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2025年開工的第一天,法拉利F1車隊宣布:在即將到來的新賽季,中國車手周冠宇將與意大利人安東尼奧·喬維納齊(Antonio Giovinazzi)共同擔任其儲備車手。
三年前,周冠宇代表阿爾法·羅密歐車隊出現在F1大獎賽巴林站的比賽中,讓那條常年被歐洲人統治的賽道上,有了中國車手的身影,他被稱為“中國F1第一人”。
在周冠宇2022年3月登上賽道之前,已有不少中國人以工程師或市場銷售人員的身份出現在F1車隊。對于“擁有足夠光環,只愿在自己池塘里挑魚”的F1世界而言,這同樣是一種改變與突破。他們建了一個名為“Chinese in F1”的微信群,目前有三十多人,全部是正在或曾經在F1車隊工作過的中國人。
一支F1車隊可大可小,小規模的兩三百人,大規模的超過1000人,他們因對這項運動的熱愛而聚在一起。在中文互聯網世界里,也有不少熱愛者們提出這樣的疑問:作為中國人,如何才能進入到F1車隊?為此,懶熊體育專門走訪了一些正在或曾經在F1車隊工作的人,希望通過他們的講述,找到“中國人如何進入F1車隊”的方法論。
▲Angela同周冠宇在一起吃飯。
便捷跳板
曾在雷諾車隊工作五年的Angela,去年8月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作為外國人的我們,如何才能進入到F1車隊工作”的個人經驗。在她看來,至少需要具備以下這五點:
1. 人在歐洲,最好是在英國,因為參加F1比賽的10支車隊中,有7支將總部設在英國;
2. 英語溝通能力,所有車隊工作時都在講英語;
3. 會開車,這樣哪怕車隊辦公室距離市區很遠,也可以應對;
4. 有過人之處,否則車隊完全可以選擇本地人;
5. 要在F1圈子里積累一定人脈,建立關系網,同時還需要恰當的時機。
懶熊體育走訪了幾位在F1車隊工作的中國人,他們的結論和Angela分享的內容幾乎一致。
生在上海的Angela從初中開始迷上F1。那時,每到周末電視里就會轉播F1比賽,班里同學課間討論最多的也是關于F1的話題。2013年,Angela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先在國內做了三年管理咨詢工作,期間還到F1中國大獎賽做過志愿者。
2015年,Angela申請到倫敦商學院MBA項目后,辭去國內工作,前往英國讀書。商學院畢業后入職國際體育營銷公司(CSM),做賽車戰略咨詢經理。無論國際體育營銷公司的工作背景還是倫敦商學院的讀書經歷,都成為了她后來進入雷諾車隊營銷及商業部門的跳板。
目前正在Alpine車隊擔任計算流體力學工程師的張栩通,有著和Angela相似的經歷。2012年,張栩通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專業,他當時認為“流體力學聽起來很酷”,就在大三選擇小方向時,將更多精力投放到這上面。
大學畢業后,張栩通沒有立即工作,而是申請了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空氣動力學專業研究生。之所以選擇南安普頓,是因為這里開設賽車空氣動力學專業,同時也是F1傳奇工程師紐維的母校。
在南安普頓大學就讀期間,張栩通學習了氣動原理、仿真建模、風動測試等賽車空氣動力學涉及的內容,還曾與三四個同學組成小組,自主設計車輛的氣動外形。現在回過頭看,他認為當時的經歷讓自己距離F1更近了一步。
研究生畢業后,張栩通還希望能在計算流體動力學、空氣動力學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又前往曼徹斯特大學攻讀博士。雖然他稱當時沒想過將來的工作方向,更沒奢望過進入到F1車隊,但所有這些其實都是在為他2022年進入Alpine鋪路。
▲在Alpine車隊工作的張栩通。
和Angela、張栩通一樣,目前在法拉利車隊負責電競項目的陳融在入職前,也是先在國際足聯舉辦的碩士項目(FIFA Master)讀書(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
該項目有三個月在意大利米蘭的博科尼大學上課,這期間,陳融在法拉利官網上看到了招聘電競管理崗位的信息,因自己在國內游戲公司騰競有過兩年工作經歷,便投了簡歷。為增加成功幾率,他專門請碩士項目中與法拉利有合作關系的教授做了內推。經過四輪面試,他于2023年3月加入法拉利,負責法拉利電競賽事在全球的布局。
各種機遇
Angela、張栩通是從歐洲踏入到F1車隊的,比他們資歷更深,曾在哈斯、法拉利車隊工作過的工程師李沁,走的卻是另外一條路。
2013年,李沁從上海同濟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畢業后,到美國密西根大學空氣動力專業讀研究生。雖然當時也收到了美國其他學校的邀請,但她認為密歇根的車隊在美國的實力最強,便做出了后來的選擇。“將來要去F1車隊工作“——這顆初二時埋在李沁心里的種子,也因此有了發芽的可能。
在密歇根大學讀書時,李沁主要專注于空氣動力學。學校會不定期邀請一些在這個行業里工作的校友回來做交流分享。一次交流會上,一位畢業10年、在美國做印第賽車(IndyCar,賽車的外觀和性能更接近商用車,主要在北美進行比賽)的校友發現李沁對空氣動力學很感興趣,便問她:“你有沒有想過畢業后去做賽車設計?”
李沁回答說:“我來美國就是為了這個。”
如果說進入密歇根大學是為“將來去F1車隊工作”這顆種子提供了土壤,那么與校友的相識,就是為種子施下的肥、澆灌的水。校友將李沁的簡歷轉給了自己車隊的老板,幫她同pratt & miller(美國著名汽車公司)建立起了聯系。與此同時,李沁還在暑假期間,到博格華納(美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實習。
研究生畢業后,李沁獲得了pratt & miller的面試機會。即便pratt & miller主要做印地賽車開發,李沁依然認為自己和兒時的夢想在一步步靠近。
面試時,主管問李沁為什么要從中國到美國學習,并來pratt & miller面試,李沁回答說:“世界這么大,我都想去看看。”
李沁告訴我,自己當時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她看來,這里是從美國起步距離F1最近的地方。“我要先進入到賽車行業,多學習,把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工程師,再慢慢找機會。”
pratt & miller的老板曾在梅賽德斯奔馳車隊工作,和F1圈子有不錯的人脈。了解到李沁有到F1車隊工作的夢想后,老板突然有一天這樣問她:“你真的對F1感興趣嗎?”她的老板那時已接到哈斯車隊推薦工程師的求助。
得到肯定答復后,老板將李沁推薦給了哈斯車隊。后來,李沁通過面試,成為哈斯車隊的空氣動力學工程師。那個等待了10多年的夢想,終于在2016年秋天得以實現,她從美國密歇根來到了意大利帕爾馬。
李沁對我說,如果沒有老板的推薦,自己肯定無法迅速實現夢想。“作為沒有經驗的工程設計新人,從美國到F1是很難的。”
從美國來到歐洲人統治的F1世界,李沁在研究生畢業后只用了半年時間,一方面是因為她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另外也和人脈、機遇有關,也就是Angela分享的那五點中的最后一點。Angela能到雷諾車隊工作,也與此有關。她告訴懶熊體育,自己在英國商學院讀MBA時認識了加斯利的經紀人勒·戈夫,勒·戈夫在賽車圈人脈很廣。
Angela被勒·戈夫介紹給了雷諾車隊主管瓦塞爾,瓦塞爾又將她介紹給了車隊的營銷總監,幫她在2017年獲得了到車隊實習的機會,她也因此在賽車圈里積累了更多人脈。可即便如此,Angela仍舊沒能入職雷諾車隊,從商學院畢業后去了國際體育營銷公司。
兩年后,雷諾青訓簽下周冠宇和葉一飛,準備開拓中國市場,Angela也因此被正式招入雷諾車隊,做和市場營銷有關的工作,同時還負責將車隊培養兩位中國車手的故事講給中國人聽。
“如果沒有周冠宇,你就沒有機會進入雷諾車隊嗎?”聽我這么問,Angela說:“是這樣的,所以我很感謝他。”
Angela說,周冠宇的出現讓雷諾車隊的市場部負責人有了雇中國員工的想法。自己入職后與中國贊助商交流時,也因周冠宇的存在讓雷諾相較于其他車隊,有了更加獨特的賣點。
對于那些想要到F1車隊工作的中國人而言,中國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機遇。陳融表示,中國的電競行業近些年發展情況不錯,這也是法拉利電競招聘時講中文可以加分的原因。“他們他們想借鑒中國電競的經驗,同時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
▲在法拉利做與電競賽事有關業務的陳融。
光環與收入
進入Alpine車隊是張栩通博士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和其他人比,他獲得這個工作機會的過程相對“簡單”——發現Alpine在招聘,隨即投遞簡歷,然后獲得面試機會——張栩通用一種輕描淡寫地方式講述了這個過程,但實際并不輕松。
據張栩通介紹,F1車隊放出一個工作崗位后,通常會收到超過500份簡歷,“真正能獲得面試機會的人不多”。
按一般工作流程,車隊會先在應聘者中將過往經歷、所學專業與崗位需求匹配的人篩選出來。“比如招聘空氣動力學工程師,假如來應聘的人之前從來沒做過空氣動力學方面的設計,就不會獲得面試機會。”張栩通說,車隊哪怕招像自己這樣剛畢業的學生,也希望來了就能干活。“即便需要做些簡單培訓,也不能像輔導小朋友那樣手把手地教。”
2022年12月,還在讀博士的張栩通向Alpine車隊投遞簡歷,2月獲得了面試機會,當時面試他的人是車隊計算流體力學部門的領導,對方在面試時提出了包括幾何圖形、畫網格、仿真設置、后處理等幾乎所有和計算流體力學相關的工作細節,這要求應聘者有特別扎實的理論基礎,能了解自己從事工作的本質。張栩通說,Alpine過去兩年共招了四個人,其中有三個是博士生,“車隊對工程師的理論背景和技術背景非常看重”。
由此可見,過硬的專業技能是在F1車隊立足的必備條件。除張栩通外,李沁的經歷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2016年秋天,李沁加入哈斯時,車隊剛成立兩年,半年前參加了第一場F1比賽,她在接受播客節目“飛馳圈”采訪時用“百廢待興”來形容那時的哈斯車隊狀況。
正是因為這種缺人的、百廢待興的狀況,才使得李沁有機會從美國來到意大利。“這對新人來說是好事,團隊初建期有很大的空間和彈性,有很多工作尚待定義,所以我在工作時擁有比較大的自由度和空間去探索學習不同部門的內容,因此能夠更加快速的成長為一個全面的工程師。”
▲在法拉利車隊工作時的李沁。
李沁后來在哈斯車隊負責設計前鼻錐、前導向板以及賽車中部破風板等關鍵部件。從2018年開始,哈斯車隊的賽車便越跑越快,作為空氣動力學設計師的李沁在圈里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大。
從李沁和張栩通的經歷不難發現,中國人想要進入到F1車隊工作,除滿足有英國或歐洲留學背景、各種機遇、關系網等因素外,專業能力仍舊是最重要的敲門磚。只有能力強,才可能獲得機會,才可能讓車隊愿意為你去費時耗力地辦工作簽證。拿英國舉例,有一定規模的、雇傭外國人的公司,為外籍員工辦理工作簽證時,除了需辦理相對復雜的手續外,還要每年支付大約2500英鎊的費用。
當一個外來人滿足所有條件,并正式進入到F1車隊后,會發現車隊的待遇和車隊所擁有的光環沒有形成正比。
在英國或歐洲,新進入F1行業的人的年收入一般在3萬到4萬英鎊之間。無論車隊工程師,還是負責商務拓展的員工,在收入方面和其他公司員工沒有太大差別,身處F1圈里的人有時會這樣調侃:“看著很風光,但實際上日子過得苦巴巴。”
不過,在收入相對平均的歐洲,這算正常現象。那些在職業足球俱樂部工作的人也會戲稱:“一年掙的錢沒有球員一天掙得多。”
存在價值
在哈斯車隊工作三年后,李沁成為一名相對成熟的工程師,經常會收到各種車隊拋來的橄欖枝——她已從當年四處尋找進入車隊機會的人,變成了收到各種offer的空氣動力學工程師。
2019年8月,當李沁得知法拉利車隊在招聘成熟的空氣動力學工程師時,給車隊主管發去郵件。對方收到郵件后立刻約她出來“聊聊”,這次“聊聊”很自然地成為李沁入職法拉利車隊的面試。她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位從哈斯車隊轉會至法拉利車隊的工程師。
在F1世界里,員工與車隊簽工作合同時有“競業協議”。協議規定員工離職半年內不得前往競爭對手車隊工作,這半年的薪水需由前車隊支付,員工因此可享受半年時間的“花園假”。
為了這次“轉會”,兩個車隊的主管在歐洲某站比賽時,專門進行了面談,最終達成這樣的共識——李沁的花園假只有一個月,她8月底離開哈斯車隊,10月1日正式加入法拉利車隊。李沁表示,花園假并非國際汽車聯合會強制規定,而是由車隊決定。因哈斯和法拉利是友好客戶廠商關系,所以關于花園假時長會有討論空間。“如果是離職加入直接競爭對手,車隊會選擇執行滿六個月的花園假。”
在法拉利工作三年多, 李沁設計了SF90、SF1000和SF21的破風板和前底板,并負責了F1-75的全部尾翼系統的設計,她的專業能力讓自己在這個行業里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以至于法拉利老板提前9個月將續約的合同送到了她的手上。可是,李沁還是在2022年離開了法拉利車隊,和愛人一起回到美國加州生活。
李沁告訴我,之所以要離開意大利,主要是因為她本人不太認同意大利傳統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理念。孩子出生后,她希望他能在一個自己認同的環境中成長。
李沁目前在美國一家民用車企負責空氣動力學設計。在她看來,從F1到民用車企算不上降維打擊。“兩份工作的維度不同,從F1車企到民用車企就像從象牙塔到斗獸場,是另一個角度的成熟與成長。”
與在F1車隊工作六七年的李沁比,在Alpine車隊效力兩年的張栩通稱自己為“F1車隊里的小蘿卜頭”。做F1觀眾時,張栩通不是Alpine車隊粉絲,自從加入到該車隊后,就不再迷戀其他車隊,他認為這是工作帶來的歸屬感,并開玩笑說:“不光是因為它贏了之后我能拿到獎金。”
張栩通從事的是計算流體力學仿真模建工作,屬于技術門類,很多前輩從25歲進入這個行業,一直做到退休。我問張栩通,你會在這個行業里干一輩子嗎?今年30歲的他沒有給出確切答復。不過他強調說,自己目前還對正在從事的工作依然有熱情,并愿意繼續堅持下去。
▲Angela在車隊工作時和同事們在一起。
Angela在雷諾車隊工作五年后離開英國,去了沙特首都利雅得,目前在一家本地大型體育、娛樂項目做和賽車有關的工作。該賽車項目團隊共有五人,包括一個沙特人、兩個英國人、一個德國人和一個中國人。
Angela說,自己之所以要離開F1車隊去沙特,皆因這里的體育發展前景。“沙特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在服務于‘愿景2030’,整個國家的體育、娛樂、文化有了新的方向。未來10年,國際體育最熱的市場肯定是在沙特。”除了F1,她也會在沙特體驗乒乓球、足球、馬術、網球、室內冰雪等項目。
已在法拉利負責賽車電競兩年的陳融對自己目前從事的行業滿懷信心,哪怕F1電競從2017年才開始起步。陳融表示,法拉利之所以要做賽車電競并參與F1電競賽事,為的是拓寬品牌影響力并吸引更多年輕用戶。法拉利車主的全球平均年齡超過50歲,而電競粉絲的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幾歲,人們因此會有這樣的疑問:“很多游戲粉絲這輩子都不會買法拉利汽車,法拉利為什么還要做電競?”
陳融說,這種開拓是為未來提供一種可能。“有些打電競的年輕人將來未必會成為法拉利車主,但可以成為法拉利車隊的車迷或品牌的追隨者。”
對很多普通人而言,購買法拉利汽車或許就像中國人進入F1賽道、到F1車隊工作那樣被認為是件遙不可及的事,但隨著周冠宇、李沁、張栩通、Angela、陳融等人的陸續出現,人們認知中的不可能逐漸演變成為可能,這價值已超越包括周冠宇在內的每個個體本身。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