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何雯
經銷商預期求穩
最近筆者集中拜訪了幾位經銷商,聊了聊他們對于今年春節禮盒的預期和規劃。
經銷商1:“我代理的某核桃奶品牌,往年都是搶手貨,但今年大促節點的銷量同比大幅下滑,先熬過今年,再看市場情況吧。”
經銷商2:“傳統渠道禮盒確實賣不動,但其他生鮮店、煙酒店、企事業團購等特渠反饋還不錯,看來今年春節檔期的重點還得放到這些渠道上。”
經銷商3:“結合今年中秋的‘慘狀’,這次春節檔期比去年少備了十萬的貨,不敢多囤啊,避免還得低價甩貨,爭取不賠錢就不錯了!”
“品牌銷售指標達不到,完不成同期任務,所有的促銷、陳列等額外費用都會大打折扣,甚至取消,今年我可不敢再冒這個險......"
整體來看,消費市場的環境不容樂觀,盡管部分渠道表現不錯,但大多數經銷商還是持保守態度,更傾向于穩固現有業務。不再像過去那樣大膽地沖業績,而是希望能穩中求勝,在這個不太穩定的市場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畢竟,保住現金流,減少風險,才是當下的首要任務。
部分廠家主動下調CNY任務
“去年為了完成700萬的銷售目標,我們大約有200萬的貨是虧本賣的。” 一位經銷商朋友這樣告訴我。
而今年,該品牌廠家主動下調了近200萬的目標,讓他感到松了一口氣:“現在可以踏踏實實地賣貨,不用再犧牲利潤去低價處理庫存。品牌市場秩序好的話,可能會有一些小增長,雖然賺得不多,但生意相對健康。”
這樣的策略變化并非個例。比如,某知名水飲品牌也下調了銷售指標,某休食品牌的任務只微增了5%。
過去的CNY,廠家通常會給經銷商定下比去年高10%-20%的銷售目標,但今年,可以明顯感知到部分廠家開始變得務實起來。
同時,針對消費降級的趨勢,廠家開始推出更多價格親民、性價比高的產品,降低禮盒價格帶。以前節慶期間,大多數水飲和休食品牌都是主打60元、70元價位段的禮盒。而現在,很多廠家推出了30元-40元左右的新選擇,力求吸引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以某頭部休食品牌為例,去年最便宜的禮盒售價為29.9元,今年更是推出了19.9元的版本。甚至某堅果品牌,也推出了秒殺價19.9元/提的禮盒。
目前來看,這些改變對于經銷商利好,降低銷售指標減少了庫存和資金風險;而推出更低價格帶的產品,也更好地適應了市場需求,賣得更快。
禮盒終端動銷慢
節慶屬性降低
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為進一步了解禮盒動銷現狀,筆者走訪了幾家商超和社區小店。
沒想到,超市的春節禮盒并不多,在店內零星陳列著,地堆的空間也比去年小了很多,甚至圣誕節的裝飾和氛圍都比春節要濃厚。更讓人意外的是,還有部分禮盒的生產日期還在上半年,或許是為端午或中秋準備的,庫存卻積壓到了現在......
筆者詢問了店內員工,她無奈搖了搖頭說:“現在年輕人不像我們那時候,逢年過節都要去親戚家串門,送點東西。他們更喜歡和朋友聚會,或者干脆出去玩。”這種觀念變化直接影響到了禮盒的市場需求,傳統節日的氣氛也確實淡了很多。
消費者的選擇也在變,過去,人們挑禮品時特別看重品牌和包裝,為了面子愿意多花錢。而現在,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不愿意為不必要的溢價買單。
特別是經濟不太穩定的時候,都捂緊了錢袋子,現在更能吸引他們的,是性價比高、新品豐富的零食店,更傾向于選擇個性化的產品,而不是傳統的禮盒。
不僅如此,零食店在促銷時價格優勢也十分明顯,比如某酸奶一箱比傳統渠道要便宜5-10元,附近的小店主王姐感嘆:“他們的價格太低了,我們真的沒法比。”
春節禮盒做好了,仍然是增量
春節對快消行業,尤其是酒精飲品、植物蛋白和堅果等品類的廠商來說,是一年中的“黃金時段”,賣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一年的業績。以六個核桃為例,某三線城市的代理經銷商透露,該品牌在春節期間的銷量能占到全年銷量的40-50%。
如何規劃春節檔期?筆者通過與多位經銷商的交流,一些好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一是利用品牌政策,讓利給客戶;激勵團隊,激發銷售潛力。
經銷商李總表示:“品牌方今年給了不少優惠政策,通過這些額外折扣或贈品,實實在在地把好處傳遞給核心客戶,確實能夠提高銷量。”
另一位經銷商楊總分享:“我們設立了增量獎勵機制,挖掘渠道增長空間。業務員每多賣出十萬元的禮盒,就給予額外獎勵。”她還組織了內部競賽,對表現突出的員工給予現金獎勵和榮譽證書來鼓舞員工士氣。
二是找到合適的渠道。
通過拓展過去不太關注的渠道,許多經銷商找到了新的銷售增長點。比如,生鮮店、牛奶站、煙酒店以及企事業單位團購等特殊渠道。
貴陽的張總指出:“煙酒店存活的根本就是節慶禮盒,每個煙酒店多多少少有一些人脈和銷售網絡,‘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這個渠道必須抓住。”
此外,隨著返鄉人員增多,在加油站、服務區等途經點推出地方特色的禮盒產品,以及企業團購的員工過年福利,都是不容忽視的市場機會。
三是差異化競爭。
如何破解價格戰?差異化競爭是關鍵,根據當地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自組禮盒,甚至自己設計包裝,推出更符合本地市場消費習慣的差異化產品。
徐州的張老板就是通過自組禮盒實現增量的例子,他告訴新經銷,“許多禮盒的設計都有些華而不實,我與廠家合作,將特色和知名品牌的零食結合起來,加入一些實惠量大的產品,不僅保證了利潤,而且產品定位適合走親訪友,很快就打開了市場。”
這段時間走訪了很多經銷商,聽著這些來自一線真實的聲音,反映出經銷商對現在的禮盒市場,普遍都較悲觀。
但我認為,對經銷商而言,禮盒市場仍然存在很大的機會。
如何抓住機會?在那些逆勢增長的經銷商老板身上,我看到,渠道仍然是核心,但在這個核心之上,經銷商的運營和把控能力也需要重視起來。老板要拓寬視野,不能只盯著現在傳統渠道的一畝三分地,要深入市場洞察調研,捕捉、滿足消費者真正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