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有些不同,今年的春節,是列入“非遺”第一個春節。
記憶中的年味總是離不開舞龍舞獅和華麗剛勁的武術表演,尋著龍騰虎躍的身影和陣陣習武之聲,我們把目光集中在南獅和南拳的故鄉——佛山。
三千年老城,曾經商賈云集的嶺南重鎮,在經濟的繁榮的同時,還催生了璀璨的嶺南文化。讓我們用更多的視角,打開佛山的另一面。
論身材,南方人不如北方人壯實高大,佛山人偏偏打出“南拳”,與“北腿”平分天下,聽起來似乎不合常理,其實不難理解。
與乾隆偏愛的江南不同,嶺南自古被視為蠻夷之地,氣候潮濕多雨,常年蠻煙瘴雨,丘陵地形又相對復雜,時常毒蛇猛獸出沒,人們要與大自然作斗爭,本就需要一副好身板。
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嶺南和園 | ?圖蟲:漁夫
地處南疆邊陲,嶺南一帶前有南海擋了去路,后有五嶺隔絕北境,地理位置封閉,自然條件惡劣,歷朝歷代都把這里用作流放貶謫的最佳選擇,身懷絕技的軍人、犯人來到這里,他們或為自保,或為謀生,都必須施展身手,逐漸形成彪悍民風。
更何況,從東漢末年開始,中華民族因朝代更迭而發生過數次大規模南遷,移民者和土著之間難免產生摩擦碰撞,宗族斗爭、社會治安等因素迫使人們要習武自衛。
陳家祠垂脊灰塑獨角獅,嶺南文化所獨有的絢麗體現 | ?圖蟲:唐彥直
其實,真正讓南拳茁壯成長并發揚光大的是經濟。
翻開史料,可以發現那個貿易繁榮而自由的北宋時期,廣州對外貿易市舶司的分支機構就設在佛山,到明代,佛山更是“四大名鎮”之首。《南海志》里,就用“百貨山積,凡稀缺之物,會城( 廣州) 所未備者,無不取給予此”來概括佛山貿易的盛況。
佛山大旗頭古村古建筑群 | ?圖蟲:韓俊烜
即便是風雨飄搖的晚清時期,佛山經濟依舊一片欣欣向榮,道光年間,商品生產種類達到3000個,18個省在佛山設立會館。因為緊挨著當時唯一的通商口岸廣州,還有不少外國人選擇在佛山開設商鋪。
佛山嶺南天地的青磚古建還能看出舊日的繁盛 | ?圖蟲:何兆賢
貿易往來密集,運輸需求自然旺盛,為了保證貨物安全,鏢師們需要有功夫底子,才能應對路途中隨時出現的惡劣天氣或是土匪搶劫等突發意外。此外,富商們為了保證人身財產安全,也需要有人看家護院,也就催生貼身保鏢和打手的出現。
多種職業都對功夫有需求,民間武行當然不會少。久而久之,武術便在佛山蔚然成風,佛山市伴隨著人口流動,文化碰撞融合,逐漸形成嶺南特色的南拳。《江南經略》如此形容:“南拳,似風似蔽似進似退,凡四路。”可見當時南拳已經在武林中打出自己的風格。
佛山祖廟黃飛鴻紀念館 | ?圖蟲:健忘的行攝世界
當然,南拳之所以享譽國際,佛山人李小龍功不可沒,他是首位打入好萊塢的華人,也將“KungFu”一詞寫入英語詞典,中國功夫從此在世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至今日,許多外國友人對中國功夫的認知,往往就是南拳。
各路武術人才,或為了謀生,或為了社會地位等各種原因,又各自沉淀成不同的流派。
詠春、洪拳、蔡李佛拳、大圣拳、虎鶴雙形拳并稱佛山五大名拳,順著佛山人經商版圖的擴張,各個名拳也走出佛山,甚至走向海外。
中山的醉龍,融匯了南拳、醉拳、雜耍等技藝,要求表演者有一定的武術功底,馬步如山、腰法靈醒,運用醉拳的套路,突出酒醉后舞木龍的形態 | ?視覺中國
許多年過去,一代又一代武術宗師共同奠定了佛山武術之鄉的地位,還給后人留下一幅“功夫地圖”,跟著名人腳步尋跡,可以親身感受傳統武術的魅力。
如果不想憑直覺野生感受,而是想系統地了解南派武術。南海區的嶺南功夫文化體驗館是絕佳好去處。體驗館不僅認真梳理出完整的嶺南武術史,還用一系列黑科技,放大了功夫的美感,親身體會所習得的知識,絲毫不輸博物館。
佛山祖廟 | ?圖蟲:祺
很多人知道南海有西樵大餅,其實西樵還是黃飛鴻的故鄉。西樵山的黃飛鴻獅藝武術館,館址就在黃飛鴻故居附近的黃氏宗祠原址。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 | ?視覺中國
黃飛鴻不僅以“佛山無影腳”名滿天下,同時,他還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武術、獅藝宗師。
為了弘揚黃飛鴻的精神,武術館每天都有醒獅和南拳四場表演。在榮耀室里,還放著大大小小的獎狀獎杯,其中不乏世界級的榮譽,比如199年世界醒獅邀請賽亞軍,和2009年“黃飛鴻杯”,第五屆世界華人獅王爭霸賽南師(樁陣)金獎。
醒獅表演 | ?圖蟲:唐彥直
最好吃的順德區里,有一個馬東村,村里的休閑健身公園,公園里有108個木人椿排出了"永春拳"字樣。
為什么是"永春"而不是"詠春"?故事還得從葉問說起。當年,葉問先后師承陳華順、梁壁兩位師傅,前者是馬東村人,打的是永春拳;后者是詠春宗師梁贊之子。葉問將"詠春"打得聲名遠揚,"永春"和陳華順的名字卻漸漸淡出大眾視野。所幸,佛山沒有忘記。
佛山順德區寶林寺全景 | ?圖蟲:王慶武
2013年, 永春拳武術文化被國家授予“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稱號,“永春”終于有了自己的名分。作為永春拳之鄉,馬東村也搖身一變,成為旅游打卡地。
早期,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各地永春弟子會相聚馬東村,在陳華順之墓,也就是百步梯前進行拜祭和武術交流,久而久之演變成馬東村特色節日——永春文化節。
順德杏壇永春拳會 | ?視覺中國
順德區均安鎮的李小龍紀念館同樣值得一去。李小龍生于美國,成名于香港,均安是他的祖籍,或許他從未回到過這里,也不妨礙佛山人以他為榮。
紀念館里,有不少社會熱心人士提供的物件,有他佩戴過蝴蝶結、使用過的木人椿,甚至還原了李小龍拍攝電影時坐過的椅子。一件件實物中,如實記錄了李小龍短暫但傳奇的一生。
廣東永慶坊李小龍祖居 | ?視覺中國
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的禪城區,有最古老拳館——佛山鴻勝館。它的存在,不僅告訴了人們,南拳不止有詠春,蔡李佛拳同樣在國際武術界中濺起層層浪花。清代咸豐元年創辦至今,鴻勝館培育了武術武林英才,港澳、東南亞地區也都設有鴻勝館。
除拳館之外,粵劇《鴻勝館》也在大灣區展演數場 | ?視覺中國
鴻勝館之后,佛山很少出現大型傳統拳館,并不是因為武術被貼上非遺標簽后就變得遙不可及,相反,南拳藏在了佛山的每個角落,因為傳武師傅時常出沒的地方不一定是拳館,而是在公園草坪、社區健身場所,或是居民樓的空地。
只需要細心留意,人們穿街過巷時,就能輕松偶遇洪拳、詠春、蔡李佛等多個武術流派。對游客而言,何嘗不是一場沉浸式的武術探索體驗。
舞獅與武術緊密相連,是因為舞獅的技術功底就來自武術。區別于北獅的小巧樸實,南獅整體風格威猛雄壯,造型華麗精致,表情、色彩的設計與戲曲臉譜相結合。
一個獅頭大概在3.5~6.5公斤,意味著每個看似輕盈的動作,實際上都是負重前行,沒有過硬的武術功底,根本無法表現出惟妙惟肖的姿態。比如跳躍、撲棹、撕咬、蹲伏、舔舐、休憩等多種動作,只有功夫到位,獅子才顯得活靈活現。
需要深厚武術功底才能使舞獅看起來靈活,觀賞性高 | ?圖蟲:妖008611
此外,舞獅、舞龍、舞麒麟,都屬于南獅的表演形式,每一個動作都有特定的意義。
最為人熟知的是“醒獅”,即舞獅表演。醒獅有多個套路,對應都有不同寓意。“瑞氣護佑創輝煌”“群獅起舞慶升平”是較為常見的兩個,前者表演時,獅子需要穿溪過澗,上高山、過峻嶺,最終獲得匯聚天地靈氣孕育成型的仙草;后者則數只獅子在抑揚頓挫、輕松活潑的鼓樂節奏中來回穿插,翻飛騰躍。
它們分別寓意著成功創業需要靠志氣、勇氣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太平盛世,群獅起舞共慶。
舞獅靈活地在立樁上跳躍行走 | ?視覺中國
除了套路,醒獅還有一個重要的壓軸環節——采青。今天人們看到采青表演,是獅子越過爆竹等重重障礙,摘到高處的生菜,寓意“生財”。
最初,“采青”其實是“踩清”的諧音,當年清朝大興文字獄,以致激起民憤,覺醒的老百姓就有了反抗意識,借“采青”來表達自己對暴政的不滿和“反清復明”意圖。
因此,舞獅之人,當然少不了有功夫在身。即便不是為了隨時有所行動,獅頭背后的人也需要把扎馬步、踢腿等基本功練到家,才能將獅子的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等表現得淋漓盡致。
醒獅在當地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 ?視覺中國
無論是哪一個套路,都要求舞獅人利用人體多種姿態和獅頭、獅尾雙人配合,將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糅進舞獅技巧,讓觀眾真切感受到或動或靜,表現獅子的勇猛剽悍、頑皮好動等習性。
每個動作,何嘗又不是一個個南拳招式。
醒獅鼓 | ?圖蟲:幽鳴
除了醒獅,佛山還有舞龍的民間習俗。過去,佛山秋收曾有“無龍不成秋色”的說法,每年秋色賽會,都必定要舞龍表演,其中上元村的舞火龍已經是傳承500年的非遺文化。
每逢喜慶節日,一整條插滿香火的火龍穿梭于街巷中,煙霧繚繞,火花閃閃,如同騰云駕霧般神氣威武。
廣東舞香火龍 | ?視覺中國
舞龍技術的高低實際上由南派武術的強弱決定,火龍尤甚,赤裸裸的香火在夜間暴露在外,容不得一點差池,它既帶著消災降福的祈愿,也展示著了得的武術功底。
聲勢浩大的舞龍現場 | ?視覺中國
相比獅子的雄偉和龍的艷麗,麒麟顯得相對小巧精致,色彩柔和,“出洞”“繞頭”“耍尾”等套路都必須輕盈優美,也因此對拳腳功夫的基礎有較高要求,每一個出拳、踢腿動作都要求舞者既表現出力量感,又給人輕巧活潑的美感。
早年間在西樵一帶,人們會在上山祭祖時舞麒麟,寓意子孫昌盛,家族興旺。略微可惜的是,同為非遺項目,如今舞麒麟的出場頻次遠遠低于舞龍舞獅,老藝人年邁,新舞者青黃不接也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絢麗多彩的麒麟頭 | ?視覺中國
南獅的氣勢磅礴,秀出了南拳扎實平穩的南拳功底。如今,南獅和南拳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翻騰跳躍顯威武,一個抱拳行禮和為貴。它都代表了嶺南,拳腳之間,彰顯了佛山剛勁的一面。
都說南方人秀氣,佛山人卻把南拳打得干脆利落;嶺南從前是蠻夷之地,不同的武術流派在告訴世人這里從不文化荒蕪。下次來佛山,別只知道吃了,去公園找大師打打拳吧!
編輯/Tasia
文/何雯靜
圖/見文中標注
長期征稿
后臺私信“投稿”獲取聯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