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紅書上看到一個帖子,真的非常心疼。
一位網友說,在發現老公出軌后,她開始整夜失眠。
有一天晚上,她看到老公手機突然亮了一下。
她目光再也無法移開,死死盯著那部已經暗掉的手機,仿佛想從中看出什么端倪。
到底是誰發來的,是她?還是別人?
是深夜情話,還是撩騷照片?
是不是在那個女人面前,他才是真正的自己,和自己在一起的這么多年,只是場虛偽的表演?
內心的痛楚,像被無數細小的針扎進心臟,越來越痛,越來越難以承受。
她迫切想要一個明確的答案:接下來該怎么辦?到底要不要原諒這個男人。
似乎只要能做出一個決斷,自己就能不再痛苦。
- 要么“原諒,裝作事情沒發生”;
- 要么“不原諒,果斷離婚快刀斬亂麻”。
然而,她被牢牢卡在夾縫中,動彈不得——
理智,不允許她灑脫離婚;情感,不允許她輕易原諒。
伴侶出軌后,到底要不要原諒?這是很多女性在遭遇伴侶出軌后,最痛苦的一件事。
先看見痛苦,
才能有“解決痛苦”的答案
當發現那個曾經最信任、最依賴的人背叛了我們,經年累月構建的親密關系會在瞬間遭受沖擊。
你可能會無法思考,無法理解這一切怎么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你的內心,可能會經歷多重極致的痛苦,在糾結在滋長。
具體來說:
——可能會掩耳盜鈴,忍一忍就當做什么都沒發生。
很多女性在“被出軌”后,會希望通過展現出“寬容大度”來得到一個完美的結局,幻想著自己表現出寬容,事情就能翻篇。
強迫自己告訴自己,“別再想了,他會后悔的。”
但每一個夜晚,躺在床上,還是會想起那些不堪的細節。
你恍若不見,可是能否真的放下,心底又有多少個聲音在撕裂你?
——可能選擇反擊,把憤怒變成毀滅
我們可能希望通過強烈的情緒宣泄來平復內心的憤怒,想要讓男人為自己的背叛付出代價。
外遇就是背叛,背叛就必須要受到懲罰,一定要讓他身敗名裂。
仿佛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的痛苦找到出口。
可是,憤怒的情緒像是暴風驟雨,雖然短暫猛烈,卻無法真正撫平那份無法治愈的痛。
——可能會向內攻擊,自我懷疑
最令人心痛的,是有的女性會因此自我懷疑。
不停地問自己:我哪里做錯了?是不是我太強勢了?是不是我逼他太緊了?
從自我懷疑到自我否定,情感的沮喪像是籠罩在頭頂的陰云,無法散去。
每一滴淚水都代表著對自己的指責,每一個深夜都在“恨他”和“恨自己”之間徘徊。
面對這些痛苦,沒有人會希望這個問題無休止地拖延下去,害怕一直生活在這種痛苦的懸而未決中。
我們內心會迫切需要一個“答案”,就像干渴的土地急需一場及時的雨水。
但也正是這份“迫切”,導致了很多女性陷入更深的痛苦中——
- 我們急于找到一個答案,企圖用它來緩解內心深處的痛苦,迫切地想要盡早解決,盡快翻篇;
- 我們渴望盡快走出這種無法做出選擇的痛苦狀態,迫切期望恢復內心的平靜;
- 我們深陷對情感不確定性的恐懼,害怕面對未解的傷痛,想要一個支點緩解內心的孤獨與不安。
所以,這份“迫切”的背后,是焦慮、是恐懼、是壓抑,是我們未被看見的真正的情緒和需求,
你太想要自己“變好”,卻忘了看見自己的內心正在經歷的痛苦。
你不斷叩問自己“是否該原諒”“是否要原諒”?但卻忘了先問問自己:
“我現在感受如何?”
“我內心真正的所求是什么?”
“我想為自己創造什么樣的未來?”
這也是很多人“被出軌”后痛苦的真正原因——
一味關注如何去解決眼前的困境,卻忘了在處理這些困境時,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
“出軌”只是表象,
你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每對夫妻都曾帶著滿腔的希望和信心走進婚姻的殿堂,期望與對方攜手共度余生。
回想那些眼睛里都是愛的時刻,誰都覺得對方是自己的后半生。
誰都想不到,最終會有這么一天,自己的伴侶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站在出軌的邊緣,無法回頭。
所以,在真正看見自己內在的痛苦后,不妨試著離關系的真相更近一點:
在“出軌”這個炸裂情節發生之前,你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廊橋遺夢》中,主婦弗朗西斯擁有恬靜溫暖的生活,一雙可愛的兒女。
她的出軌,并非因為她的丈夫沒有愛她,也不是她欲求不滿,而是婚姻中那種平淡如水的瑣碎生活讓她感到疲憊與壓抑。
家庭的瑣事日復一日地占據了她的時間和情感,生活的平庸與無趣,讓她開始渴望外面的新鮮與刺激。
讓她出軌的,并不是那個給她帶來新鮮感的男人,而是她無味的生活,是她不被看見的失落。
再看《萬箭穿心》,男主角的出軌也并非一開始的選擇。
他也曾想要和妻子好好過日子,日子也確實越過越好。
但是,他每天面對的,都是妻子對他的諷刺“鄉下人”“犯賤”。
長期以來不被尊重,所以女同事的一句“生日快樂”就讓他萬劫不復。
讓他出軌的,并不是他真的有多愛女同事,而是那種被尊重,被平等對待的感覺。
實際上,出軌的背后并不是簡單的道德淪喪,也不是所謂的“人渣”的標簽;
而是生活中的某個點,某個我們忽視了的情感需求,突然得到了回應。
當我們不從道德的角度,而是從內心和需求的角度看待出軌時,也就打開了思路。
這就像是一個船上的漏洞,開始很小,沒人注意,慢慢地,水開始涌入。
等到我們意識到時,船已經快沉了,而出軌,或許就是那個我們逃避不了的災難。
那么,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第一步:找到那個“點”,你的關系和生活開始混亂的點。
是無聊的婚姻讓他開始尋找刺激?
是缺少了關懷讓你變得空虛、渴望被愛?
還是那些未曾說出口的失望,最終累積成了出軌的導火索?
這是一種對于關系的真實看見,它不是一種評判。更不是說,“你有錯”“你沒有看到他的需求”。
而是我們不妨試著探索,試著探究自己的內心,走進自己的婚姻。
到底是從哪些時刻,哪些邊緣,彼此的心開始分離。
第二步:原諒或者不原諒,能解決那個混亂嗎?
真正的療愈,來源于對自己內心需求的洞察,而不是單純的“懲罰”或“寬恕”。
原諒或者不原諒,能解決我們內心的痛苦與沖突嗎?
無論選擇原諒,還是選擇離開,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已經看清楚了自己內心深處的痛與渴望。
第三步:你想要的是修復關系,還是修復生活?
婚姻中的出軌只是冰山一角,背后的問題可能更深刻。
我們不應該停留在“出軌”這個表面現象上,而應該思考更重要的問題——生活中的缺失和內心的渴望。
我們想要修復關系,是為了重建曾經丟失的生活和自我?
要是看清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心,從而不再陷入婚姻中原本未曾察覺的漩渦。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修通的功課。
真正的原諒,是找回自己
所以我們再回到開始的迷茫:原諒或不原諒,這個答案還重要嗎?
它重要,但或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天大般的重要”。
當你順著自己的內心梳理這段婚姻之后,才會發現原諒不會相安無事,不原諒也不會徹底斬斷。
事實上,在心理學中,我們常說“原諒”并非是塵埃落定之后,往事不提,相安無事。
真正的原諒,是一種深刻的、持久的內在重組過程。
它不僅僅是一時的寬容,也不是一段時間后自然而然的忘卻,更不是為了遷就別人,抑或是為了擺脫指責而做出的妥協。
原諒,首先是對自己的一次深刻釋放。
它是一門只有自己能夠完成的功課,是我們與自己的和解,是我們放過自己的過程。
它不要求我們忘記傷痛,而是要求我們從內心去理解、接納和放下。
原諒的核心,恰恰是修復自己內心的缺失,重新找回那個曾經丟失的自我。
被傷害,被背叛,并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而是因為——我們把自己弄丟了。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所有的經歷,所有的痛苦和掙扎,都是來教會我們愛自己、接納自己。
每一次的經歷都在提醒我們:
是時候填補內心的空缺,學會自己給自己想要的愛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尋找外界的回應。
每一個決定,都是我們與自己對話的機會,是我們對自我覺醒的認同。
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決定,而是你通過這次選擇,重新找回了自己,理解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和痛楚。
當你真正了解自己時,原諒和放手的選擇,都不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為了那個從未被關愛的自己,給予最大的溫柔與接納。
真正的答案,已經寫在你的生命軌跡里。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課程
*本文由妙黛創作,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策劃 | 小熊
編輯丨李小豆
主播丨寧語
副主編 | 花花
總 編 | 康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