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a communist
蕓婉筆談
一個正努力成為不盲從西方社會科學、有獨立思想、勇于批評中國文化精英依附性的普通中國學生...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歷史和現狀,揭示了美國霸權邏輯的矛盾和國際秩序轉型中的復雜博弈。USAID作為冷戰產物,其興衰反映了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演變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遷。
文章指出,USAID在歷史上曾成功塑造了資本主義后發國家的典范,但隨著時間推移,其機構變得臃腫,援助項目偏離初衷,附加條件變得繁雜。文章還提到,USAID的官僚化和認知僵化導致了援助效率低下和制度性問題。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實施,以及新興市場國家推動的“去美元化”和“去SWIFT化”,正在從根本上動搖傳統援助體系。
文章最后指出,USAID的困境不僅是機構問題,更是單極秩序終結的縮影,國際發展合作正在經歷從“救生艇”到“造船廠”的范式革命。
在2月3日凌晨,位于華盛頓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總部辦公室突然關閉。
同日,馬斯克在X上發表評論稱:“USAID是一個犯罪組織,是時候讓它終結了。”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興衰折射出美國霸權邏輯的深刻矛盾,也揭示了國際秩序轉型中權力與道義的復雜博弈。這個冷戰產物的命運軌跡,恰似一面棱鏡,映照出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百年變遷。
USAID誕生于1961年的特殊歷史時刻,其基因中刻著鮮明的戰略競爭密碼。肯尼迪政府將發展援助武器化的操作,本質上是對蘇聯發展模式吸引力的應激反應。當時美國對拉美年均5%的GDP注資,在古巴導彈危機背景下構筑的"爭取進步聯盟",與其說是扶貧工程,不如說是意識形態防火墻。
必須承認,過去的美國確實充滿活力,其對外援助計劃成功塑造了幾個資本主義后發國家(地區)的典范。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USAID的機構變得日益臃腫,對外援助項目逐漸偏離初衷,附加條件也變得日益繁雜。
此外,工具性定位注定其命運隨國際格局動蕩:當1991年蘇聯解體,USAID立即陷入"存在主義危機",新自由主義轉向使其從發展伙伴蛻變為結構調整的監督者,附加政治改革、市場開放等嚴苛條件,將援助異化為新殖民工具。
USAID的官僚化困境印證了塔西佗陷阱的現代版本。其人員規模從1960年代的1.5萬人膨脹至現今的1萬雇員加4萬承包商,但援助效率卻呈反向曲線。2015年對阿富汗的20億美元教育援助審計顯示,虛構學生名單、幽靈學校等系統性造假,暴露制度性潰爛。更致命的是認知僵化——當發展中國家開始用PPP模式建設基礎設施時,USAID仍在推銷"華盛頓共識"的標準化方案。這種脫離發展中國際現實需求的教條主義,使其援助項目淪為政治表演。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十年間,在發展中國家建成3000多個民生項目,這種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南南合作,倒逼西方反思援助哲學。
USAID前署長馬克·格林承認:"我們總在教別人做作業,卻從不幫他們削鉛筆。"當印尼雅萬高鐵與USAID拖延十年的棉蘭老島鐵路形成鮮明對比,發展話語權已悄然轉移。新興市場國家集體推動的"去美元化""去SWIFT化",更從根本上動搖著傳統援助體系的經濟基礎。
歷史正在見證發展范式的代際更替。USAID的困境不僅是機構的官僚病,更是單極秩序終結的縮影。當全球南方開始用聯合自強打破"援助—依附"的惡性循環,當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年度放貸規模突破300億美元,國際發展合作正在經歷從"救生艇"到"造船廠"的范式革命。
這個進程中,任何機構的存廢都已不再取決于某個富豪或政客的推文,而是歷史選擇的必然。
更令人期待的是,USAID的取締使得許多家犬淪為野狗;這樣一來,還有多少殖人會“為愛發電”呢?
(向上滑動啟閱)
致同志們:
現今世界的斗爭中,一個國家能否在國際叢林中站穩腳跟不但取決于它是否有足夠的實力,還取決于它的聲音是否響亮。今時不同往昔,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能只身體力行做好維持世界和平的衛道士,還要增加在國際上的音量,把中國聲音傳遞出去,讓“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的言論不攻自破,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深入人心。
簡而言之,就是要形成自己的話語體系。然而,完成話語體系的構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因為在人們的心中早已種下思想鋼印。
實際上,西方理論和話語的詮釋能力早已經不能解釋今天中國為什么能和平崛起。而中國以這樣的人口基數、這樣的發展速度,放眼人類歷史也是前所未聞的。今天我們再回首過去的崢嶸歲月,細細想來如果當初我們按照西方的話語完成現代化,后果將不堪設想,極有可能步蘇聯的后塵,哪還有機會在今天談民族復興呢?
對此,我想說:
經濟學是經濟制度的保障!
政治學是政治制度的保障!
社會學是社會制度的保障!
歷史學是國家立身的保障!
令人憤慨的是,有相當一批中國的學者卻仍在對西方的價值觀念奉為圭臬,并在公眾輿論中大放厥詞,辱沒了其專家頭銜的名節。這批臭公知言必稱希臘羅馬,對國外頂禮膜拜,對國內趾高氣揚,似乎沒有了希臘羅馬他們就不會說話了一般。如果中國人只會在西方話語的語境下理解中國,就無法真正讀懂中國,更不可能講好中國故事,更不要說與西方話語交鋒了。
今天的中國有足夠的實力來支撐站在世界舞臺上的底氣,為什么不能用中國人的眼光和視角來看待世界?難道西方說什么我們就認為什么嗎?
中國是一個大國,大國注定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能有所依附。正是這份獨立自主的信念支撐著我堅持閱讀、堅持寫作、堅持去西方化地看待、理解和評述世界。
我只想做一個不盲從西方社會科學、有獨立思想、勇于批評中國文化精英依附性的中國學生,即使這看起來我像與“主流”格格不入的瘋子。可我這個瘋子就是要告訴所有人,今天的中國不僅是以工業化回到原來的位置,而是帶著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底蘊并汲取了包括西方在內其他文明之長重回世界中心的。西方狹隘的“殖民視角”是解釋不了中國,更解釋不了其他國家的歷史征程。
因此,「蕓婉筆談」嘗試為中華民族提供一個重新認識傳統文化與歷史問題的契機,促進大家對中華文明問題的新思考和討論,使人們從西方科學的禁錮之下解放出來。
“不斷挑戰西方世界觀,解構西方話語霸權”是一項跨越時代的艱巨任務,而且最大的障礙不再蕭墻之外,而存在于中國思想界存在的對西方的盲目崇拜,在于深受西方影響滲透的教育體系,在于仍然熱衷于玩西方設計出來的思想馴化游戲的社會科學各學科,在于文化、傳媒、出版和文藝等領域里不少人頭腦里鐫刻的西方思想鋼印。
殷切希望能遇到更多同志,尤其是和我差不多年紀的青年學生能夠跳出西方話語陷阱,提出具有中國特色和兼顧世界人民的社會科學理論。
——蘇蕓婉
郵箱請看菜單欄
親愛的同志,由于公眾號改版,現在會減少推薦。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不想錯過我的文章, 請給【蕓婉筆談】設個“星標”吧!
01
02
03
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