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刻在骨子里最重要的節日和遺產,也是我們全球華人關于家的最盛大的浪漫。
在去年年末,一條新聞迅速引起了全球華人的矚目:春節申遺成功!
12月4日新華社帶來快訊:正在巴拉圭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4日通過評審,決定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這些年,很多海外工作和學習的小伙伴們也在不惜余力的推廣中國春節,前兩天,一個中國妹子在小紅書上分享了自己的勇敢舉動,獲得了無數網友的點贊。
以下內容和圖片來自小紅書博主@耶耶椰果
已獲得原作者授權
妹子@耶耶椰果現居美國德州,前幾天因為工作原因,受邀參加了 SA電視臺的節目錄制。
節目錄制前,她在和工作人員對流程時,工作人員提到了一些當地慶祝Lunar New Year的園游會。妹子當場就愣住了,下意識地糾正他們:“It's Chinese New Year,not Lunar New Year.”
然后果斷乘此機會跟他們科普了一下春節起源于中國,是中國農歷新年,Lunar是陰歷,農歷是陰陽合歷。用Chinese New Year是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尊重!
工作人員聽完后很驚訝,歉意表示 他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說法,會注意用詞。
之后妹子再三確認他們會用Chinese New Year后才開始錄制,結果滿腦子都是這件事,緊張得都跟不上節奏,說話都不利索了。
沒想到錄得一團糟居然一條就過了。
1月29日,正片正式播出。妹子守在電視旁終于看到, 臺詞和字幕都是Chinese New Year。
“看到的時候真的超有成就感!!!就算自己沒錄好也值了哈哈。很慶幸自己勇敢了一波。春節就是Chinese New Year! 不接受任何模糊化!!!”
圖片來自小紅書@耶耶椰果,版權屬于原作者
妹子的分享,得到了無數網友的認同:棒棒的!
有很多外國朋友其實并不是故意混淆二者,而是在被科普之前,真的不是很了解:
其實不止外國朋友,有很多我們自己的小伙伴對這二者的分別也不是很清楚:
評論區里也有不少熱心小伙伴耐心科普:
Chinese new year 和 Lunar new year 的 區別
Lunar New Year是指“陰歷新年”,而Chinese New Year是指“中國農歷新年”。
陽歷,俗稱太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世界通行的公歷就是一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陰歷,又稱太陰歷,是人們根據觀察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制定。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
于是中國人發明了農歷,即陰陽合歷(lunisolar),陰歷和陽歷的結合。這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并加入二十四節氣與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歷融合陰歷與陽歷形成為一種陰陽合歷歷法,因使用“夏正”,古時稱為夏歷。(摘自百度百科)
圖片截自百度百科
評論區有小伙伴還發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圖:
農歷與中國古代的農業生產密切相關,蘊藏著老祖宗的無窮智慧,也能夠反應我們祖先的農耕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結晶。
現行農歷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負責計算,屬于官方歷書《中國天文年歷》的組成部分。我們的十二生肖、干支紀年、二十四節氣等日期,都是根據中國農歷制定的。
大家小時候肯定都背過這首節氣歌吧:
中國農歷是中華文明把太陽歷和月亮歷結合一起的歷法,“Chinese New Year”就是最正確的叫法。
圖片來自網絡
這已不是簡單的“Chinese”和“Lunar”之爭,保護輿論陣地,就是保護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為妹子點贊!
本文由北美省錢快報小編整理,圖片及信息來自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本文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否則將追究責任。
THE END
撰稿/責編:Dan
為妹子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