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微博用戶“廖師傅廖師傅”貼出了自己被旅游平臺和網約車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網友的遭遇得到眾多網友的相應。大數據殺熟一詞正式在中國流行開。
此前有測試發現,在機票、酒店、電影、電商、出行、外賣、視頻網站等多個價格有波動的平臺都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且以在線旅游平臺較為普遍。
盡管相關部門對“大數據殺熟”的整治力度和手段不斷升級,但“大數據殺熟”同樣在升級,新做法更加隱蔽、效果更加精準。
譬如,平臺從單純的價格設定轉向優惠券策略,即由算法即時生成不同折扣券來進行差異化“減價”,使得“殺熟”行為更難發現。
近期,瑞幸咖啡因疑似“大數據殺熟”陷入輿論風波。
有網友發現,瑞幸咖啡在網絡平臺上針對不同消費者給出了不同的商品價格,會員賬號顯示的價格比非會員賬號更貴。
有媒體測試發現,在四部手機上,同時打開了瑞幸咖啡微信小程序,選擇同一家門店進入菜單。
結果,生椰拿鐵和橙C美式在每個賬號顯示的實際價格分別是9.9元、10.9元、10.9元和13.9元,4個賬號中竟出現3種價格,差價最高達4元。
同時將四個賬號的積分進行對比,分別是0分、99分、1781分和10078分,其中單價最貴的,是點單最多、積分最高的黑金鹿。
此外,部分用戶發現,長期未使用的賬號能重新獲得優惠券,而高頻消費的賬號反而價格更高。
在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遇到過類似現象。有網友發現不同手機系統(如蘋果與安卓)會有不同的價格。
對此,瑞幸方面解釋稱并非“大數據殺熟”,系因優惠券系統根據用戶畫像進行差異化發放所致。
官方客服也稱,不會出現點得多的賬戶反而價格更高的情況。
法律界人士指出,如果是“隨機發放優惠券”,并不能絕對地認定為“大數據殺熟”。但如果是通過大數據分析,針對某些特定消費群體發放特定消費券,造成同一商品價格不同則涉嫌大數據殺熟,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可以收集證據,如截圖、電話錄音等,向平臺投訴,也可以向市監部門或消費者保護協會舉報或反映。
針對這一情況,網友經過不同的嘗試,總結出以下幾個方法:
1、多平臺對比
外賣打車這類生活服務,不要對某一個平臺產生依賴,嘗試多平臺同時使用,往往能拿到更多優惠券;另外除了我們都熟悉的APP外,還有聚合所有打車軟件的綜合平臺可以使用,不僅叫車快,還能比價。
2、避免短時間內重復多次搜索
短時間內重復多次搜索,APP就會認為你是迫切需要的客戶,當你每一次搜索后就會發現價格出現了不同,如當你幾天前搜索的某天機票價格,每天都在關注的他的價格變化,價格會一天天漲上去,即使這個航班的客座率不高,但價格依舊下不去。
3、使用多賬號搜索購買
最好多使用不同的賬號,如夫妻、父母等賬號來搜索購買,以減少后臺對你的購買行為進行標簽。
4、 逛一趟貨源批發網站和比價網站,做到心中對價格有數
網購前,先使用貨源批發網站和比價網站看看商品歷史價格和成本價格再下單。這類網站有很多,比如淘寶1688、什么值得買等,大家可自行查找。此外在網購的時候,嘗試有目的性地搜索,少根據APP推薦來消費。
5、嘗試官方渠道訂購
酒店、機票、火車票,使用官網渠道(官網、小程序、公眾號)購買往往更便宜。例如幾大航空公司官網每周都會有機票打折日,12306的排隊候補功能也比什么加速包靠譜得多。
編輯:c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