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費者反映自己被瑞幸咖啡“殺熟”了:自己與同事在同一家門店購買同款咖啡時,價格卻相差6元。此外,在購買了“咖啡自由卡”之后,自己反而比未購買會員的同事每次多支付2—3元。
對于不同用戶點單出現價格差異的原因,記者聯系瑞幸咖啡相關負責人采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4月29日,記者打開瑞幸咖啡官方App實測點單看到,不同賬號在同一家門店購買同款飲品,價格確實存在明顯差異。以瑞幸咖啡的經典產品“生椰拿鐵”為例,新用戶在享受“首杯優惠券”之后,可以9.9元購買,而老用戶下單價格則在10.9元至13.9元不等。
除了生椰拿鐵外,橙C美式、冰吸生椰拿鐵等多款產品均有上述價格差異現象。記者搜索社交平臺看到,不少消費者均反映過被“殺熟”的經歷,“剛開始補貼的時候每周都有9.9元,現在普遍是13.9元,幾乎沒有9.9元的券了,沒有就不喝了唄”“別說用不同賬號下單了,同一個賬號在不同時間段下單,價格也經常變來變去。”
對此,部分網友表示,價格差異可能是因為平臺商家為了吸引新用戶而推出多種優惠政策。“不同賬號價格有別,或許是平臺發券、抵扣情況不同,除了買咖啡外,訂酒店、打車也有類似的情況。”“倒也不是在乎這幾塊錢,就是有種被當成‘冤大頭’的感覺。”“新老用戶都是顧客,希望瑞幸咖啡可以一視同仁地發放優惠券。”
記者致電瑞幸咖啡客服詢問原因,客服工作人員表示:“每個人的優惠狀態是不一樣的,消費者可以根據賬號上領取的優惠券和優惠方案進行購買。優惠券是隨機發放的,與購買次數無關。”
咖啡愛好者陳女士表示:“我現在已經不喝瑞幸了,從他家最初的大范圍9.9元補貼且優惠券覆蓋多款飲品,到現在只能買限定的幾款,再到后來領取9.9元優惠券的方式越來越麻煩,加上價格總是有變動,消費體驗很不好。在同等價位下,可以選擇其他咖啡品牌,性價比更高的有庫迪咖啡、幸運咖,或者口感更好的manner、M Stand等新品牌。”
瑞幸咖啡為何主動縮小9.9塊促銷活動力度?優惠補貼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利潤。此前,在2024年一二季度財報中,瑞幸咖啡將其門店營業利潤率下滑歸因為受到產品均價下降的影響。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22340家,全年凈增門店6092家。財報顯示,瑞幸咖啡2024年實現收入344.75億元,同比增長了38.4%;凈利潤為29.32億元,同比增長了2.95%。分季度來看,瑞幸咖啡2024年營業利潤率呈現波動,前兩季度營業利潤率同比下跌,后兩季度同比回升。
有律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等方式,對消費者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若商家確實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涉嫌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損害消費者權益。
公開信息顯示,瑞幸咖啡曾于2024年8月因違規采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等問題而被約談。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瑞幸咖啡的產品存在價差的現象,但定義“大數據殺熟”存在多方面難點,主要體現在技術復雜性、價格影響因素的多樣性、數據處理界定模糊以及缺乏統一的量化標準等維度上。是否存在“殺熟”仍需做進一步判定。(記者 賀陽)
來源:中國商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