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豐田汽車旗下子公司日野宣布,圍繞排放造假問題,日野已與美國當局達成12億美元的和解協議。該事件和2023年豐田發動機數據造假不是一回事。有鑒于美國市場標準高,執法嚴,國產車在造車標準和品質達到美標之前,不宜盲目進入美國市場。
一、日野造假基本情況
刑事和解方面,日野需向美國司法部支付5.2176億美元的刑事罰款。
民事和解方面,日野需向美國司法部、美國環保署、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衛局、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加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等機構合計支付6.79億美元的民事罰款。
另外,日野需要召回并修復2017款至2019款重型卡車的發動機問題,預估需要資金1.442億美元,同時需提供價值1.55億美元的緩解計劃,來抵消其違規行為造成的過量空氣污染。
據外媒披露,早在2018年,開始對日野供應給北美工廠的發動機在排放測試中是否存在問題進行調查,發動機數據造假行為至少可以追溯到2003年,造假行為包括篡改尾氣排放測試數據以及發動機油耗性能數據等。
2019年,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審查了日野的認證申請后,發現排放數據不一致,之后便對日野展開了調查。2022年日野大規模造假曝出后,美國司法部對日野啟動了調查,罪名是從2010年到2022年在美國非法銷售10.5萬臺不符合排放標準的重型柴油發動機。
美國司法部表示,日野已認罪,日野相關負責人已被追究刑事責任。在此期間,日野將被禁止向美國出口其生產的任何柴油發動機,同時日野還將執行一項全面的合規計劃。
二、日野造假和2023年豐田造假是兩個事件
日野是豐田子公司,主要生產巴士、柴油貨車、大型牽引車和柴油發動機等。
2023年,豐田被曝出發動機、安全等方面造假,其中,一些技術指標造假長達30多年,涵蓋豐田、馬自達、斯巴魯等多款車型。
日野發動造假主要涉及柴油車,2023年豐田暴雷的是汽油車。
鐵流看過部分豐田暴雷的文件,其中最驚悚的是安全測試中,氣囊引爆采用延時的方式,而非碰撞后由傳感器引爆,這種做法完全是謀財害命。
不過,網絡上豐田的支持者辯解稱,豐田稱日本國標太低,豐田有美標車,因而對國標測試敷衍了事,因而選擇了數據造假糊弄一下就算了。
實事求是的說,美版豐田車在IIHS中雖然只是應試型選手,但IIHS的開卷考試還是能過的,能過IIHS,過日本國標問題也不大。
如果日本本土生產的豐田車也能達到美標,是沒有必要在安全測試中作弊的,除非豐田在本土市場也偷工減料,搞雙重標準。
另外,豐田發動機造假后續事件也值得關注,豐田的支持者稱這次發動機造假,只是低于豐田的企標,但高于美國國標,如果該說法為假,后續美國必然會對豐田的汽油機進行天價罰款,如果該說法為真,那么,美國就沒理由處罰,到底真相如何,就交給時間去評價了。
三、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市場標準高,執法嚴。造車標準和產品質量達不到美標,不適合盲目進入美國市場。
當下,國內車企一方面在壓縮開發周期,降低零件質量,另一方面在大張旗鼓放衛星,以發動機熱效率而言,各家車企都在玩文字游戲,各家鼓吹的超高熱效率其實都含水分。第三方整車實測,市場銷售的巔峰熱效率44%混動專屬發動機,但實測數值也就41%。某款標榜熱效率43%的1.5L混動發動機,實測最高熱效率為39%。
必須說明的是,當作為發電機使用時,發動機只需要保障最優區間,是偏科生,而燃油車的發動機是全工況的,因而必須面面俱到,是六邊形戰士。
因此,同樣是40%的熱效率,技術難度上混動發動機或增程器要低于燃油車發動機。
以車身扭轉剛度而言,很多新勢力也是用取巧的測試標準測出更高的扭轉剛度,上汽一款已經停產的SUV扭轉剛度是28000N·m/deg,用某新勢力的測試方式,扭轉剛度接近40000N·m/deg。
這還只是測試標準和參數上的文字游戲。很多零部件質量也逐年下滑,由于主機廠極限壓價,供應商就只能偷工減料,或者原本是大牌供應商,換成雜牌供應商。
某明星企業25萬元的SUV,與安全相關的模塊沒有用博世,而是選擇了一家2018年成立的新公司,在山西發生追尾事故燒死3人后,網絡水軍甩鍋給博世,結果博世不背黑鍋,澄清真相。
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隨著價格戰的繼續,很多子系統、零部件換成了二三流供應商,這幾年汽車行業內卷,加上國標本來就低,以及行業監管不力,汽車質量逐漸劣化,最近幾年非剛需不買車。
即便是剛需,有國補的話,報廢老車買廉價油車,沒國補的話,買2022年以前的國6A二手車。
網上調侃,食品有蘇丹紅、瘦肉精、地溝油、假鴨血、敵敵畏火腿、大頭娃娃奶粉、甲醇勾兌白酒,藥品有假疫苗、假藥,甚至連集采的藥品依然存在藥效不穩定問題。
從現在網絡上的輿論狂熱來看,仿佛全中國最有道德的人都去造車了。
有鑒于如今造手機的,造電視的,造空調的,做通信的,做房地產的,做互聯網的,玩汽車媒體的,賣白酒的都來造車了,整個市場被搞得烏煙瘴氣。
以當下國產車造車標準和產品質量,以及當下的國際環境,盲目進入美國市場,基本就是給美國政府送罰款。
日本汽車行業自我糾錯值得學習。
誠然,日本汽車造假幾十年,這已經是系統性塌方式腐敗,高田氣囊問題、神戶鋼材造假、安全測試造假、發動機造假等問題,日系車企普遍臃腫老邁,大企業病纏身,市場競爭力和幾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我們應當注意到,很多汽車質量問題是日本行業自律下自查自糾發現的,而且日本企業會出錢對問題車進行召回。
相比之下,國內舉報無人問津,汽車出問題就OTA,從來不召回,日本這種自查和召回顯然對車主而言更加有利。
未來,中國汽車標準達到美標水準,國內執法力度達到美國水平,行業自查、召回、售后保障達到日本的水平,才是中國消費者的福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