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都城東梅江之畔,有一座磚木結(jié)構(gòu)二層羅馬式樓房,樓上樓下各有一圈拱形回廊,整幢樓建筑面積約700余平米,庭院占地2000平米,院內(nèi)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院外緊鄰著一條馬路。這幢樓在今天看來并不起眼,但時間倒退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可以算是整個縣城最豪華的建筑,更值得讓后人紀念的是,1931年12月14日晚,在這幢樓上演了一場震驚全國的寧都起義——第26路軍1.7萬余名官兵,攜帶2萬余件武器,集體參加紅軍。那么,當時在這幢樓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當天晚上,駐扎在寧都的第26路除了離開部隊的軍官,都接到參謀長趙博生的請柬,今天晚上大擺宴席召開“領餉慶賀宴”,當時,第26路軍駐扎在寧都不容易,因為這些官兵均屬于北方人,不習慣南方的山、水、叢林,陰雨連綿,氣候潮濕。主食又以大米為主,缺乏面食。北方士兵水土不服,飲食不適。加之痢疾、瘧疾流行,當時,部隊流行有“四怕”:一怕紅軍、二怕下雨、三怕大米,四怕得病。官兵陷入消極、徬徨、苦悶與絕望之中。所以這些中層軍官接到請柬后,都欣然前往赴宴。
這回領了軍餉,自然是非常喜歡,大家都來參加宴會。根據(jù)安排,團以上軍官都樓上請,并在樓上設了“雅座”,由參謀長趙博生親自在樓梯口迎接招呼他們?nèi)胱6@些軍官的衛(wèi)兵,全部是安排在樓下一層,并派出專人負責招呼酒菜。
樓上召開宴會的雅座
酒席開始后,樓上趙博生招呼他們先喝酒吃菜,等下再說正事,軍官們也有說有笑,氣氛熱烈,大家都吃喝得很盡興。再說樓下各旅、團長的衛(wèi)士們,在安排座位的時候,就被特務營的戰(zhàn)士一個個被插花地坐著,只見一名排長用手拍抹了一下嘴,這是樓下動手的暗號,戰(zhàn)士們立即用槍頂住了那些衛(wèi)士的腰,酒喝得耳熱臉紅的他們,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下了槍,樓下的衛(wèi)兵統(tǒng)統(tǒng)繳械,麻利干脆,沒有任何動靜。
此時,負責解除衛(wèi)兵武裝的排長走到樓上,手按著腰間的手槍,來到趙博生身邊耳語兩句。按照事先的約定,趙博生知道樓下已解決完畢,就放下手中的酒杯,剛剛笑容滿面的他臉色一沉,一臉嚴肅地向到會的軍官們簡短地介紹了當前形勢和26路軍的處境,應廣大官兵的要求宣布起義參加紅軍,回北方抗日去,贊成不贊成的都當場表態(tài)。他用酒杯往桌上一擊,這是預定的信號,隨即,負責警戒的衛(wèi)兵沖向二樓宴會廳,一個戰(zhàn)士過分緊張,扣動了手里的沖鋒槍,槍聲讓軍官們一驚。
此時,席間立即一陣騷動起來,絕大多數(shù)人軍官被參謀長剛才的一番講話打動,并堅決表示擁護。但也有一部分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宣布所震驚,一時不知所措,頓時憂心忡忡。當然,也有少數(shù)幾個人當場表示反對,并要舉槍進行頑抗,隨即被早已盯著他的衛(wèi)兵擊斃,其余的解除武裝,抓了起來。這些軍官全部被控制起來,并叫每一個人對部隊下達集合的指令。
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起義領導人在衛(wèi)兵的掩護下撤離,趙博生宣布寧都全城戒嚴。并向下屬指出今天的新口令是什么?趙博生揮筆寫下了“解放”兩個大字。衛(wèi)兵接過這個新口令,心情激動極了,他迅速將口令下達各部隊,隨即全軍上下一片歡騰。自此,這支部隊全部起義當紅軍成功。隨后,這支部隊改編為紅五軍團,大大增強了紅一方面軍的實力。而這些軍官全部被扣下,并帶著他們一起進入江西蘇區(qū)。那么在改編為紅軍之后,他們最后結(jié)局如何?今天,介紹第26路軍80旅旅長馮安邦。
馮安邦,又名景樹,字化民,號恩善,山東省無棣縣信陽鄉(xiāng)店子村人,先世以耕讀傳家,在鄉(xiāng)間很有聲望。父親馮維鈿是清代光緒年間的五品把總,后家道中落,貧困不堪,十幾歲的馮安邦只能到縣城扛麻袋度日。1900年,正值清末、民不聊生,馮安邦便遠走他鄉(xiāng)投了軍,辛亥革命后,馮安邦轉(zhuǎn)隸第十六混成旅馮玉祥麾下,由騎兵排長依次晉升工兵連長、營長、團長,西北軍第四十八旅、第三混成旅旅長,第二十八師、第二十三師師長兼代寧夏省主席。中原大戰(zhàn)失利后西北軍余部被收編,馮安邦也出任孫連仲手下的第27師80旅旅長。
寧都起義中,馮安邦因為事先沒有準備,而被趙博生扣押在酒樓,被迫參加起義。進入江西蘇區(qū)后,馮安邦不愿在紅軍干下去,提出要領路費回家,得到了上級批準,于是,拿了300大洋的盤纏回家。事實上,馮安邦并沒有回家,在離開蘇區(qū)紅軍隊伍后,又馬上跑回老領導孫連仲那里,被任命為重建后26路軍的第27師師長,并駐扎在江西宜黃、樂安一帶,繼續(xù)與紅軍為敵。
駐軍的宜黃縣城
此時,紅軍進攻宜黃,宜黃縣城四面都是小高地,城墻即建筑在高地上。城南之峨眉山(即樹下北端高地),城西之北華山,城東之卓王山,筑有野堡,為敵之堅固據(jù)點,使我不易接近。河東岸蕭家桃以北高地,眾有敵之野堡。其余則沿城防守,該師憑借堅固工事負隅頑抗。然而,紅軍對宜黃發(fā)動總攻,雙方激戰(zhàn)從南門、東南攻入城內(nèi),守敵大部被殲。殘敵出東門向龍骨渡逃跑,紅軍奉命追擊,該師基本被消滅,俘敵2000余名,繳獲步槍1000余支,機槍20余挺,迫擊炮20余門,電臺3部,米面數(shù)千袋,汽油500多桶,軸重甚多。
這次與紅軍作戰(zhàn)一敗涂地,馮安邦被下班,前往陸軍大學讀書,直到畢業(yè)之后又回到27師當師長。此時,全面抗戰(zhàn)已經(jīng)爆發(fā),馮安邦率第27師赴華北參戰(zhàn),他打得出來的第一仗是娘子關戰(zhàn)役,與日軍第二十師團對壘,娘子關是山西的東關隘,娘子關一旦失陷,整個山西也就喪失了最后的屏障,日軍依靠著高機動力迅速推進,妄圖從此開始,占領太原等各大重要城市,獲得大量礦產(chǎn)及資源。因此,必須狠狠地打。哪怕壓碎牙齒,流盡鮮血,也要將日軍擋在娘子關外!
這是一場阻擊戰(zhàn),更是一場既定防線的陣地戰(zhàn)。依靠著地理優(yōu)勢,馮安邦多次向周邊日寇發(fā)動防守反擊,協(xié)助周邊其他部隊,死死抵住日軍的進攻,日寇守住要害,擊退日軍多次,形成了對峙狀態(tài)。這一仗打得相當慘烈,其部死傷十之八九,如此慘烈的戰(zhàn)損,但依然沒有擋住日軍的瘋狂進攻,娘子關最后失守,但他因功晉升第42軍中將軍長,但這個所謂的軍長也就轄一個師而已。
接著,尚在河南許昌休整的馮安邦42軍軍接又接到命令,立刻日夜兼程奔赴臺兒莊前線。臺兒莊,位于徐州東北幾十里,是一個千戶居民的小鎮(zhèn)。運河穿城而走,附近產(chǎn)煤,距離煤礦棗莊幾十里,中間隔有嶧縣,一條支線鐵路將臨城-棗莊-嶧縣-臺兒莊-邳州幾個城鎮(zhèn)連接起來。作為交通要道,臺兒莊也就成了徐州的東北門戶??裢翗O的日軍直撲臺兒莊。
馮安邦的27師是擔任反擊劉家湖日軍,此役打得相當慘烈,很多士兵在彈盡糧絕,身受重傷與日軍同歸于盡。這場戰(zhàn)斗,在戰(zhàn)后日軍披露的《步兵第十聯(lián)隊戰(zhàn)斗詳報》稱:“研究敵第二十七師第八十旅自昨日以來之戰(zhàn)斗精神,其決心勇戰(zhàn)氣概,全部守軍頑強抵抗直到最后,以至于此狹窄的散兵境內(nèi),重疊相枕,力戰(zhàn)而死之狀,雖為敵人,睹其慘烈之狀亦將為之感嘆。曾使翻譯勸其投降,應者絕無?!笨梢姂?zhàn)斗之慘烈。
27師抗戰(zhàn)時的戰(zhàn)士
后臺兒莊城內(nèi)之敵被徹底肅清,日軍累計傷亡兩萬人,臺兒莊戰(zhàn)役取得決定性勝利。是役,馮安邦獲得青天白日勛章一枚。由于部隊連續(xù)作戰(zhàn),減員很大,后馮安邦部并入張自忠第33集團軍建制,自己則坐鎮(zhèn)襄陽收容潰散部隊,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日機對襄陽實施猛烈空襲,昭明臺、東門街一帶被炸成一片瓦礫。在一片混亂中,馮安邦從容不迫,不肯逃避,在春風旅社不幸被炸傷腹部,當日殉國,享年五十四歲。事后被追授為陸軍上將。
馮安邦雖然在寧都起義中拒絕參加紅軍,但在抗戰(zhàn)中表現(xiàn)的英勇,同樣受到世人的敬重,后人有詩贊曰:十萬騎槍同進退,三千將士共存亡。英雄自有魂歸處,埋骨青山氣自芳。他犧牲后,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抗戰(zhàn)英雄,為他塑了雕像,興建紀念館,以供后人對他的英雄事跡深切緬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