SGLT2i等新型藥物,去改善患者的整體代謝情況,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
審校:耿新寧 ┆編輯:胡欣妍┆來源:心血管健康聯盟信息平臺
投稿郵箱:hyxc-tougao@hyxcchina.com
聯系電話:4006-562-862
投稿詳情:
點擊“閱讀更多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