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月亮 猛犸姑娘
每晚八點四十 陪你看世事
·點擊收聽本文音頻·
《封神2》這個隱喻太牛了,李月亮,11分鐘
中國人對哪個神話故事最耳熟能詳?
也許正是《封神演義》。
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
感覺男女老少都能講出幾個喜歡的人物或者故事。
昨天下午我就去看了《封神2》,感覺巨好看。
純正視覺盛宴。
絕對大片體驗。
專屬咱們中式神話的獨特審美和想象力,太燃了。
而且,電影在各路神仙們的爭斗背后,講述了權(quán)謀、背叛、復(fù)仇、救贖、執(zhí)迷、守護(hù),這些深刻的人性哲學(xué)。
所以雖然拍的是神仙。
但歸根到底,核心還是在探討“人”。
探討人在這個顛簸復(fù)雜的世界,到底應(yīng)該為什么而活。
而這一點,也是最打動我的地方。
01
紂王,為欲望而活
紂王(殷壽)是個欲望爆棚的人。
他要得到天下人的膜拜,要掌控所有人的命運。
要盡享最奢靡的生活,要坐擁最好看的女人。
為了得到這些,他不惜殺忠臣,虐百姓,殺父弒兄,殺妻滅子。
是一個瘋狂而蠻霸的王。
在《封神2》里,紂王的欲望再次升級。
他不但要“做全天下的王”,還要“做很久的王”。
為此,他雖然只剩半條命,依然下令討伐西岐,奪回封神榜。
討伐西岐,要殺戮。
穩(wěn)固權(quán)力,要殺戮。
紂王為了自己的欲望,殘害了太多無辜,也引發(fā)了無盡的仇恨。
而這,也必然導(dǎo)致一個結(jié)果:
眾人的仇恨洶涌反撲,紂王陷入了毀滅的絕境。
——如果你為了自己的欲望不顧一切,那全天下都會與你為敵。
而一個人的力量再強大,也不可能干過全天下。
被欲望掌控的人,最終都會被欲望反噬。
當(dāng)然,不只紂王。
世間所有極致利己的人,最終的下場都不會太好。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總說“做人不能太自私”。
因為私欲爆棚真的會完蛋。
02
聞太師,為執(zhí)念而活
聞太師,是《封神2》里一個特別亮眼的形象。
他有智慧,有謀略,對國家忠心耿耿,是紂王的忠臣良將。
但,他是個壞人。
壞得十分悲壯。
因為聞仲心中的“為國忠義”,就是要無條件地效忠紂王。
他對紂王的忠誠,到了無可撼動的地步。
明知紂王暴虐無度,依然要誓死追隨。
紂王讓他滅了西岐。
他就毫無顧忌地想殺掉所有西岐百姓,“一個活人都不留”。
只可惜,為暴君效忠,僅有一腔赤誠還不夠。
聞太師最后兵敗,紂王還是下令取了他的人頭。
這個迂腐的英雄,拿性命做了挽歌。
所以聞太師這個人就很有爭議。
說他壞吧,他一把年紀(jì)了還不顧個人安危,為國盡忠。
說他好吧,他可以殺光百姓,殘害無辜。
當(dāng)然不管是好是壞,他最后的結(jié)局都證明,他錯了。
錯在哪里了?
我想,他錯在偏執(zhí),把愚昧的信念當(dāng)成了死律。
他的信念是忠君報國,這本來很好。
但是他沒想清楚,忠君報國的根本目的,是國家安泰。
國家安泰的根本目的,是百姓安樂。
如果沒有“民安”,那“國泰”又有何意義?“忠君”又有何必要?
聞太師只盯著“忠君報國”四個字,看不到背后的核心目的是為了百姓。
所以最后一介忠臣,成了百姓公敵。
也成了全片最可恨最可憐最可嘆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錯誤的信念,會異化成一顆毒瘤,給人生帶來沉重的災(zāi)難。
所以人一定不要陷入極端的偏執(zhí)。
當(dāng)你心懷某個信念時,要想清楚這信念到底從何而來,又為何而去。
要有反思意識。
有修正錯誤的能力。
千萬不要一生拼盡全力,最后卻活成一個笑話。
03
女將軍,為實現(xiàn)自我而活
《封神2》里有個大熱門人物,就是女將軍鄧嬋玉。
她是三商總兵鄧九公的女兒。
和父親一樣,武藝高強,膽識過人,在戰(zhàn)場上立下赫赫戰(zhàn)功。
起初,她也像聞太師一樣,一心忠君報國。
西岐叛亂,紂王想要討伐,她就主動請纓去為國征戰(zhàn)。
一開始,她狠厲無情。
對“反賊”姬發(fā)和西岐大軍大下殺手。
她極力要維護(hù)國家利益,以及父親的聲譽。
但是仗打著打著,她感覺不對勁了。
她看到了紂王的殘暴。
看到了百姓的悲慘無辜。
也看到了“反賊”姬發(fā)對百姓的守護(hù)。
她意識到,自己征戰(zhàn)的目的,不是效忠紂王,而是保護(hù)百姓。
她重建了自己的信念。
從忠君報國、維護(hù)父親榮譽,變成了保護(hù)百姓、實現(xiàn)自我價值。
這是她高于聞太師的地方。
她從蒙昧的愚忠里醒了過來,看清了自己真正該追尋的目標(biāo)。
這一次轉(zhuǎn)變,讓這個曾經(jīng)一腔莽勇的女將軍,最后實現(xiàn)了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
好的信念,不應(yīng)是困住靈魂的枷鎖,而該是照亮前路的明燈。
04
他們,為天下蒼生而活
《封神2》的核心價值觀,我覺得很贊——
一切都是為了保護(hù)老百姓。
姜子牙、楊戩、哪吒、雷震子……都在為了保護(hù)西岐城的百姓盡心盡力。
主角姬發(fā)作為西岐的君主,更是如此。
在那個神魔滿天飛的世界里,姬發(fā)作為一個沒有奇技的人類,力量其實很薄弱。
但他選擇了最正確的活法。
第一部里,妲己首次現(xiàn)身,有人說她是罪臣之女,該立殺無赦。
茫然中,是姬發(fā)率先撿起發(fā)簪,交還給她。
紂王要質(zhì)子們殺掉生父、取而代之。
只有姬發(fā),從未將劍刺向自己的父親。
他的底色,一直都是善良悲憫、不嗜殺戮的。
在《封神演義》小說中,姬發(fā)是一個注定會推翻商紂的“天命之人”。
但電影里沒有這么寫,他更像是一個普通人。
他不是一個完美的形象,而是一直在前進(jìn)、在成長。
他有他的脆弱和掙扎。
第二部中,剛成為西岐少主的他,背負(fù)著城內(nèi)所有人的命運。
看到西岐被攻打,他在護(hù)城中回望的瞬間,想到的是曾經(jīng)的紂王如何屠戮了冀州。
影片末尾,他舉劍扎向聞仲額中眼的那一瞬。
因為明白鄧嬋玉會死去,所以有所猶豫。
這個舉動也許不夠成熟,但也正是因為這點悲憫,讓他成為姬發(fā)。
他想的從來都是怎么讓所有人都活下來。
當(dāng)鄧嬋玉進(jìn)入西岐城,看到姬發(fā)和百姓一起圍著篝火跳舞,高唱著“適此樂土,我居我處。”
她也就明白了姬發(fā)到底在守護(hù)什么。
甚至被他的仁愛觸動,愿意和他一起守護(hù)。
人各有活法。
但大人物沒得選,他們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愛天下蒼生”。
因為他們背負(fù)使命。
權(quán)力越大,使命越重。
05
人,到底該為什么而活
《封神2》里,有兩個鏡頭意味深長。
我相信那是導(dǎo)演想說的話。
一個是,老百姓們圍著篝火歡慶,且歌且舞,笑語歡聲。
姜子牙在一旁感嘆:
“這才是天下人該有的日子啊。”
第二個鏡頭是:
姜子牙被拉著一起跳舞,他起初拒絕,“別鬧,我正忙著天下大事呢”。
人們卻大聲告訴他:
“老百姓開心,才是天下大事!”
老百姓開心,才是天下大事。
老百姓是目的,不是手段。
這里必須點個贊。
在這場神魔混戰(zhàn)的世界里,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法術(shù)。
而是人的幸福。
是眾生的幸福。
是每一個具體的人的幸福。
人如何才能幸福地活著?
這是生命最古老最永恒的問題。
紂王也好,姬發(fā)也好,鄧嬋玉也好,老百姓也好,看電影的你我也好。
我們都將一生思考這個命題。
而《封神2》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簡單說,就是四個字:心懷仁愛。
具體說,分兩類:
對于位高權(quán)重者——
為自我欲望而活,終將走到絕路。
只有心懷眾生,善待眾生,才能得到眾生的反哺,贏得權(quán)力的穩(wěn)固和自我的幸福。
而對于更多普通人——
就是愛他人。
對盡量多的人,心懷仁愛和善意。
很多人喜歡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但紂王的結(jié)局告訴我們,人只為己,最后也是天誅地滅。
所以人活著,還是應(yīng)該在利己的同時,兼具對他人的愛。
這不是強行上價值。
而是只有心懷仁愛,顧念他人,才能得到愛和善的回饋。
也才能在愛和善的滋養(yǎng)中,獲得終極幸福。
利他,是更高級的利己。
愛人,是更高明的愛己。
這是我在《封神2》里,看到的深層隱喻。
感謝這部講神、講魔、更講人的中式神話,在貢獻(xiàn)了震撼場面、精彩劇情的同時,還給了我們更深的思考。
如果你還沒看,趕緊帶上爸媽孩子一起去體驗吧。
如果認(rèn)同月亮觀點,還請點亮【贊】+【在看】
──── 全文完 ────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氣作家,微信公眾號【李月亮】每日解讀熱點,透析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讀者成長。新書《活得清醒》當(dāng)當(dāng)網(wǎng)熱賣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