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總在干你意想不到的事,正因為有“野心”,才有不斷突破地理空間束縛的強大內生動力。
近日,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出爐了,兩萬多字的篇幅里,居然兩次提及了三文魚,這個信號不簡單。
“2024年,北歐的三文魚最快48小時可從捕撈地端上成都餐桌;2025年,要持續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打造三文魚、榴蓮等特色單品全國集散中心。”
這短短幾句話讓我頭皮發麻,我似乎明白了三文魚只是一個開始。
從數據來看,去年,四川進口規模首次達到4279.5億元的新高度,增速居全國第二,其中鮮榴蓮、鮮櫻桃、冰鮮三文魚進口分別同比增長145.8%、69%、507.5%。
起初我還以為四川人的口味變了,突然對三文魚的需求越來越大了,但我錯了,其實成都在干一件大事,那就是打造特色單品全國集散中心,這一次,讓國外的貨物通過成都走向全國的“野心”徹底藏不住了。
不是,你一個不沿海不沿邊的城市,還地處中國西部,你憑什么啊你?
第一,三文魚的背后,讓我感嘆的是成都令人嘆為觀止的航空優勢。
雙國際機場的先發優勢就像滾雪球一樣,讓很多城市難以望其項背,去年,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完成運輸航班58.9萬架次、旅客吞吐量8733.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2.8萬噸,三大指標均創歷史新高,未來隨著擴建的推進,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航空客流量,成都已超廣州、深圳,坐穩航空第三城,航空貨郵吞吐量,成都去年同比增長了33%,正在快馬加鞭的向前追趕。
成都的航空優勢不僅僅體現在客貨量上,還有國際航線多而密的優勢,更關鍵的是成都航空口岸擁有中西部地區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進境指定監管場地,很多鮮活易腐農產品和食品,能快速轉至“北上廣深”等全國大城市。
比如三文魚就是如此,留在成都本地銷售的只占十分一,大部分都銷往其它大城市。
第二,三文魚的背后,讓我感嘆的是成都的前瞻性布局。
一座雙流國際機場能承載成都突破地理空間束縛的“野心”嗎?一個完全超負荷的雙流國際機場,又有多大潛力打造特色單品全國集散中心?
這一切還得從2011年說起,天府國際機場的選址工作正式拉開了序幕,這可是十三年前呀,要知道當時,中國還沒有雙4F國際機場的城市,成都怎么敢啊?
一年后,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第二跑道和T2航站樓開工建設,一邊選址修新機場,一邊擴建老機場,太妙了。
2021年,天府國際機場機場正式通航,短短幾年的時間,天府國際機場的旅客客吞吐量就來到了全國第五的位置,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正因為極具前瞻性的布局,并在雙4F國際機場“兩場一體”的推動下,才有成都打造特色單品全國集散中心的底氣。
最后,我還是想感嘆,成都的航空優勢正以滾雪球的方式加速擴大,前有四川魚子醬通過成都航空樞紐賣向全球,今有北歐三文魚以成都為集散中心賣向全國,妙哉,妙哉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