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拉響了,連北京、天津這種直轄市的居民醫保基金都出現了當期赤字,錢都花哪里去了?
根據《財新網》的報道,2024年部分地區居民醫保基金出現了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其中還包括北京、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市。
《北京市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顯示,2024年北京居民醫保基金當期結余為-5.26億元,2023年當期結余還有3.57億元。天津更夸張,從2021年以來,當期結余連續為負,2024年為-13.6億元。
實際上,居民醫保基金當期赤字不是第一次發生,2021年,山東、天津、廣西居民醫保基金當期結余分別為-11.7億元、-7.97億元和-9.84億元。2023年,上海居民醫保結余為-13.9億元,蘇州結余為-7.39億元,河北衡水為-5.07億元,江西九江為-6.89億元。
連經濟最發達的地方都開始出現赤字,其他地方居民醫保基金的壓力可想而知。
那有人可能會問了,居民醫保個人繳費連年上漲,從10元漲到400元。國家醫保局每年都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那醫保收入每年應該都在增長,怎么會出現赤字呢?錢都花哪里去了?
先要說明一個事情,全國居民醫保基金沒有出現赤字,2024年當期結余為519億元,累計結存為3.87萬億元。
不過,這幾年居民醫保基金消耗確實非常快,2023年全國居民醫保基金當期結存竟然只有112.06億,幾乎快出現赤字。
部分地區居民醫保基金出現赤字,原因有很多。第一個就是醫保報銷范圍持續擴大,讓醫保基金消耗加快。2024年的詳細數據還沒出來,以2023年為例,參加居民醫保人員享受待遇26.1億人次,大漲21.1%。
第二個是醫保基金浪費了。小病大治,過度診療,轉診率偏高,住院率偏高等等,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2023年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率高達20.7%,相當于每100個人,就有20個住院,非常夸張的數據。轉診率高,也是因為醫保支付改革,讓一些醫院做出這種選擇。
過度診療一直都存在,而且不只是小醫院,大醫院也不例外。去年11月,國家醫保局通報7家醫院過度治療,重復收費近9000萬元。這7家醫院基本上都是大型三甲醫院,比如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吉林省長春市中醫院。
第三,醫藥機構騙保。這幾年,國家醫保局加大了對騙取醫保基金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追回了不少醫保基金。比如2023年追回186億元,2024年追回275億元,大幅提升。
2024年辦了不少騙保大案,比如震驚全國的無錫虹橋醫院騙保案,還有哈爾濱四家藥店騙保上億元的案件等等。
居民醫保基金緊張,還可能和棄保有關。從2019年到2023年,居民醫保參保人數連續5年下降。繳費上漲速度過快,讓一些人選擇了棄保。去年宣布個人繳費漲到400元后,征繳難度似乎更大了,一些地方把居民醫保和學生上課,居民福利,蓋章辦事等掛鉤。
說實話,與其醫保繳費連年上漲,天天催繳。還不如加大監管力度,杜絕醫保基金浪費,大力打擊騙保等行為,讓醫保基金得到合理使用。
簡單算一下,2024年繳費漲20元,9.6億的參保人,就是192億元,而去年追回了275億的醫保基金,完全可以覆蓋醫保個人繳費的漲幅。
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絕對不能讓一些人給浪費了,貪了,這樣才能讓大家放心參保,安心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