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咸蛋旅行社
四川省自貢市下轄的富順縣郊,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名叫“太源井”,圍繞著這口井,人們居住、生活、做買賣,慢慢地竟形成了一條街巷。
從此,太源井不再僅僅是一口井,還是一條街,一個地名。后來,四川最有特色的醋,也出自這里。
--誕生于道光廿八年的醋坊--
道光年間,距今160多年前,張、宋、鄒三位生意伙伴在太源井合開了一家醋坊,取名叫“同泰順”。
在自貢這個以“鹽”立足的城市,衍生出一個川菜的重要派系:“鹽幫菜”。
鹽幫菜的特點極其鮮明,專供富商貴胄的“鹽商菜”用料考究、做工精細、窮奢極欲;辛勤勞作的礦井工人吃的,常以下水作主料、重鹽重辣重油,稱作“鹽工菜”。
口味厚重的鹽幫菜,在“鹽”以外,“酸”也是一樣重要滋味。自貢的三個合伙人開的“同泰順”就在這個背景下成長。
醋是發酵制品,發酵的方式方法、時間,都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傅掌握,這個人是制醋的靈魂人物,稱為“掌缸人”。
同順泰的第一代掌缸人姓徐,他有個秘訣:在醋曲中加入中藥材,起到殺菌、增加風味的作用。
這樣發酵而來的醋還要在缸中陳釀2-5年。
“太源井”本就是個交通發達的繁華集鎮,這里產的“富順曬醋”沿著長江行銷,名氣越來越大。
可惜,“同泰順”發達在19世紀末,那個時候的中華大地正在被鴉片打開國門,家業發達的三位老板,也染上了毒癮,從此無心打理生意,“同泰順”倒閉了。
幾年后,富順一位姓張的秀才牽頭,恢復了“同順泰”,舊釀造工藝得以保留留存;
可惜,新老板再度吸上鴉片,醋坊也再次倒閉;
后來的醋廠,又幾經恢復、易名,卻始終因為處在20世紀初的戰亂環境中,命運如同被水波拋起又跌落的浮萍,飄搖不定。
不過“太源井曬醋”,卻一直聲名在外。
--三年陳、五年陳…我們決定幫太源井賣醋--
解放后,當地供銷社組建“太源井豆瓣廠”,曬醋的生產也得以走上正軌,90年代,“太源井豆瓣廠”改名為“太源井曬醋廠”,并且由國營轉私營,“太源井曬醋”終于走上正軌,并經營至今;并且現在的太源井曬醋已經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今年的食味自貢活動中,我們就帶大家參觀了自貢太源井醋廠。
整個醋廠從廠房外觀到營銷模式,都極具年代感。廠區內擺滿醋缸,墻面斑駁,廠門口有“門市部”進行產品銷售,不斷有周邊居民提著瓶子來打散裝醋。
醋廠的產品大體分2類:日常版的【當年產散裝醋】和【一年陳醋】(特醋);升級版的【二年陳醋】和【五年陳醋】。
醋的“陳”,不是以我們見到的液體成品陳放,而是“醋醅”陳放。
醋醅裝在大缸里,在露天環境中陳放存放時間從1——10年不等,甚至還有超過10年的。
陳放完成后,再經過“淋醋”的工序,讓液體醋從醋醅中慢慢沁出,最后經過消毒滅菌,才能裝瓶成為成品醋。
因為有中草藥入曲和日曬陳釀的原因,太源井的醋,有特殊的醇厚酸香風味,那是一種初嘗顯得濃烈,但越吃越上癮的感覺。
太源井曬醋流行于自貢地區,我們向大家推薦這種奇特的口感體驗,決定幫太源井吆喝它的曬醋。
--總酸含量越高,醋的品質越高--
有一個簡便地分辨醋的好壞的技巧:看醋包裝上的總酸度。
按照國家標準,食醋的總酸含量應≥3.5g/100ml。如果醋的總酸度超過了5 g/100ml,那么這款醋的品質就非常高,也不需要添加防腐劑。
醋的醋酸濃度越高,代表著更高的發酵程度,和更濃郁的味道。
以太源井為例,1年曬醋(特醋)的酸度是6,而5年曬醋的酸度則能夠達到了6.5。所以品質排序是:五年陳醋>三年陳醋>二年陳醋>一年陳醋。
太源井曬醋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顏色呈深棕紅色,液體很濃稠,中藥材帶來的特殊風味也是其他陳醋所沒有的。
個人嘗試下來,用曬醋來蘸面點、比如肉包、菜包、餃子、煎包之流,提香解膩的效果特別好;也可以加在湯面里、或者涼拌面條,味道尤甚。
太源井曬醋是雖然扎扎實實曬足幾百天甚至上千天的,但價格不算高,散打醋和一年陳釀的特醋,是當地人的日常款,十塊錢就能買到;而2-5年陳的是進階版,也不過小幾十。
這幾個版本的口味和香氣近似,但在酸度、醇厚度上有較大差異,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嘗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