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發布期的臨近,多家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在這之中,曾因“宅經濟”熱潮而聲名鵲起的小家電巨頭小熊電器,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公司接連發布高管離職、股東減持的公告;另一方面,其股價的持續下跌,這一連串的不利消息引發了廣大股民的深切憂慮。
1月13日,小熊電器公告稱,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歐陽桂蓉因個人原因,向公司提交了辭去副總經理職務的申請。同時還一并辭去了在佛山市瑞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佛山市小熊居家電器有限公司、佛山市艾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佛山市悅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及佛山市悠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多家全資子公司擔任的經理職務。
在前述職務辭去后,歐陽桂蓉仍將繼續擔任小熊電器的董事,以及戰略委員會和提名委員會的委員。截至公告發布之日,歐陽桂蓉個人持有小熊電器股份40.6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26%。
小熊電器方面表示,歐陽桂蓉作為公司初創成員和核心團隊成員,在擔任公司副總經理期間恪盡職守、勤勉盡責,在公司產品規劃、銷售業務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近兩年間,小熊電器已先后有兩任財務負責人因個人原因離職。其中,財務總監馮勇衛于2024年6月18日提出辭職,而他的前任鄒勇輝則在2023年4月便因個人原因離開了公司。
除了高管變動外,小熊電器還面臨著股東減持的壓力。1月13日,小熊電器還同步發布了股東減持公告。公告顯示,公司股東門泰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景行振興泰牛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泰牛1號”)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和/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86萬股。這一減持規模,占公司剔除回購專用證券賬戶持股數量后總股本的1.20%。
對于為何減持小熊電器,泰牛1號稱是自身資金需求,減持股份來源為通過大宗交易取得的股份。據悉,泰牛1號持有小熊電器186萬股股票,占比 1.19%,這就意味著此次減持計劃一旦實施,泰牛1號將徹底清空其持有的小熊電器股票。
在2023年財報中,泰牛1號基金新晉成為小熊電器前十大股東之一,持股120萬,比例0.76%。2024年一季度繼續增持66萬股,比例增至1.19%,此后兩年間,該基金的持股情況保持穩定,未發生顯著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9月小熊電器限售股解禁以來,公司股東層面頻繁出現減持動作。特別是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當小熊電器股價維持高位時,多位股東進行了減持操作。小熊電器的第二大股東施明泰,以及龍少柔、龍少靜姐妹,均有減持股份的記錄,施明泰減持84.7萬股,套現約1.04億元;龍少柔兩次減持共計248.17萬股,龍少靜兩次減持98.68萬股,二人合計套現約4.23億元。
進入2023年,減持行為仍在持續。4月6日,永新縣吉順資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及龍少宏分別計劃減持不超過105.30萬股和50萬股;6月27日,龍少柔再次拋出減持計劃,擬減持100萬股;7月20日,施明泰亦披露新減持計劃,擬在公告發布后15個交易日起的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300萬股,減持原因主要源于資金需求。
這一系列高管離職與股東頻繁減持的行為,共同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情緒。
小熊電器誕生于全球家電之都廣東順德,自2006年創立以來,憑借流量紅利和創意小家電市場的藍海戰略,迅速嶄露頭角。2019年8月,小熊電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被譽為國內“創意小家電第一股”。上市后至2020年7月,小熊電器的股價一度飆升至每股160元,市值超過250億元,上市不到一年市值即增長近四倍,一時風光無兩。
但自2023年6月下旬起,小熊電器的股價開始大幅下跌,連續多個季度面臨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及扣非凈利潤的全面負增長,這一趨勢在2024年的財報中尤為顯著。
其中,小熊電器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37億元,同比下跌14.01%;歸母凈利潤0.1億元,同比下跌85.89%。第三季度雖然實現了營收的穩步增長,達到10.08億元,同比增幅為3.17%,但其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卻顯著下滑,僅為1923.93萬元,同比降幅高達75.6%。該季度的扣非凈利潤幾乎歸零,同比暴跌94.39%,具體數值為351.6萬元。
小熊電器2024年三季度報
這些數據無疑揭示了產品銷售正面臨嚴峻挑戰。自成立以來,小熊電器憑借其在小容量創意小家電領域的精準定位,成功吸引了單身人士、學生及租房群體等目標消費者,從而實現了業績的快速增長。
近年來,市場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美的、蘇泊爾、格蘭仕等小家電行業的巨頭紛紛進軍小容量市場,憑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資源優勢,對小熊電器的市場份額造成了顯著沖擊。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小熊電器嘗試推出大容量產品,但遺憾的是,這些新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并未達到預期,使公司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與此同時,小熊電器高度依賴線上銷售渠道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雖然通過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小熊電器曾實現了快速擴張,但隨著電商渠道的增長逐漸逼近極限,以及電商平臺間競爭的加劇和流量成本的上升,公司的銷售費用持續攀升,2023年更是達到了8.84億元的歷史高位。
與高昂的銷售費用相比,小熊電器的研發投入卻顯得相形見絀,不足銷售費用的四分之一。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策略不僅限制了公司的產品創新能力,也引發了市場對小熊電器未來發展的擔憂。此外,由于產品溢價能力有限,小熊電器難以支撐其向線下賣場、超市等傳統渠道的拓展,進一步限制了其市場拓展的可能性。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小熊電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高管離職、股東減持以及業績持續下滑等多重問題交織在一起,使得未來發展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