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5件依法懲治惡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
依法懲治惡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
目 錄
案例一:任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依法懲治重點領域惡意欠薪犯罪
案例二:某信息公司、馮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依法懲治惡意欠薪單位犯罪
案例三:鄧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從重處罰執行領域惡意欠薪犯罪
案例四:翁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依法適用從寬處罰規定
案例五:某旅游公司、王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促進欠薪矛盾實質化解
案例一
任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
——依法懲治重點領域惡意欠薪犯罪
【基本案情】
2021年8月,被告人任某掛靠新疆某建業公司承接某商用車市場玻璃幕墻及外墻裝飾工程。施工過程中,發包方按照工程進度向任某撥付工程款910萬余元。任某采用制作虛假農民工工資表的方式,將應當支付的工資用于支付工程款和個人開銷。截至2022年1月,任某拖欠13名農民工工資共計30萬余元,造成多名勞務人員聚集討薪。
2022年1月14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二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十二師人社局)接到農民工趙某、班某等人投訴,立即收集證據材料,對各方當事人開展調查詢問,并在核查后依法予以立案。同月29日,十二師人社局責令被告人任某足額支付工資,其拒接電話并藏匿,未在期限內支付。另查明,截至2024年2月28日,任某已向13名被害人支付全部拖欠工資,并取得諒解。
【裁判結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三坪墾區人民法院判決認為,被告人任某采用制作虛假農民工工資表的方式,將應當支付給農民工的工資挪作他用,并以逃匿方式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其行為已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綜合考慮被告人任某坦白、認罪認罰及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等情節,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宣判后,沒有上訴、抗訴,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
建筑行業屬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對于穩定就業容量、增加就業崗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各種因素影響,建設工程領域惡意欠薪事件時有出現,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影響建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社會反映強烈。本案即是發生在建設工程施工領域的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被告人制作虛假工資名冊,挪用農民工工資,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調查過程中拒接電話并藏匿,屬于“以逃匿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其行為造成多名勞動者聚集討薪,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時調查取證,為后續偵查、起訴和審判奠定了良好基礎;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刑法的震懾和教育功能,促使被告人足額支付所欠勞動報酬,有效救濟被害人權利,及時化解矛盾風險,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實現良好辦案效果。
新聞來源:中國普法
編輯: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
聲明:轉載此文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如有侵權,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目前4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