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詐騙“鳥槍換炮”,留學生集體中招
“這屆騙子不講武德!”最近澳大利亞留學生群里炸開了鍋。起因是新學期剛開始,大家郵箱里齊刷刷冒出“催繳學費”的通知——抬頭是正經學校LOGO,正文寫著“逾期未繳費將取消學籍”,落款還有教務處主任電子簽名。結果眼尖的同學發現,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被拼成“USNW”,氣得學生邊截圖發朋友圈邊罵:“詐騙也搞摸魚?校名都能抄錯行!”
(圖:把UNSW錯拼成USNW的釣魚郵件)
但比起香港留學生的遭遇,澳洲這波只能算“新手村試煉”。就在上個月,港大22歲內地女生接到“入境處”電話,說她“涉嫌非法滯留”,電話秒轉接給“內地執法人員”。對方甩出一張PS的刑事逮捕令,嚇得她三天沒敢出門,按指示分6次往“安全賬戶”轉了180萬港元。直到刷到新聞里同學被騙920萬的報道,她才哭著去報警:“我以為不轉賬真的會被抓去坐牢!”
更魔幻的是,有騙子直接把學生騙到泰國“配合調查”。港大某碩士生被忽悠到曼谷酒店“做筆錄”,給家長發綁架視頻勒索900萬。家人感覺不對,當機立斷報警,最終在警方的幫助下,查明女孩人在泰國酒店,安然無恙,所以才沒有支付任何贖金,上當受騙。
數據顯示,光2024年開學季,香港就有60多名留學生被騙超6000萬港元,單人最高紀錄920萬,夠在銅鑼灣全款買套房了。
二、留學生成“肥羊”三大真相:人傻、錢多、膽小
為啥緬北詐騙集團突然對留學生“情有獨鐘”?業內人士透露,這幫人早摸透了留學生生態鏈:
1. 年齡小,好忽悠——社會經驗不如中學生
“18歲剛出國那會兒,我以為接電話說‘您涉嫌洗錢’的都是真警察。”正在悉尼讀預科的小王坦言,自己曾被假銀行短信騙走2萬澳元。這年紀的學生大多活在“學校-宿舍”兩點一線,連租房合同都沒簽過,哪分得清真假公文?
騙子還專攻心理弱點:
對澳洲學生說“不交學費就取消簽證”,一嚇就轉賬;
跟香港內地生講“不配合就通知學校開除”,立刻乖乖配合;
甚至有人冒充DHL客服,說“你的包裹里有違禁品”,直接把孩子嚇到自曝銀行卡密碼。
2. 家境好,轉賬快——家長打錢像發紅包
港大那個被騙920萬的案例里,騙子讓女生分14次轉賬,每次金額剛好卡在香港銀行大額轉賬審查線下(約65萬港元)。她父母接到“女兒被拘留”的消息后,二話不說就往陌生賬戶打錢,還以為是“保釋金”。
有留學中介透露:“現在送孩子去澳洲讀本科,每年學費加生活費至少50萬,家長打錢時眼都不眨。”騙子正是看準這點——普通工薪族被騙5萬就報警,留學生家庭損失50萬還可能想著‘破財消災’。
3. 膽小、反應慢——跨國核實要人命
“內地執法人員說我犯法,我打香港999報警會不會被當成自首?”這種荒誕擔憂真實存在。香港反詐騙中心統計,70%的受騙學生因“怕跨境惹麻煩”不敢第一時間求助。更別說時差問題——澳洲學生接到“國內執法人員”電話時,國內派出所早下班了,等第二天核實完,錢早被轉到緬甸賭場洗白了。
三、全網幫騙子“改作業”:今天笑他拼錯字,明天哭他太專業
“USNW”事件后,網友把釣魚郵件當大家來找茬玩:“第二段語法錯誤!”“這個公章PS得像表情包!”但笑著笑著就慌了——現在他們連校名都拼不對,萬一偷偷升級怎么辦?
果然,最新曝光的“2.0版”詐騙郵件已經讓專家直冒冷汗:
用ChatGPT重寫英文內容,語法比本地學生還地道;
學校官網鏈接做成“釣魚嵌套頁”,點進去和真網站一模一樣;
把真假兩份悉尼大學通知混在一起,連校職工都有30%認錯。“最可怕的是自適應話術——如果你回復郵件質疑,對方會自動調取數據庫,下次就能用你導師的名字發精準詐騙。”
四、緬北現在找人都要會英文
年初震驚全網的王星案曝出一個細節:緬北詐騙團伙招人時,對王星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英文流利。而去年警方查獲一個緬北詐騙團伙的“員工培訓手冊”里,也都是中英雙語,內容詳細得就像是一本心理學著作。
為啥這么卷?
騙留學生得說“黑話”:墨爾本大學管延期交學費叫“special consideration”,悉尼大學叫“disruption to studies”,用錯詞立馬露餡。
要懂國際金融套路:香港轉賬備注寫“tuition fee”比“family support”更容易過審,大額匯款還能偽裝成“交購房定金”。
得會搞高科技包裝:有窩點專門招退學碼農,把釣魚網站服務器架在亞馬遜云,IP地址顯示“美國加州”,連香港網警都追蹤不到。
五、防騙指南:記住這三條,緬北騙子都得失業
官方從來不會“突然襲擊”
真學校催學費:先發系統提醒,再寄紙質賬單,最后才電話溝通
真辦案:絕不會電話里讓你轉賬,更不可能用WhatsApp做筆錄
轉賬前先“三連問”
問同學:“你收到同樣郵件沒?”
問學校:“官網登錄賬號看看是不是真欠費?”
問銀行:“這個收款賬戶是不是黑名單?”
給手機裝上“金鐘罩”
澳洲學生必裝Scamwatch(官方反詐APP)
香港推薦“防騙視伏器”,能自動識別+852開頭的詐騙電話
蘋果手機打開“欺詐網站警告”,安卓用戶開啟Google安全瀏覽
最后說句扎心的
現在連緬北騙子都知道要學英語、搞技術、研究心理學了。咱要是再不提高警惕,怕是真應了那句話——“騙子比你還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