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鑼鼓喧天。
可是在《聲生不息·大灣區季》舞臺,在香港女歌手專輯,男隊的的三首歌曲,從炸場的《獨家試唱》到深情的《給十年后的我》,都讓人感覺是從狂轟亂炸到偃旗息鼓。
真應了給我留言的觀眾說的:香港男歌手主題,就是讓男隊贏;香港女歌手主題,當然不能讓女歌手輸。
如果有劇本,就會有故意設局的輸贏。那排位賽的意義又何在?
經常看電影的我們都知道,正邪雙方勢均力敵才精彩!雙方極限拉扯,智力的比拼,實力的硬剛,千鈞一發之時的命懸一線,走投無路時的柳暗花明......這樣的劇情才跌宕起伏、精彩絕倫。
《聲生不息·大灣區季》是懷舊、是溫情、是通過老歌牽動人的赤子之心,更是通過改編讓輝煌的光芒再次閃耀。
所以,不能為了照顧名次,而毀掉本應該再創經典的可能!
先看第一首,《獨家試唱》
鄭秀文的《獨家試唱》給人最強烈記憶的,莫過于那個別具特色的編曲,張弛有度,古典與流行融合得天衣無縫,水乳交融。
在配器上,古箏的典雅與電音的動感,民族的古典與流行的時尚,讓人喜不自勝,精彩至極。
在旋律上,并非是快歌,但仍然唱得讓人熱血沸騰。
這也是鄭秀文很多電音歌曲的特點:以優秀的編曲,朗朗上口的旋律,便于記憶的歌詞,刮起流行風尚。
就像將一件古典服飾,改得時尚又新穎,讓人看到就放電,拿到就愛不釋手。
所以當《聲生不息·大灣區季》舞臺版本前奏出來的時候,不用聽后面的唱,我就已斷定,這首歌又改偏了。
窺一斑而知全豹。聽了前奏,就知道接下來要發生的一切了。
如果僅僅理解是一首炸場快歌,點燃氣氛,嗨翻全場,那么改編失敗是注定的。
要知道,有張才有弛,這首歌的精髓也就是古箏的弛和電音的張,以及英文的RAP“插播”的錦上添花,才讓它能成為無可爭議的經典。
而在陳小春和回春丹樂隊的改編版本里,我只看到了“張”未看到“弛”,這樣,人們的情緒反而沒有被調動起來。因為情緒沒有緩沖區。
第二首 《給十年后的我》
這首《給十年后的我》是對未來十年后的自己一種寄語,編曲簡單,歌唱簡潔,就像一種家常對話,期待在字里行間。
聽LIVE版薛凱琪的演繹時,她動情地都哭出聲。大概是這十年來的種種回憶,讓她忍不住情緒翻涌。
古巨基和李昊對這首歌的演繹,基本延續了原曲的編曲思路,清新、簡潔、喃喃自語,如股股小溪流淌進時間的河流。
但我感覺這樣的改編毫無創新之處。
如果按原版思路,又為何不讓原唱薛凱琪來演繹,難道不比他們二人更能催人淚下?
一個年長,一個年輕,如果是以角色分工的形式,一位扮演未來十年后的自己,一個是現在的自己,不更能讓人代入情緒嗎?
另外,這首歌曲的選擇也讓人費解。
一首小清新的“小”歌,自語式的演唱,若想達到情感共鳴難度相當之大。
如果是年輕人,他會對歌詞中的內容缺少感同身受,不會有觸動。
如果是年長者,這種沒有情緒帶動的旋律,又很難讓他們感到滿足。
無論是改編本身,還是選歌初衷,都不是加分項,其落后的排名已充分說明問題。
第三首 《假如讓你吻下去》
林憶蓮的這首《假如讓你吻下去》,李宗盛用旋律寫出了女人對待情感的柔腸百結;林振強用文字寫出想愛又怕愛的糾結。
這樣細膩的歌曲,讓李昊和冼靖鋒兩個男生來理解和演繹,也著實難為了他們。
選擇大于努力,不合適的選歌,哪怕出發點是挑戰都變得沒有意義。
林憶蓮的歌曲,的確表達女人心事的歌曲更多些,適合男生唱的較少,但也不是不能挑選出來。比如《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鏗鏘玫瑰》等,都比《假如讓你吻下去》更適合男生來表現。
在演唱上,盡管兩個人都非常努力,但我還是聽不到那種糾結、擔心、又不舍的情感、也不能深浸其中,或許是他們年紀尚幼、情感體驗不深;抑或演唱技巧欠缺、心有余而力不足。
林憶蓮的這首《假如讓你吻下去》,終究成了“不如不讓你們唱下去”。
綜上所述,男隊甘愿做背景板,助力女隊平步青云,奪得比賽勝利。
但也失去了讓一些香港女歌手的經典成為男歌手優秀翻唱版本的可能。
在節目花絮中,我們能看到的也只是對歌手的互動采訪,臺上歌手和原唱本人的互動竟然少得可憐,那么,如何能有全新超越的可能?
所以,既然主題明確,那么如何深挖主題,如何能翻唱出更精彩的版本,如何通過舞臺的表現力讓歌曲更出彩,節目組和歌手要做的似乎還有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