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和我有一樣的經歷?
比如某天和朋友聊天,說想吃或者是想買某衣服,過一會兒,打開購物app,或者瀏覽網頁,會跳出我們剛才聊天的某樣商品。
如果你遇到過,不用吃驚,這就是網絡大數據,它們在不斷地試探你喜歡什么?
然后推薦,從而清楚地知道你的愛好,以及消費能力等。
大數據的算法會精確的定位你的消費觀,從而實現大數據殺熟的現象。
如何反向馴化大數據殺熟呢!
下面看這位女子教科書式的方法。
一位叫“兔兔”的年輕人在網上分享她的親身經歷。
她第一次某app搜機票,直飛最便宜的也要4309元。
于是她在下面反復評論‘機票太貴了,買不起,不去了’。
當她再次打開app搜索機票時,航班價格的直接由原來的4309元變成了1903元。
這是巧合嗎?
不是,真的不是。
這種大數據“殺熟”本質上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依據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消費能力進行精準定價。
當女子在抱怨價格太貴了,大數據也接收到你嫌價格太貴了,于是它會馬上做出調整,價格便會有所下降。
這就是女子教科書式反訓大數據殺熟。
以下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01.用不同的手機去搜同樣的物品,出來的竟是兩個價格。
我和我老公一起出去逛街,到了吃飯時間,總喜歡拿出某團搜一下附近有什么好吃的。
兩個手機一對比,價格相差很多。
從那以后,不管買什么東西,都喜歡兩個人對比一下,誰的便宜就用誰的買單。
還有就是會下單某個平臺的東西,但是不付款,和我老公再抱怨幾句,價格太貴了。
結果真的再去搜這個東西時,價格真的便宜了不少。
反向馴化大數據殺熟一,那就是貨比三家,最好是拿一個便宜的手機用來買東西,價格真的會便宜很多。
02.購物下單不付款
還有同一個購物平臺,你在買東西時,到了付款環節,你可以選擇暫時不付款,然后繼續瀏覽網頁,網頁會給你跳出同一樣商品,但價格會低很多。
瀏覽某件商品,到了付款環節取消,過幾天再看降價啦
如此反復操作幾次,你會以最便宜的價格成交。
03.會員卡不一定便宜
另外有時購買某平臺的會員卡,本以為會便宜很多,但你會發會員卡的價格,比沒有打折的價格反而高許多,這里本人親自測驗過。
在某東,想買一樣東西不要直接買,先放進購物車,反復比價,讓算法認為你覺得貴還在猶豫,然后就打折或者派發優惠券。
所以大家在購物的時候,一定要多看看,不注意你就被大數據殺熟了。
04.刪除你不常用的app
如果你手機有不常用的app,建議你刪除,因為這些app也會竊取你的信息,讓大數據更加熟悉你,從而達到殺熟的目的。
05.關閉app里的錄音和獲取通話的權限
好多時候,我們聊天的內容,也會被app竊取。
比如我們在和別人聊某件物品或者是某個事件,打開網頁或者購物app就會跳出某件商品,如果關閉這些功能,大數據便不會獲得我們的信息。
06.試一試搜索一些低價的商品
我們在購物的時候,你可以試一試價格按低到高,多去瀏覽一些低價商品,這也會被大數據獲取,從而重新定位你的消費觀。
以上就是反向馴化大數據,大家可以試一試,特別是在訂酒店和機票的時候,真的可以為你省下不少錢。
當然,近日,國家網信辦出臺《關于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到嚴禁利用算法實施大數據“殺熟”,嚴禁利用用戶年齡、職業、消費水平等特征,對相同商品實施差異化定價行為。
國家出臺禁止利用算法實施大數據“殺熟”是好事,免得我們在購物時,還要如此麻煩,反向馴化大數據。
不過在禁止前,大家也可以用以上方法試一試,讓大數據琢磨不透咱們,認為我們是個“善變”的人,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我們個人信息被竊取,還很有可能被詐騙集團盯上,所以保護個人信息,就是保護我們的人身財產安全。
最后問問大家,你有沒有遇到過大數據殺熟的情況呢?你是如何處理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聽說評論太貴了,也會被大數據獲取,你不妨在評論區試試,說不定能夢想成真,我們用魔法打敗魔法。
你們覺得呢?趕緊去試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