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在鄉間蜿蜒的土路上,總有一個騎著二八大杠的身影,車鈴清脆的響聲回蕩在村莊與鎮里的每一個角落。那便是我的堂哥付明路,一位用畢生心血澆灌鄉土文化的退休教師。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在文化傳承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堂哥的人生,是一部寫滿堅韌與擔當的奮斗史。早年作為民辦教師,微薄的工資要養活家中九口人。他白天在教室里給學生們傳道授業,晚上扛著鋤頭回到田間地頭辛苦勞作,深夜在燈光下備課批改作業。即便后來擔任小學、中學校長,他也從未放下教鞭。暴雨傾盆時,他挽起褲腿蹚過積水的田埂;大雪封路時,他推著自行車跋涉幾里土路,只為了能準時站在講臺上,這樣風雨兼程的帶課,一守就是幾十年。
堂哥的書法在十里八鄉頗有名氣,也是他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每到年關,堂哥家的堂屋就成了村里最熱鬧的地方。紅紙張開,墨香四溢,他揮毫潑墨,將吉祥的話語化作靈動的文字。春聯、喜聯、壽聯、賀聯……只要鄉親們有需求,他從不推辭。他還會耐心地教村里的孩子們握筆、運筆,手把手糾正他們的姿勢。那些跟著堂哥學書法的孩子,眼中閃爍的不僅是對文字的好奇,更是文化傳承的希望。
在鼓樂聲中,堂哥展現出另一番風采。農村鼓樂隊里,他作為大鈸手,是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那對六斤重的大鈸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小時候,我雙手抱著大鈸都覺得吃力,可堂哥卻能在婚喪嫁娶的場合中,連續揮舞一個多小時,節奏鏗鏘有力。烈日下、寒風中,只要村里有活動,他必定風雨無阻地到場,用激昂的鈸聲為每一場儀式增添莊重與溫情。
如今,堂哥的二八大杠早已斑駁,但他對文化的熱愛從未褪色。已過古稀之年的他,將一生精心創作的春聯賀聯、楹聯詩詞、嵌名聯、藏頭詩匯編成一本《鄉黨應酬拾憶》。這本沉甸甸的書,收錄的不僅是文字,更是他對鄉土文化的深情。他常常坐在院子里,戴著老花鏡,一頁頁地翻看手稿,臉上滿是欣慰與滿足。他說:“這些文字是咱農村的根,不能丟。”
堂哥付明路,這位騎著二八大杠的文化傳播者,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堅守與奉獻。他在講臺上播撒知識,在宣紙上傳承文化,在鼓樂中守護鄉土禮儀。即便歲月染白了他的雙鬢,他依然在文化傳承的道路上默默前行,成為了鄉村里最溫暖最動人的風景,成為我對家鄉最深刻最難忘的記憶。(作者:付明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