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既丟了里子,又沒了面子,瑪莎拉蒂的教訓值得友商警醒。
作者 |李牧遠
邢昀
銷量滑坡、折價促銷已是中國豪車市場常態,但如瑪莎拉蒂這般低價的豪車品牌并不多見。
近日,上海、武漢等地經銷商信息顯示,瑪莎拉蒂SUV車型Grecale限時起售價低至38.88萬元。這與其65.08-103.88萬元的官方指導價相比,直降超26萬元,售價降幅可以買一輛小米SU7了。如此“骨折”降價,背后是銷量斷崖式下跌的殘酷現實。
Stellantis集團年報顯示,2024年瑪莎拉蒂在華銷量較2017年巔峰時期暴跌超過九成。另外據乘聯會數據,2025年1-5月,瑪莎拉蒂在華累計銷量僅為384輛,同比銳減44%。
勞斯萊斯、賓利、蘭博基尼、法拉利、阿斯頓·馬丁等超豪華品牌同期在華銷量也顯露疲態,但瑪莎拉蒂的處境尤為尷尬。其品牌格調因過往與“微商”的深度綁定及爭議人物的關聯而遭到嚴重反噬。更關鍵的是,在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智能化浪潮洶涌澎湃之際,象征“海神三叉戟”的瑪莎拉蒂卻幾乎未能激起一絲漣漪。
曾幾何時,瑪莎拉蒂可謂用戶的夢中情車,如今恐難再居豪車之列。既丟了里子,又沒了面子,瑪莎拉蒂的教訓值得友商警醒。
1、盛極一時的“微商神車”
瑪莎拉蒂是1914年創立于意大利的超跑品牌,迄今已有110年歷史,但入華時間并不算長。1995年,瑪莎拉蒂初登上海車展,完成入華亮相。
當年上海車展堪稱火爆,這是因為此前一年《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正式頒布,明確將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來發展,首次鼓勵私人購買汽車,國外車企覬覦中國這個新興市場的眼神可想而知。
可以說瑪莎拉蒂入華正當時,但此后多年瑪莎拉蒂并未迅速鋪開業務,只是零星出口跑車到中國。直到2004年,瑪莎拉蒂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品牌營銷,鋪設銷售網絡等。
也不能怪瑪莎拉蒂動作慢,豪車品牌基本上都在21世紀初陸續入華,那時的中國尚未進入汽車社會,別說豪華跑車,但凡擁有一輛普通民用車都很美滋滋。
瑪莎拉蒂第一波流量是郭美美帶來的。2011年,微博上一個認證身份為“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的“郭美美baby”,自稱“住大別墅,開瑪莎拉蒂”。從此,“富婆車”成為瑪莎拉蒂的標簽,也拉開了瑪莎拉蒂在中國的“黑紅”生涯。這一年,微信上線朋友圈功能,為瑪莎拉蒂下一波流量提供了土壤。
2015年前后,微商群體爆發式涌現。“恭喜王女士加入微商行業!新時代新女性,左手家庭,右手事業,通過三個月的努力,王女士喜提瑪莎拉蒂”,成為微商流行的朋友圈文案模板。當時網友調侃:微商曬單的數量,比瑪莎拉蒂一年全球銷量還多。2016年,更有賣膏藥的微商倪海杉“購買11輛瑪莎拉蒂獎勵代理商”的事件成為熱門話題。
玩梗歸玩梗,上百萬的瑪莎拉蒂2016年在華銷量突破1萬輛,還是要歸功于適時推出了Levante,吃到了中國車市SUV車型崛起的紅利。隔年,瑪莎拉蒂銷量再創新高,全球賣出近4.9萬輛,中國銷量占比30%左右,超越北美成為瑪莎拉蒂第一大市場。值得注意的是,瑪莎拉蒂中國車主中,女性群體占比近40%,遠遠高于全球其他地區。
集團領導一看大中華區表現如此強勁,隨即調高預期。孰料2018年因產品迭代和品控等問題,瑪莎拉蒂在中國遭遇滑鐵盧。頹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到2024年,瑪莎拉蒂全球銷量不足1.5萬輛,中國市場剛過1200輛。
在2024年的巴黎車展上,時任Stellantis集團CEO唐唯實承認瑪莎拉蒂品牌正面臨財務困境,處于虧損狀態,年報解釋稱中國市場對西方主機廠豪華產品的興趣減弱。確實,不僅瑪莎拉蒂,一眾豪車如勞斯萊斯、蘭博基尼、保時捷、法拉利等,在中國市場也是跌跌不休。
(備注:數據來源于Stellantis和FCA集團年報,2014-2018年瑪莎拉蒂中國銷量數據系根據總銷量和中國銷量占比計算得出)圖/豹變
2、急速墜落
盛極一時轉而急速墜落,中國市場對瑪莎拉蒂等西方豪車“興趣減弱”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首先,從宏觀層面來說,受疫情、貿易摩擦、經濟周期波動等影響,非必需品的高端消費熱情被抑制,消費者持幣觀望情緒較濃。消費者預期樂觀時,即使高價也可能排隊提車,一旦預期轉向負面,商家就算降價單量提升也有限。
其次,從行業層面來看,包括瑪莎拉蒂在內的西方豪車品牌都無法忽視的是,中國汽車市場“變天了”——新能源汽車狂飆突進。
經歷漫長的研究摸索之后,2009年中國啟動“十城千輛”工程,正式拉開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大幕,但進展并未如預期平順,既定的階段性目標也沒有實現。
瑪莎拉蒂在華銷量最高的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只有2.7%左右。直到2020年,滲透率終于突破5%的臨界點,此后一路上揚。如今,中國乘用車市場月度銷量中,電車的銷量已經超過傳統燃油車。
(備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新能源汽車銷量/汽車總銷量,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圖/豹變
電車一方面避開了傳統汽車強國在發動機方面的壟斷性優勢,在傳統燃油車時代,百年汽車大廠在發動機、剎車系統、底盤調校等方面技術積累深厚,中國車企后發劣勢明顯。
另一方面,電車在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生態等方面的智能化體驗,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傳統汽車的顛覆。此間涌現出一批以“蔚小理華”為代表的智電新貴,中國消費者對傳統汽車大廠日益祛魅,在中國汽車消費者向“智電”的認知遷移中,外國車企顯得猶豫不決,其市場份額不斷遭到蠶食。對中國車企來說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油車時代沒有實現的高端化,電車“沖高”漸有成效。
由于沒有跟上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不適應新的“游戲規則”,老牌西方汽車勢力被中國車企換道“超車”。
當然,宏觀和行業層面的變化之外,瑪莎拉蒂獨有自己的不幸。勞斯萊斯、法拉利、保時捷等豪車品牌,雖然表現不如人意,好歹面子還在,但瑪莎拉蒂如今連豪車的臉面也丟了。不乏行業人士認為,瑪莎拉蒂早已不具百年豪車的品牌格調。
如果說“富婆車”“微商神車”等“帶毒”的流量,瑪莎拉蒂尚且無可奈何,那么瑪莎拉蒂經銷商主動下場引流,就屬于“自作孽”了。2017年,曾有部分瑪莎拉蒂4S店推出200元一次的微商拍照服務。隨著郭美美的入獄、微商群體的隱去,瑪莎拉蒂的“黑紅”屬性卻沒有消散,成為追求純粹品牌價值與社群認同的高凈值人群的避雷點。
勞斯萊斯曾經差點步瑪莎拉蒂的后塵。2021年,勞斯萊斯邀請一對風評不佳的網紅夫妻,為庫里南拍攝了一支宣傳片,結果遭到勞斯萊斯車主的詬病,其中流量最大的車主王思聰直言:突然感覺勞斯萊斯很low,以后不會再買了。
實際上就連吃瓜網友也不理解勞斯萊斯為何用人不察。好在勞斯萊斯聽勸,及時止損。強如勞斯萊斯也險些翻車,印證了超豪華品牌形象管理的脆弱性。
2024年,時任Stellantis首席執行官唐唯實強調瑪莎拉蒂產品沒有問題,而是在營銷上出了事故,豪華旅行、高品質生活、科技的理念沒能傳達到位。但從另一方面看,瑪莎拉蒂對其品牌核心價值的守護也存在失職。
3、續寫傳奇?
里子、面子盡失的窘境下,如何在中國汽車市場新的“游戲規則”中東山再起,瑪莎拉蒂要調整的內容太多了。
近兩年來,瑪莎拉蒂中國區已經三次換帥,頻繁的人事更迭一定程度上暴露出Stellantis集團高層的戰略迷茫,和對中國汽車市場理解的不足。亟須一位真正深諳中國市場、文化及消費者心理的強力領導者。如果Stellantis確實無意出售瑪莎拉蒂,物色并信任這樣的舵手是當務之急。
修復崩塌的品牌形象是重中之重。這需要徹底告別與“浮夸”“微商”等負面標簽的關聯,重新聚焦于品牌歷史底蘊(賽道基因、意式設計)與真正的豪華體驗(精湛工藝、個性化定制、專屬服務),并確保所有營銷觸點與之高度一致。這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持之以恒地投入和與用戶真誠地溝通。
此外,調整經銷商買斷包銷的銷售策略,該策略本質上是將庫存壓力轉嫁給經銷商。這種模式看似能快速回籠資金,卻暗藏致命風險——經銷商為消化庫存必然降價促銷,這種自殺式定價必然逐漸消解本就脆弱的品牌溢價能力。
最關鍵的還是產品,健康可持續的銷量只能建立在過硬的產品之上。其實,中國市場的大趨勢明擺著,瑪莎拉蒂需要痛定思痛,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中順勢而為。
早在2020年,瑪莎拉蒂CEO就表示要在5年內旗下所有車型都將推出電動版本,并在2030年全面實現電氣化。2023年上海車展,瑪莎拉蒂確實帶來了電動車型,但被指出“高價低配”的產品力實在不夠看,而更多的電動車型上市日期一再跳票。
瑪莎拉蒂遲緩的電動化也是豪車們的集體困境,阿斯頓·馬丁、蘭博基尼等超豪華品牌對電動化普遍存在戰略搖擺,既害怕失去old money們的擁護,又擔心新貴們不買賬。
困境的本質是百年汽車工業的變革引發的豪車標準重構,內燃機時代的性能崇拜與身份象征邏輯,在智能電動浪潮下被一定程度地改寫。
當經銷商掛出38.88萬的“求生價”,瑪莎拉蒂的中國神話已然落幕。超豪華車市場凜冬已至,三叉戟的折戟警示所有傳統巨頭:當百年傳奇遭遇時代變局,勿將歷史底蘊化為包袱,唯有跳出舒適圈方能在新秩序中創造延續傳奇的機會。
否則,要么退出中國,要么賣給中國。留給瑪莎拉蒂的時間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