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長河中,有些地方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蘊、無窮的發展魅力備受矚目,吸引著無數追求崇高理想的青年奔赴這里,比如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就成了全國人民心中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抗戰“圣地”,成千上萬來自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愛國志士和熱血青年紛紛投奔這里參加抗日隊伍,用年輕的生命和滿腔熱血,在這條鋪滿血與火的寫就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正如著名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文藝理論家何其芳描述的:“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學習、歌唱,過著緊張的、快活的日子。”
特別是青年女知識分子,這些家資巨萬的豪門閨秀,名牌院校的天之驕女,知書達禮的一代才女,溫柔可人的小家碧玉,離開優渥的環境,舍棄安逸的生活,一路跋涉,一路風塵,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延安,加入革命隊伍。她們的志向是:萬重山,難又險,仰望圣地上青天;延安路上人如潮,青年男女浪濤濤。到達她們心目中的圣地延安之后,正如著名女作家丁玲寫的:這是樂園。我們才到這里半年,說不上偉大建設,但街衢清潔,植滿槐桑;沒有乞丐,也沒有賣笑的女郎;不見煙館,找不到賭場。百事樂業,耕者有田。八小時工作,有各種保險。”就這樣,“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這些朝氣蓬勃,氣質高雅、美貌絕倫,才華橫溢的女子,懷著崇高的革命理想,聚集在寶塔山下,飲延河流水,穿粗布軍裝,吃小米高梁,住黃土窯洞,來到這所抗大女子大學求學、鍛煉,那時,氣勢磅礴的黃土群山中,蜿蜒清麗的延水河旁,層層疊疊,排列齊整的百余孔窯洞,便是她們求學的地方。清晨4時半,隨著嘹亮的軍號聲和口哨聲,延河邊練操、跑步和洗漱。延安抗大女生隊是延安最美麗的景觀,每到夜晚,從一層層、一孔孔窯洞紙糊的窗口透出的油燈光,在高原寂靜的夜空中閃爍,從對面山坡或延河邊望去,女大校舍又像一座巍峨而寬闊的不夜城,成為許許多多男士心目中最愛看,而且又引起無窮無盡遐想的美景。
當年延安抗大的女生們,很多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軍事化生活強健了體魄,脫落了小姐們的脂粉氣與羞澀感,在磨煉出現代革命知識女性颯爽英姿,從追求進步的青年女子成長為堅定的革命戰士,用年輕的生命和滿腔熱血,在這條鋪滿血與火的寫就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這些本可以憑借著優渥的家境以及淵博的知識為自己謀取一份預期美好的“個人前程”女生,她們穿越層層阻礙奔赴延安,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心目中的革命理想,有著一段歷經坎坷、驚心動魄的故事,今天,我們介紹一位從這里走出的堅強而且命運坎坷的女子,她為了參加革命,竟然與當縣太爺的父親斷絕父女關系,她的名字叫贠凌漪。
贠凌漪,這是一個美麗的名字,“漪”即水面上的微波,這個名字讓人想起“凌波仙子”,不錯,俗話說人如其名,她確實是一位美麗的女孩。她長相清秀,長身玉立,身材挺秀,灑然出塵,臉若銀盤,明眸皓齒,膚如凝脂,舉手投足中流動著一種傳統的、委婉的端莊氣質,不僅面貌甜美,身材挺秀,身材高挑,動作流暢優美,大大的眼睛,姣好的面容,優雅的舉止,楚楚動人,而且多才多藝,對文藝、音樂、圖畫都有相當的造詣。
贠凌漪,1916年出生于陜西省渭南縣贠張村一個官員家庭,她的父親名叫贠祗天,字秀峰,他是晚清秀才,自幼飽讀詩書,學識淵博,在當時的渭南大名鼎鼎,人稱“贠先生”。渭南當地本來贠姓極少,僅贠張村有此獨姓,但卻出了兩個牛人,并稱贠氏雙雄。其中一個就是贠凌漪的父親贠祗天。他不僅很有學識,而且官運亨通,于1926年2月出任國民政府渭南縣縣長。另一個叫贠德暹,他于1926年5月14日就任先進組織的渭南地委書記。兩人都是讀書人出身,卻都走上了政壇,在當時的渭南都是“呼風喚雨”的人物。
贠凌漪雖是家中的女孩子,她也一樣被父親寄予厚望,除了家庭教育良好之外,從小就讀私塾,聽講課,她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當時的農村,女子還普遍在纏腳,而贠凌漪就打破了這個傳統。她不想纏腳,父親便慨然應允:不纏就不纏,腳大了走路方便!贠凌漪說,現在都男女平等了,我想到城里上新式學堂。父親說:好!到外面見見世面吧!于是贠凌漪便到縣城讀書了,要知道,她就讀的學校都是民國初年當地最好的貴族學校。加上她自小聰慧,學習成績優異,特別是有著一股子豪氣。她喜歡女英雄李清照,崇拜秋瑾,追求上進,是一名妥妥的大家閨秀。
贠凌漪中學畢業后,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女子師范學校,開明的父親非常支持女兒繼續讀書深造,目的是想謀個更好的前程,就在女兒臨行時,贠祗天還吩咐府上的管家先生說:省城花銷大,給娃拿足盤纏,讓她好好讀書。可見父親對她視若掌上明珠。贠凌漪也是冰雪聰明,不負父望,在西安時書讀書時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思想相當進步,經常積極參加學運。正在此時,恰逢西安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鼎鼎大名的蔣中正被扣押,抗日戰爭終于進入新階段。贠凌漪目睹了事件的整個經過,這讓她大為激動。那時,她經常跟同學們一起上街游行示威,進行愛國主義宣傳,進行抗日宣傳。
在積極參加學運中,贠凌漪漸漸明白了國民黨當局革命的不徹底性,以及難以克服的腐敗性,也讓她明白了先進組織革命的先進性和前瞻性,于是思想發生了根本性改變。1937年初,贠凌漪的機會來了。她當時隨學生代表去陜西抗日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駐地辦事,遇到了父親的故友王尚德先生。王尚德見這個小侄女聰明睿智,思想很不簡單,于是就跟她多聊了聊,臨別時,還特意送了她幾本革命書籍。
回去后的贠凌漪如饑似渴地讀了這些書,于是境界大開,她的革命目標徹底明確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面對日寇鐵蹄踐踏國土,民族面臨空前的危機。不甘心做亡國奴的知識分子看到先進組織才是拯救民族危亡之希望,紛紛涌向延安。“延安”這個名字開始在全國迅速“串紅”,各地進步青年都視延安為革命圣地,從四面八方紛紛涌來。贠凌漪當然心中也是非常激動,也躍躍欲試,欲飛奔陜北。
然而,就在贠凌漪前往延安參加革命的時候,同學們告訴她,延安的政審是嚴格的,你父親是國民黨方面封的縣長,且出身富家,不知延安會不會接受她這個反動官僚家里的大小姐?據一些同學的經驗,她這種情況一是長期站在革命的陣營;二是必須與官僚家庭決裂;三是有先進組織領導介紹。得知這情況贠凌漪雖然心情澎湃鐵了心要去延安參加革命,但心里十分忐忑,萬一人家不收怎么辦。
正在這時,有要好的同學告訴她,你人不要回家去,先向父親寫一封口氣堅決的信,表明堅定的志向,一定要去延安參加革命;你老爹若是不答應,干脆跟你老爹斷絕關系算了!贠凌漪一想也是,這樣,盡管絕情,但也能圓了自己的延安夢。一不做二不休的這位大小姐,知道自己父親一定不會同意,但是她不顧一切反對,真的給父親寫了一封信,態度非常堅決,反正你同意也得去,不同意也得去,沒有一點商量的余地。
看到女兒的來信,這哪里是商量的口氣,分明是在下“最后通牒”嘛,堂堂的縣太爺贠祗天當即氣得臉都白了,想想養你這么大,白養了,供你讀了這么多書,白讀了,如今說走就走?簡直是逆天了,于是表示堅決反對,隨即寫了一封措辭嚴肅的信,勒令她立即回家,否則斷絕父女關系!不要你回這個家。
贠凌漪接到父親的信后,也是一陣唏噓。不過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只有橫下一條心了。于是她眼含熱淚,對著家鄉的方向磕了幾個響頭:恕女兒不孝,再見了,父親!就決定與同學們一起奔赴延安。
當然,女孩子的心思比較縝密,她還是找到親的故友王尚德,這會兒他被省聯合會派往乾縣,擔任乾縣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主任,并正忙于創辦抗日報紙《人民日報》,她找到這位革命前輩講明原委后,王尚德非常高興,表示極力的支持,立刻揮筆給在武漢時結識的老朋友,遠在陜北的董必武(時任中央黨校校長,陜甘寧邊區政府代理主席)寫了一封舉薦信。贠凌漪也正是因為自己的縣長千金身份,加上手里持有王尚德給董老的信件,待她到延安,便受到邊區組織非常重視和器重,政審程序迅速通過后,她被推薦安排進抗大學習并被安排在四大隊學習。
贠凌漪來到延安這樣一個全新的環境里學習,夕陽輝耀著山頭的塔影,月色映照著延河邊的流螢。春風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結成了堅固的圍屏。啊!延安!你這莊嚴雄偉的古城,到處傳遍了抗戰的歌聲,啊!延安!你這莊嚴雄偉的古城,熱血在胸中奔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在班級里,贠凌漪最為有才,她博覽群書,思想深刻,覺悟很高,很得師生們的敬重,平日里,她待人親切,熱情大方。以飽滿的情緒,她迎接著一切困難,歌聲唱起來也如百靈鳥一般,總之方方面面一舉一動都讓人感覺十分美好,一點絕無脂粉態,峨眉淡掃絕塵埃。
那個時候,贠凌漪雖然此前條件很好,可謂是養尊處優,而他所在學習的延安處于抗戰最艱苦的時候,加上敵人的封鎖,延安生活困難糧食緊張,有些從城市來的學生都很難適應,她卻能響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積極參加勞動和學習,她熟練地揮舞鋤頭,不怕臟累,每天都干得滿頭大汗。她們還編籮筐、納鞋底。放下城里學生架子,投入火熱的革命運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嚴格的訓練也是做得一絲不茍。
有一天下午,贠凌漪在做一個科目練習時,總是覺得不到位,做得很不滿意,同學們全部都下課了,她仍然認真地在做一些訓練。正是在這個時候,抗大有一位干部模樣的人看到一個女生獨自做科目練習,覺得十分好奇,便走上前去觀看,他見學員不得訓練要領,也掌握不好規定的動作姿勢,便幫忙給予指正。時間不知不覺溜走了,女學員累得衣衫都濕了,汗水順著臉頰直往下淌,可她始終也沒有叫苦喊累。首長體貼士兵,說:停下,回宿舍休息吧!以后上課時多聽教員的課程,這樣一個人瞎練,也出不了效果。這時,警衛員來喊部長回去,兩人互敬了軍禮,各自走開。
此時,累得夠嗆的贠凌漪回到宿舍,正準備入睡的時候,同學們全都圍了過來,對她詢問:凌漪,你真的了不起,你是如何做的?竟然讓堂堂的抗大教育長兼訓練部長親自輔導你訓練。贠凌漪睜大眼睛很不解:誰是教育長啊?女班長走過來說:就剛才在操場上的那位,你難道沒瞅見他屁股后面還跟了個小警衛員嗎?他就是劉亞樓,是大首長!啊呀,我光顧練習了,根本沒注意他是一位首長。再說,咋看他也不像個大首長呀?態度很和藹嘛,也沒什么架子,就是說話不完全能聽懂。
贠凌漪顯得很尷尬,不停地用手撓頭發。首長是南方福建人,說話自然你聽著不順,誰像你大小姐,土生土長的陜西人,女班長捂著嘴直笑。直到這個時候,這名富家小姐出身的贠凌漪開始關注這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部長的身世,慢慢地她明白,劉亞樓原名劉興昌,1910年出生于福建武平縣湘店鄉湘洋村上月形下村小組一個赤貧的農民家庭,父親劉克芳、母親曹秀孜都是勤勞善良的農民,家里的生活來源主要依靠劉亞樓的父親上山砍柴來勉強維持。劉亞樓的誕生,按理說應該是家里的一件喜慶事兒。
但是,劉亞樓的父親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了。原因是因為劉亞樓出生才短短幾天時間,他的母親便因產褥熱不幸去世了,那時在舊中國的貧困農村,由于醫療水平落后,產婦生養孩子,其實都是冒著生命危險。考慮到自身的經濟條件,劉亞樓的生父知道自己是無法帶大劉亞樓的。于是在無奈之下,將劉亞樓過繼給自己的一個朋友劉德香做兒子,劉興昌也從此更名為劉振東。
振東小的時候養父發現他有個顯著特點,為人特別的機智和聰穎,腦子特快,理解能力特強。這讓養父感到特別驚訝,因此決定要好好培養這個孩子,他6歲便進了私塾,14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平立初中,而后轉入長汀七中。時值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中國歷史發生急劇變化。由于劉德香只是一位鐵匠,難以繼續支付振東的讀書費用,1926年底,劉振東不得已輟學回鄉。貧苦的家境、坎坷的經歷,使劉振東養成了閩西山區貧苦孩子特有的勤奮品格和倔強好勝的秉性。和著青春的旋律,在組織發動了救荒鬧嘗斗爭、小瀾暴動等革命武裝活動后,此時正值井岡山上下來的紅四軍入閩開發根據地,劉亞樓開始走上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道路。
剛剛參加紅軍那陣的劉亞樓,指揮員和戰友們并不十分看中他,原因是他身材矮小、還有點白面書生的味道,所以一開始他分的部隊只是閩西游擊隊的番號,這種部隊在當年只能算是地方隊伍,在戰場上負責打援、清掃、搖旗吶喊之類的民兵隊伍,起的是消耗了敵人的實力、牽制了敵人的兵力,配合主力紅四軍作戰,不過,在這樣的隊伍中,劉亞樓確實能力出眾,每次上級交給的作戰任務,他都能出色完成任務,尤其是在紅軍閩西游擊隊擔任班長和排長的時候,他率領部屬戰術靈活多變,以他罕見的膽大心細、機敏過人,打了不少勝仗,被戰友們親切地稱為“精靈兵”的綽號,意思是他打了勝仗,還能將戰場上的事情總結后給大家講解,告訴大家打仗不僅靠勇敢,更要靠頭腦和智慧,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廣大指戰員的高度認可。
劉亞樓的事跡被上級知道后,得知他不僅率領基層勇奪勝利,還能及時總結戰場得失,每次都能取勝,更重要的是年輕又有文化,就被選入紅四軍的隨營學校深造,通過這次學習,領悟能力極強的他實現人生飛躍,他被編入紅一軍團,先后提拔為連長、營長、團政委,經過這么多鋪墊,終于在紅軍第一次反“圍剿”作戰時迎來了他的高光時刻。當時劉亞樓擔任紅12師35團政委,他深刻領導領導意圖出色的利用了誘敵深入計策,成功調動國軍中將張輝瓚所部,并將其主力誘導至包圍圈,然后率部殺了一個回馬槍,成功活捉他。
由于此役太過出彩,紅軍領導人還特意賦詩記述,并贈送一塊手表給劉亞樓,要知道,那個時期的手表可是稀罕物,即使是在數十年之后,有塊手表也能算是全部家當,可見他的成就之高。有了首次出彩的他這還不算,緊接著在宜黃地區的黃陂大捷中,他雖然腿部中彈,但依舊率部拿著木棍和石頭與敵人血戰,始終不肯躺下火線治療,他頑強指揮作戰,全殲這股敵人,由于他的出色表現,22歲就成為紅軍主力師政委,是當時最年輕的紅軍師級干部之一。
特別是在紅軍長征期間,劉亞樓受命擔當開路先鋒,在行軍和作戰中重視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注重對官兵進行群眾紀律和愛國主義教育。與師長陳光一起,率領紅二師一路披荊斬棘,沖破敵人層層封鎖,四渡赤水,強渡金沙江、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突破臘子口,爬雪山、過草地,創下了一個又一個震驚中外的光輝戰績。
紅軍長征勝利之后,劉亞樓進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后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擔任訓練部部長,后任教育長,此時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紅軍大學更名為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就在這一天,劉亞樓在操場上邂逅那名倔強且身材高挑、容貌漂亮的,神情的專注女學員,28歲的他心里有一種異樣的感覺,自個心里卻一直像揣了個兔子,跳的撲嗵嗵,他不由自主地查找了一下女學員檔案,得知贠凌漪是一名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
其實,早在十年之前他18歲的時候,養父得知他參加革命,覺得很危險心里感到很害怕,認為劉亞樓就是因為太年輕,所以心高氣傲,如果為他說一個媳婦兒就能夠拴住他的心。他只得順勢而為,畢竟他的養父像親生父親一樣重視他,培養他,所以他不可能忤逆養父的意愿傷他的心。不過,這位童養媳沒過多久,就遭民團武裝擄走,自此便沒了任何消息,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當中,幾乎抽不出時間去談戀愛,至于組建家庭,那更是無從談起。
直至長征結束,局勢略微平穩之后,他才著手考慮組建家庭之事。恰在這一時期,他與員凌漪相識了。而贠凌漪見了劉亞樓一面,也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涌上心頭。帥氣的劉亞樓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當時紅軍高級干部里,劉亞樓不僅年紀很輕,人長得帥氣,又有文化,有禮貌,又聰明,會交流,說話風趣,引得抗大許多未婚女同志矚目。尤其是他的紅軍戰斗故事,更是吸引著她。
兩人打這一見,相互都有了意思,后來便常相約走動。劉亞樓問贠凌漪:你不嫌棄我前面有一次婚姻?贠凌漪笑著說:我還是反動派縣長的千金哩!咱倆誰也別嫌誰,扯平了!那年月,在邊區結婚程序非常簡單,只要組織上批準了,兩人把各自被子往一塊一合,戰友們給開個聯歡會,吃點花生大棗,就算正式完婚了。不過劉亞樓和贠凌漪的這次結婚在延安搞得算是比較隆重,很多領導人都參加了他們結婚,大家都紛紛祝賀他們永結同心,白頭偕老。
然而,戰友們的美好祝福很快就變得虛無縹緲了。劉亞樓和贠凌漪結婚次年,他們便生了個大胖兒子,取名劉煜南。也就是在這時,時任抗大教育長的劉亞樓受組織委派,前往蘇聯赴世界著名軍事院校、素有“蘇聯紅軍大腦”之稱的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深造,當他真正置身其中開始接受系統的軍事理論學習時,漸漸明白打仗僅靠一腔熱血是不夠的,軍事理論和科學技術同樣必不可少。憑借著驚人的毅力和學習能力,很快掌握了俄語,并取得了優異成績。
就在這個時期,納粹德國悍然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不久,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斯大林格勒是當年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若德軍攻占這里,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灣,蘇聯就會失去戰爭所需要的石油、糧食和重要的工業基礎,而德國此時也迫切需要這些資源。鑒于這一戰役事關成敗的關鍵一戰異常嚴峻的形勢,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決定調動全國所有的力量參戰,在戰斗過程中,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甚至為爭奪一堵墻、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該戰役傷亡人數前所未有。
當時,在學校讀書的劉亞樓主動請纓到前線作戰,并取了一個蘇聯名字叫做薩沙,他憑著自己豐富的戰斗經驗,又作戰勇敢,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立下不少戰功,特別是在該戰役中,他憑借敏銳的軍事戰略眼光,向蘇軍最高指揮部寫了一封長信,提出了作戰建議:納粹德國的戰爭目的并未達到,眼下寒冬來臨,然而德軍并沒有準備過冬裝備,目前已經凍死凍傷了大量士兵,戰斗力逐漸減弱;蘇軍可以利用這一點,聚集兵力殲滅德國裝甲機械化部隊,必須發揮出蘇軍適合在嚴寒天氣下作戰、具有快速機動作戰能力的各兵種優勢,首先出動各式作戰飛機,尋找戰機殲滅德軍的空中力量,掌握制空權,然后以戰斗機掩護轟炸機掃平地面進攻的障礙,再以裝甲部隊為先導,充分利用西伯利亞騎兵和高加索滑雪部隊的快速機動優勢,快速跟進,實施陸、空協同作戰,給予德軍毀滅性打擊。
由于劉亞樓在戰役中表現突出,善于總結提煉,被蘇軍授予少校軍銜。隨著戰爭的發展,而在國內結婚剛三年時間帶著孩子的贠凌漪時刻擔心丈夫的安危。但由于那時消息封閉,她失去了同丈夫的聯系,正在她心急如焚的時候,從蘇聯傳回了劉亞樓已經“戰死沙場”犧牲噩耗,甚至傳到了延安高層,懷抱愛子的贠凌漪更加悲痛萬分,痛不欲生,性格倔強的她曾幾次試圖尋短見,后來她病了,當時她才24歲,還帶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今后漫長的生活如何過。
又過了些時間,戰友為了安慰她,讓她從悲傷中走出來,都紛紛勸她再嫁,給她重新介紹對象。開始贠凌漪很難接受,是誰也不見,只把自己關在屋里,抱著兒子哭。但時間一長,她架不住大家的勸說,再說自己也向來不是一個拘謹的人,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于是便拋開了一切過往,重新面對生活。她接受了另一位條件比較優越的八路軍干部的愛,選擇再次嫁人了,至于這位愛人是誰,歷史鮮有記載,我們也沒有找到有關資料。這一點對于贠凌漪來說,的確是很無奈的,或者是正確的選擇。
后排左一為劉煜南
贠凌漪重新組建新的家庭之后,她哪里知道,在莫斯科活得好好的劉亞樓得到了妻子改嫁的消息,盡管非常傷心,但也無力回天。他沒有任何怨言,作為一名征戰沙場的將軍,什么大風大浪沒有見過?面對不可能更改的現實,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只說了一句話:是我對不起她娘兒倆,這不怪她,是戰爭的原因。是大家誤傳了我犧牲的消息。再說,她畢竟還那么年輕……”從此二人天各一方,無法破鏡重圓。
左為劉煜南
劉亞樓和贠凌漪離婚后,他們的兒子劉煜南,在母親改嫁后便和陳覺民汪惠生夫婦(陳覺民是我黨早期領導人王明的二妹,汪惠生是其妹夫)生活在一起。劉煜南成人后說,小時候在陳覺民面前,陳覺民視他同己出,并取名為汪尊新。陳無論是工作,還是走親串友都把劉煜南帶在身邊,抱在懷里。在家庭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還省吃儉用送劉煜南上學,直到在六安一中,煜南上到高中二年級時,陳才讓他回到親生父親身邊,和同父異母的兄弟妹妹劉煜濱、劉煜奮、劉煜鴻,一家人團聚。
大家理解的是,當時的革命年代誤傳犧牲的消息是很多的,由此分開的革命夫妻也是很多的,我們不能把過錯歸咎于一方不忠誠于另一方,我們沒有理由去怪任何人,完全就是殘酷的戰爭所導致的。我們說開國上將劉亞樓,他事業上一帆風順,特別是兩情相悅的劉亞樓和員凌漪愛情之花雖然凋零了,但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劉亞樓,拋開個人的私情,把全部精力投入學習和戰斗中,從此建立一系列赫赫戰功,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這朵曾經盛開愛情之花的美麗卻照耀著他們往后余生,讓后人無不肅然起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