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叔今年57歲,幾年前查出了糖尿病,當時醫生叮囑他要按時服藥,控制飲食。可胡大叔心里想著,吃藥多傷身體啊,靠自己注意點飲食就好了。
于是他沒怎么把醫生的話放在心上,藥吃得斷斷續續,飯倒是吃得格外講究,不碰糖,也盡量少吃主食。
前段時間,胡大叔發現腿腳經常發麻,有時候像針扎一樣疼,早上尿液泡沫也特別多,泡沫久不散。他覺得可能是“上火”或者“累著了”,沒當回事,繼續該干嘛干嘛。
直到有一天,他的右腳不小心被桌角碰破了一點皮,本以為很快就會好,可幾天過去了,傷口反而越來越大,還開始有點發臭,這才急匆匆去醫院。
醫生檢查后告訴他,這是血糖失控引發的糖尿病并發癥,胡大叔后悔不已,問醫生:我平時沒什么不舒服,怎么就成了這樣?這些問題真的一點預兆都沒有嗎?
一、為什么有人確診3年就病情加重,而有人健康到老?
同樣是糖尿病,為什么有些人確診后幾年內就并發癥纏身,而有些人卻能平穩健康地活到老?其實,這并不只是運氣的問題,而是每個人對病情管理的態度和方法造成的差異。
有些人剛確診的時候還比較重視,會配合醫生用藥,但慢慢地,覺得自己沒有明顯的不適,就開始掉以輕心。很多患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認為“藥三分毒”,寧可停藥也不想依賴藥物。
他們覺得自己血糖高的時候少吃點甜的東西就好了,不需要天天吃藥。殊不知,如果盲目停藥,血糖波動就會變大,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生活方式也是影響病情的一個重要因素,長期熬夜會讓內分泌失調,直接影響血糖的穩定,而缺乏運動不僅會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還容易讓體重增加,加重胰島的負擔。
很多患者一邊盯著血糖儀,一邊繼續保持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結果病情越來越重。
還有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問題就是心理狀態,糖尿病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或者自暴自棄的情緒。
有些人剛開始確診的時候非常緊張,對飲食和藥物控制得過于嚴格,結果沒堅持幾個月就覺得太累,干脆放棄了,這種過度緊張和過度放松的兩極狀態,都會對血糖管理造成負面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人能夠長期穩定地控制血糖,健康到老,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能夠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同時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和健康的飲食習慣。這些人明白糖尿病是需要長期管理的,而不是一時一地的應付。
對比之下就能看出,糖尿病的結局并不是由病情本身決定的,而是由患者的態度和行動決定的。那些3年內病情急劇惡化的人,往往是因為忽視了血糖管理,甚至對自己的健康“放水”,而那些健康到老的患者,是靠堅持和科學的管理一步步走出來的。
二、這4個跡象說明離并發癥不遠了
糖尿病看似只是“血糖高”,但實際上,它對身體的傷害是“悄無聲息”的,糖尿病最大的威脅并不是血糖本身,而是它引發的各種并發癥。
這些并發癥的到來并不是毫無預警的,而是會通過一些信號告訴你,它們正在悄悄接近,一定要對這些信號提高警惕。
1.小腿或腳突然感覺麻木、刺痛
小腿或腳突然感覺麻木、刺痛,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這種感覺往往出現在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人身上,是因為高血糖已經開始傷害你的神經,尤其是下肢的末梢神經。
神經被損傷后,身體會出現奇怪的感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很可能發展為糖尿病足,輕則行動不便,重則潰爛感染,甚至可能需要截肢,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2.小便的泡沫多
小便的泡沫比平時更多,而且久久不散,這可能是你的腎臟在發出“求救信號”,腎臟是過濾血液的器官,高血糖會讓腎臟的負擔加重。
久而久之,過濾功能就會受損,蛋白質會漏到尿液中,形成肉眼可見的泡沫,這種情況專業上叫做“尿蛋白陽性”,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發展成糖尿病腎病,甚至是尿毒癥。
3.視線模糊
眼前忽然變得模糊,或者看東西的時候出現重影,也需要警惕,這并不是因為你近視加重了,而很可能是糖尿病正在侵蝕你的視網膜。
視網膜上的微血管非常脆弱,高血糖會讓這些血管變得更容易出問題,如果視網膜的血供受到影響,就會導致視力模糊甚至失明。
眼睛的問題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盲點”,因為它的癥狀來得快又走得快,有些人以為沒事,但實際上問題已經在暗中積累。
4.傷口愈合慢
身上哪怕是小小的傷口,久久不能愈合,也需要提高警惕,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環比正常人差,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無法快速送到傷口處。
高血糖還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讓感染的風險大大增加,一個小傷口如果不引起重視,很可能會發展為皮膚潰爛,甚至引發更大的問題。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些早期信號被忽視,一旦身體發出了這些預警,一定要及時采取行動,調整生活方式,咨詢醫生,避免并發癥的進一步發展。糖尿病并不是絕癥,但它需要用心管理,每一個小細節都可能決定你的健康未來。
三、高血糖如何逐步傷害全身?
高血糖就像個隱藏的殺手,看似不起眼,但時間久了,就會悄悄對身體的各個系統“下手”,高血糖就像一個“慢性毒藥”,不知不覺中損害你的器官。
長期血糖高,最先受到沖擊的是血管,血管是全身運送氧氣和營養的高速公路,但高血糖會讓血液變得又粘又稠,像堵車一樣讓血流速度變慢,久而久之,血管內壁就會受到損傷。
心臟是另一個經常被高血糖盯上的目標。高血糖會導致高血壓,而高血壓和血糖聯合“作戰”,對心臟的傷害是雙倍的,心臟的血管如果被斑塊堵住,就容易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很多糖尿病患者以為心臟問題和血糖沒關系,其實兩者往往是“狼狽為奸”,一旦你放松了對血糖的警惕,心臟可能隨時出問題。
神經系統也逃不過高血糖的魔爪,高血糖會讓神經周圍的微血管受損,神經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和氧氣,功能就會逐漸退化,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失去痛覺。
這種神經損傷如果繼續惡化,還可能引發更加可怕的糖尿病足,神經的傷害是漸進的,早期可能只是偶爾麻木或者刺痛,但等到你察覺問題的時候,往往已經難以逆轉。
高血糖的破壞性在于它對全身多個器官的“聯合攻擊”,這種損害不會在短時間內顯現,而是日積月累,等到全面爆發時,可能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糖尿病并不是一種單純的“血糖病”,它是一種“全身病”,如果不嚴加防控,它會帶來一連串的健康問題,控制血糖,就是對自己身體的每一個器官負責。
四、血糖失控如何才能“逆轉風險”?
當血糖開始失控,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慌張,甚至自責,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迅速行動起來,主動防守,把風險扼殺在搖籃里。
糖尿病并不是一種無解的疾病,只要管理得當,完全可以把血糖控制在健康范圍內,讓并發癥遠離生活。
控制血糖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問題所在,如果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可以嘗試記錄每天的血糖變化、飲食習慣、運動情況以及服藥時間,這樣不僅能發現規律,還能為醫生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飲食控制是穩住血糖的重中之重,但控制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吃”,關鍵是掌握食物的種類和分量,高血糖患者更需要注重“升糖指數”,選擇那些升糖速度慢的食物。
規律的運動是控制血糖的“秘密武器”,通過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好地利用血糖,同時還能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可以嘗試力量訓練,它能增加肌肉量,從而幫助穩定血糖水平。
用藥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地方,糖尿病患者需要按時按量服用降糖藥物或胰島素,而不能根據自己的感覺隨意停藥或者調整劑量。
如果懷疑藥物的效果或者出現了不良反應,一定要及時和醫生溝通,而不是擅自改變治療方案,現代醫學的發展讓糖尿病的管理手段越來越多樣化,合理用藥能極大降低血糖波動的風險。
定期復查和監測是預防并發癥的關鍵,糖尿病并不是一種單純的“血糖病”,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很多并發癥在早期并沒有明顯癥狀。定期檢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其他指標,比如腎功能和眼底檢查,能夠幫助及時發現潛在風險,提前采取措施。
血糖失控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放任它發展,通過科學飲食、規律運動、合理用藥和定期檢查,你完全可以把血糖穩穩地控制住,把風險擋在健康的大門外。
結語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它的忽視和放縱,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糖尿病本身并不是“絕癥”,但如果任由血糖失控,就像放任“隱藏殺手”在身體里肆意破壞,不僅會讓并發癥接踵而至,還可能嚴重威脅生命。
從案例中我們也能明白,導致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根本原因不在疾病本身,而在于錯誤的態度和行為,而那些能夠健康到老的人,并不是因為幸運,而是因為他們懂得尊重疾病。
糖尿病的核心是管理而非治療,血糖失控并不是不可逆轉的,只要愿意行動起來,通過合理飲食、規律運動、按時用藥和定期復查,你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走向。主動防守是最有效的武器,科學控糖不僅能避免并發癥,還能讓生活回歸正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