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5了,無意間又看到金燦榮教授,陳平教授在隔空轉發關于“陳平不等式”的討論,頓覺失望透頂。
心想同為時評人的他們,難道就不學習的嗎,連胡錫進都知道要圍繞特朗普兩口子發虛擬貨幣的事談談看法,但是金、陳二位卻還在聊當年的不等式。這個用當年勇炒出的冷飯,真的可以食之下咽嗎?
他們論述自己觀點的方式,也讓人感到十分陳腐,感覺這幾年他們的詞匯量沒怎么進步。實話講,這是最令我頭疼的地方。
覺得部分教授說來說去,還是停留在若干年前的認知水平,沒有與時俱進,更沒有掌握嶄新的思考方式和語言。
“陳平不等式”有沒有道理,其實做個詳細的比較就能出來了,物價是一個方面,但是也包括社會保障。有心者自己去核算即可。
但從人情世故的角度,陳平、金燦榮兩位教授似乎忽視了,網友們之所以對這個詞如此關注的深層次的原因。
這并不是觀點之爭,而是大家對于陳平教授言行不一的普遍性困惑。
既然在美國真的是水深火熱,那么人類都是趨利避害的,陳平教授又為何在美國買豪宅呢?
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說的道理,還要別人相信,是不是有些太不講理了呢?
而我們的教育系統中,這些口是心非的角色似乎并不少見。做不到實事求是地看待美國,這才是作為國際問題專家的他們,最令網民感到失望的地方。
陳平教授自己也發文章,再一次把不等式拎出來。
但是懂得都懂,這個舉動其實挺沒必要。因為相信陳平教授的粉絲,依然大有人在,沒離開過,有了他們,陳平教授也不應該感到寂寞。
如今,美國人都能夠上小紅書了,相信陳教授的這些論調,自然能夠在中美網友的交流過程中實現“祛魅”,從而讓我們的網民看到一個真實的美國,這個比討厭一個抽象的美國來說,要重要的多。
未來十年,中美兩國無疑是競爭與合作的重頭戲,但是在看待美國的時候,不能再停留在滿足于“你不如我”的低層次的優越感里了,而是應該認識到,“我有什么”,“對方有什么”。
月薪三千美元的生活很多人沒有體驗過,但是一個月就兩千的日子,很多人一定明白是什么滋味。
人們不是厭惡觀點,而是討厭撒謊,尤其是那種揣著明白裝糊涂的,這個就最可惡了。
我們目前有多少大專家,大教授,都昧著良心說出一些取悅他人的假話,進而為自己牟取利益,但是最終的結果,卻讓知識分子的信譽被不斷地糟蹋,同時一種隱晦的社會浮躁及其產生的責任,卻需要更多的人來承擔。
“陳平不等式”已成為一個坐標,它應該被挑戰。同時,陳平教授更應該解釋的是,為何要在水深火熱的美國購買豪宅,為什么要讓自己受苦,難道有兩個陳平教授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