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相關數據:
“2月5日,現貨黃金再創新紀錄,摸高至2859美元/盎司。COMEX黃金也在盤中創下歷史新高,最高漲至2886美元/盎司。
自2025年1月1日以來,國際金價實現連續五周上漲,現貨黃金、COMEX黃金價格漲幅均超8%,每盎司漲超210美元。”
(圖源網絡,侵刪)
以上這段話看完,還有點看不懂,畢竟不是懂行人。用看得懂的話就黃金實物翻譯一下,就是:幾家黃金珠寶品牌,黃金單價已經漲至800多了。
金價一路狂飆,一些網友又可以掂量一下錢包了:
是入局投資一下,還是準結婚人再等等買三金呢?就像保值的物品到了高點,出于不同需求的不同選擇。
沒買過黃金,但看到這個報道,我還是挺想知道:要是手里有黃金,現在出手能賣多少錢?應該和買入的價格會不一樣。
1.黃金高漲,鉆石不香了
這里只說生活中買黃金的大多情況,一般是結婚會買三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成了結婚必備,就像是成了集體默認的一種消費習慣——結婚就得配三金。
可能,這也算是一種社會發展。
我知道的是,爸爸媽媽那會兒結婚,爸爸是給媽媽買了一塊表,然后給媽媽的錢又帶回了爸爸家,添置東西。
就是物資又回流到了新婚夫妻這里。那時家里也沒啥錢,媽媽的三金,都是許多年后才買的。
我想,磕磕絆絆走過很多年,任何物品除了看得見的價值外,總有人賦予給它的意義。這還挺珍貴的。
而黃金,在當下看來,必然是保值的。
畢竟價格穩穩的。這是怎么定的呢?據說金價和米國局勢也有些關系,還與央行增持黃金有點關系。
算是經濟與政治掛鉤了,但我是講不明白這些東西的。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專業的分析。
2.除了投資,在愛情上是割不到韭菜了
看黃金在年輕人群體中的討論度,也能間接地反映結婚率的波動了。
畢竟,如果不考慮投資,年輕人買黃金,一般還是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都不是,那買黃金的理由就不是很有共性了。
要說這些黃金珠寶在婚戀市場的消費,之前我是覺得鉆石要比黃金好的,因為看起來鉆石比較好看,還有口號:
“鉆石恒永久,一顆永流傳。”
聽起來就像要給你的婚姻加上什么誓言一樣,要是上頭了,那潛在客戶算是變成真正的消費者了。
再來看一下DR鉆戒的溫馨提示:
(圖源網絡,侵刪)
從情感上來說,品牌還是挺為消費者的幸福著想的。從現實情況考慮,就是不知道怎么說,只能讓體驗過的人分享一下了。
個中滋味,局中人最有發言權。
反正,我相信不少人現在對于部分消費還是會多想一想的,不僅是有關物品本身,有時反而是我們常說的情緒價值、品牌故事、為xx買單等個性化的因素,都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下單付費。
那就,該感性的時候感性,該理性的時候理性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