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蛾鱗片 反射光 30倍放大
在紛繁復雜的自然與人工世界中,隱藏著無數令人驚嘆的細節與奧秘。微距攝影,這一獨特的攝影藝術形式,以其超近距離的視角和極致細膩的畫質,引領我們踏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微觀世界。通過微距鏡頭,每一片花瓣的紋理、每一滴露珠的顫動、每一粒塵埃的漂浮,都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藝術美感。今天讓我們跟隨科普博主羊叔的視角,感受微距攝影的魅力所在,揭秘其拍攝技巧與創意靈感,一同感受那些平時難以察覺的微觀奇跡。
本文作者:
顯微攝影羊叔
科普博主
大家好我是羊叔,《針尖對麥芒》系列閑聊型科普短視頻的作者。接觸攝影是打記事兒起,長輩們一直就愛搗鼓這些東西。
我的本職工作是與精密機械打交道,記得是大學時使用金相顯微鏡,讓我發現世間萬物在微觀視角都有其獨特的一面。之前的顯微攝影生涯一直是悶頭兒自己玩,直到去年,也是各種機緣湊巧,我決定嘗試一些新的領域,開啟了自媒體賬號,把精彩的微觀世界和其背后的知識技術,都分享給大家。
我現在的顯微攝影欣賞和技術干貨分享內容主要發布在B站和抖音,寓教于樂,由淺入深,“顯微攝影羊叔”全網同名。就來看個熱鬧解悶兒也好,想正經學點真兒功夫也行,不求一鍵三連,但求這電子榨菜能給您添點兒滋味。
藥品結晶同軸偏光10倍放大
顯微攝影的意義和樂趣
顯微攝影,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科學的,嚴肅的。它和其他各式各樣的儀器里讀出的實驗數據一樣,是科學研究成果的一種重要依據。
如果您是科研領域接觸過顯微攝影的科技工作者,您一定有所體會,沒日沒夜地準備試驗素材、制備標本,放到鏡下去觀察,拍攝一張具有說服力的顯微攝影照片,整個兒過程突出嚴謹二字,容不得半點馬虎。更何況在膠片時代,顯微鏡上的攝影功能附件,本身就是一套龐大且復雜的裝備,價格昂貴不說,對工作環境和操作技術都有很高的要求。
但是隨著數字成像技術和顯微攝影器材的發展,那些原本只在科技文獻中才能見到的微觀視角照片,如今的攝影愛好者稍微花一點心思就可以參與到其中。至于說到其中的樂趣,我個人認為還是取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
相比于人文、風光、靜物等題材來說,即便經歷了這么多年的發展,顯微攝影仍舊是一個非常小眾的題材。小眾到什么地步,保守估計全國玩家不過千人,核心玩家交流群里平時能冒泡發片分享的老幾位,一只手數的過來。但微觀世界的精彩景象,無論有沒有人去發現、去拍攝,它都固然存在。
藥品結晶透射偏光10倍放大
西北非13618球粒隕石透射偏光5倍放大
月亮蛾鱗片 反射光 24倍放大
蓮子胚芽 透射萊茵照明 5倍放大
彈性織物 透射偏光 10倍放大
南沙群島渚碧礁白沙灘 反射光 10倍放大
壺三精密銼刀 反射光 5倍放大
西伯利亞凍土猛犸象毛發 反射光 20倍放大
芯片 同軸偏光 10倍放大
使用到的器材、軟件
說到器材,首先您需要有一臺性能良好的數碼相機,最好是有電子快門功能的微單相機,曾經輝煌過的單反相機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會在一些方面造成不必要的障礙。
至于鏡頭,受益于國產民用鏡頭廠家的內卷,我們現在可以在很合理的價位買到一些具有5倍放大功能的鏡頭,而且它們具有很好的像質。5倍放大,指的是5倍光學放大,也就是說您從取景器里看到的視野范圍,只有照相機傳感器尺寸的1/5那么小。如果您使用5倍放大的鏡頭拍出了一張讓您自己看了10秒沒舍得按下刪除鍵的照片,那么恭喜,您已經站在顯微攝影世界大門的門檻上了。
通常來說,0.1~1倍放大稱作微距攝影,1~5倍放大稱作超微距攝影,5倍及更大的放大倍率稱作顯微攝影,但這也不過是玩家之間約定俗成,并沒有什么嚴格的界限。
具有2倍放大功能的微距鏡頭
具有2~5倍放大功能的超微距鏡頭
具有復消色差功能的顯微鏡物鏡
在顯微攝影領域,玩家們使用更多的是具有先進光學性能的顯微鏡物鏡和它配套的成像系統。使用顯微鏡物鏡拍攝照片,需要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其實這些并不難,只需要做到能識別不同物鏡上刻印的文字或符號標識,對于一般顯微攝影愛好者來說,就已經足夠了。這就像常規攝影鏡頭上刻印的光圈、焦距之類的信息一樣,對于新手玩家來說,總是要花一點時間去理解其中的意義。
說到攝影,就一定離不開光,在顯微攝影領域,大家極少會用到自然光,如果作為攝影愛好者,您手邊剛好有一兩個用得順手的機頂閃光燈,并且還有一個性能可靠的引閃器,那么您距離顯微攝影入門級照明,可能只差兩張手巴掌那么大的硫酸紙作為柔光罩了。如果您有體積小巧且亮度可調的常亮攝影燈,那么您還可以享受現代數碼相機“所見即所得”的樂趣。
針對不同顯微攝影題材的各種特殊光源
如果您嘗試過微距攝影題材,那么抖動對出片造成的影響和極小的景深,您一定深有體會。盡管現在先進的數碼相機都有強悍的機內防抖功能,但在顯微攝影領域,非常遺憾,這個功能無法發揮作用。要想獲得穩定清晰的照片,還是需要結實的桌子、堅固的三腳架、精密的微距云臺導軌,或者一套性能可靠的顯微攝影拍攝平臺。
如果您有一定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改裝現成的顯微鏡,利用好它的成像光路和載物臺系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使用顯微鏡改裝的顯微攝影拍攝平臺
對于顯微攝影來說,由于高倍放大時景深很淺,為了獲得一個更具有觀賞性的拍攝效果,絕大部分情況都需要用到景深合成技術。景深合成、景深堆棧、景深堆疊,說的都是一個意思,一般我們簡稱為堆疊。
舉例來說,拍攝題材為人的頭發,使用10倍放大的鏡頭系統,此時的景深只有7微米左右,注意這里的單位是微米,也就是千分之一毫米,百萬分之一米。如果只拍攝1張照片,獲得的結果甚至讓人無法分辨拍攝的是什么東西。
顯微攝影的每張照片只能覆蓋極小的景深
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輕微移動相機或者被攝物體,來改變景深在被攝物體上覆蓋的范圍,拍攝數十張素材,通過后期合成,獲得一張全景深照片。
通過景深合成獲得全景深的顯微攝影照片
現在很多先進相機具有機內景深合成的功能,如果您是風光、建筑攝影師,您一定受益匪淺。不過很遺憾的是機內景深合成功能對于顯微攝影來說,也幾乎派不上用場。
對于常規題材需要景深合成的情況來說,Photoshop的景深合成功能已經能勝任大部分工作,但是對于顯微攝影來說,玩家們更普遍使用的是Helicon Focus,這是一個專精于景深合成功能的軟件,它具有更豐富的功能,更多的個性化可調節參數,可以針對不同的放大倍率、不同的拍攝條件,將拍攝素材盡可能地合成出理想的全景深照片。
使用Helicon Focus處理景深合成
拍攝到后期的步驟
01 采集標本
顯微攝影的拍攝題材五花八門,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把顯微鏡或者拍攝器材搬到室外去對準要拍攝的物體,那么這就涉及到采集和整備標本的話題。我出門的時候會隨身帶幾個實驗室用的離心管,遇到任何可能有拍攝價值的東西就隨手裝一點回來。
便于收集標本的離心管
02 清理標本
肉眼看上去潔凈的標本,在鏡下可能會發現它表面其實有很多灰塵。有些堅固的、性狀穩定的標本,用氣吹、毛刷做清潔,甚至可以用超聲波清洗機。但有很多標本是脆弱不堪的,尤其是一些動物植物礦物標本,無法進行清潔操作。因此玩家需要在標本的采集、運輸、制備過程中,時刻注意防塵防污保護措施。
粘上灰塵且無法清理的海倫閃蝶鱗片
03 錨定標本
有很多用于顯微攝影題材的標本,又小又輕又軟又薄,需要為它們選擇合適的固定方法,并安放在針對不同題材優化的各種載物臺上。
出于構圖考慮,標本的固定位置和支撐方式經常困擾玩家。并沒有什么萬能的載物臺、標本夾之類的東西可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根據標本的特性,為其制作專門的載物裝置。而且必須讓標本可以在鏡下穩定地靜止一段時間,這樣才能順利拍攝出景深合成所需要的照片素材序列。
用于擺放和固定各種拍攝題材的載物臺
04 布光
接下來就是老大難問題,布光。對于入門玩家來說,無腦使用全局柔光,一般都不會翻車。但更多時候我們為了表達某種材質微觀上的形狀、色彩、紋理,就必須要精心設計照明環境。
05 拍攝
前期準備工作都穩妥了以后,進入拍攝環節。
除了在照相機上設置合適的曝光參數以外,還需要根據鏡頭的光學參數計算出景深范圍,選擇一個合適的堆疊移動距離。還好現在有一些輔助軟件,把計算流程簡化到只需要填寫一兩個數字,就可以得到可靠的結果。
從第一次出發快門,到整個堆疊結束,根據您的設備性能,這可能是一個漫長且枯燥的過程。而且要盡量避免受到打擾。微風吹拂,門口過車,甚至周圍有人走動,都會影響堆疊素材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06 景深合成
通常來說是直接使用RAW文件做堆疊處理,輸出成DNG或TIFF文件,再做后續的調色、剪裁等操作。我用的是Helicon focus堆疊軟件,針對這款軟件在顯微攝影方面的應用,我錄制過一系列的視頻教程供玩家學習參考。
學習相關知識的渠道
要想弄明白光學顯微鏡和顯微攝影的原理,還是需要深入閱讀一些專業書籍。但是傳統的光學顯微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如今高速發展的科研需求。這樣就出現了一些年代上的斷層,詳細講解顯微攝影技術的書籍發布更新停止在了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數碼相機還沒有普及應用。而且專業書籍中會有大量篇幅講的是枯燥難懂的光學原理與計算方法,這樣就把絕大部分只想拍出漂亮照片的愛好者拒之門外。
上世紀40~80年代的中外顯微攝影書籍
其實玩家交流群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渠道,有很多巧妙的方法、新點子,都是玩家集思廣益腦洞大開琢磨出來的。而且來自天南海北,從事各行各業的玩家,拍攝五花八門的題材,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每一個解決方案又可能變通應用到其他的題材上,這就讓顯微攝影的應用技巧爆發式地拓展開了。
我剛接觸這門攝影技術的時候,感覺在網上很容易找到各種顯微鏡的操作技術內容。但是關聯到顯微攝影技術,其系統的、通俗易懂的教程幾乎沒有。只有七零八落的知識點和技術討論分享內容,散落在一些論壇和社交平臺上,其中不乏一些由于欠缺基礎知識造成的錯誤結論。
既然沒有一個知識渠道能將傳統顯微成像技術與現代數碼攝影有機地結合起來,那我就試著建立這樣一個渠道。起初是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一些圖文教程,但是顯微成像和數碼攝影這兩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是不可能用三言兩語講述清楚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一知半解,都是出片質量不可控的潛在因素。
后來我開始做自媒體短視頻,錄制了大量教程類視頻,內容包含從基本概念、入門注意事項,到理論原理、高級操作。受益于視頻平臺的發展,讓攝影愛好者們有了一個能以更直觀更通俗的方式學習這門技術的渠道。但我現在發布的內容還遠遠不夠,有太多的知識點沒有串聯起來,我認為這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大工程,這也是我自媒體頻道內容今后的主要方向。
圖文:羊叔
編輯:柴仁緣
玩游戲拿紅包、不定期發福利!
就在攝影之友分享交流群
添加【友友】拉你進群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