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是日軍處心積慮策劃的后果。1931年9月18日下午,日本參謀本部作戰(zhàn)部長建川美次郎抵達沈陽。傍晚,日本關東軍駐虎石臺兵營一部離開原駐地,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到文官屯一帶實行夜間演習。晚上10時20分左右,以副中隊長河本末守中尉和小杉喜一軍曹為首的一個小分隊在沈陽北面約7.5公里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藥,炸毀了一小段鐵路。日本關東軍并將3具身穿奉軍士兵制服的中國人尸體放在現(xiàn)場,作為奉軍破壞鐵路的證據(jù)。晚上11時15分,日本關東軍將南滿鐵路柳條溝鐵橋炸毀,誣指為中國軍隊所為,開始進攻沈陽北大營。
事出突然,東北軍措手不及,當時東北軍共約20萬人,但自從張學良在1930年調停中原大戰(zhàn)后,其半數(shù)駐于關內,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黑龍江省主席萬福麟、吉林省政府主席張作相等均絲毫未作準備。面對日軍突襲,東北軍大亂,在沈陽的東北軍第七旅三個團中有兩個團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鐵漢的第六二〇團未及時接到撤退命令,被迫進行自衛(wèi)抵抗,據(jù)說擊斃擊傷日軍25人。“九·一八”事發(fā)當時,東北軍大都一槍未放,這是由于張學良親自下令不抵抗。
王鐵漢
9月19日上午張學良在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談話說:“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我方官民,悉不準備抵抗”。南京政府實際執(zhí)政者蔣介石遲至9月19日到達南昌后,晚間九點至十點才從上海方面得知“事變”消息。9月21日,蔣介石回到南京做出三項基本外交原則:(1)堅決抱定保護我國領土主權及行政完整;(2)維持東方平和而達到維持世界的和平;(3)尊重一切國際公約,尤注重于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之原則。同日,吉林省主席熙洽投降,甘愿作漢奸,日軍遂不費一彈,進入吉林永吉,占領吉林全省。東北邊防軍駐吉林省副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謝安俊率部投敵,日軍第二師主力占領吉林全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令人困惑的是,為什么九一八事變當天,美國、蘇聯(lián)不幫助中國呢?即便美國距離遙遠,近在咫尺的蘇聯(lián)也應該考慮到制衡日本而幫助中國,避免將來兩線作戰(zhàn),但蘇聯(lián)為什么沒有出兵呢?
回顧當時的國際局勢,對中國而言十分不利。1929年10月爆發(fā)并迅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jīng)濟危機肆虐蔓延,迫使在現(xiàn)存國際和平結構中處于主導地位的各西方大國忙于應付自己的內部事務,美國不僅忙于應付國內的經(jīng)濟危機,而且正對自己勢力范圍中南美洲的反帝斗爭感覺頭疼。英國也正為金融危機對策忙得不可開交,蘇聯(lián)舉國上下正致力于其“一五計劃”。各大強國均感分身乏術,無暇顧及遠東問題。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日本當局于是判斷不存在強國干涉甚至組織自己對中國發(fā)動大規(guī)模侵略,國際局勢對日本帝國主義極其有利。日本軍國主義者決心鋌而走險,最先走上了在中國發(fā)動局部侵略戰(zhàn)爭的道路。此后20多年,日本在中國東北逐步擴張,使東北成為其最大的原料供應地、最大的資本輸出和商品銷售市場。東北百姓自此作了十余年的亡國奴,備受日本剝削與欺凌。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每天免費閱讀你不知道的歷史秘聞。
點擊下面鏈接,免費打開我們?yōu)榇蠹覝蕚涞慕?strong>日“秘史彩蛋”系列盲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