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旺村的返鄉創業青年沈東在村里辦起了跑山豬養殖場,他養的豬,還要托關系才買得到。”
年前,一則來自瀘定縣的消息引起了記者的好奇心,在一個經歷了9·5瀘定地震重創,百業待興的小村莊里,他養的豬為何會供不應求?
2月7日大年初十,驅車三百多公里,記者走進了這個位于瀘定縣大山深處的發旺村。
沈東飼養的豬大多是從西昌引進的特殊品種,體型嬌小、毛色黑亮、四肢強健,耐寒、抗病力強,適應高山放養。此外,他還培育了家豬與野豬雜交的新品種。寧蕖 攝
“創業8年,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一見面,沈東向記者證實了那則消息的真實性,“去年出欄了五百多頭豬,供不應求,還有一些買不到豬的人,托村里、鎮上的熟人來買。”
8年的創業歷程,沈東歷經了什么坎坷?眼下的盼頭又是什么?記者跟著沈東走進了養殖場。
養豬場位于發旺村的半山坡上,雖已立春,山上還是一片白雪茫茫,300多畝的林間,散落著四間豬舍和一個簡陋的生活區。
“地震后不到三個月,便道就搶通了,路一通,我就騎摩托把豬背下去賣了,當年收入沒受影響。”沈東告訴記者,震后,政府幫他新建了三間豬舍,還補助了十幾萬元。
有了新的豬舍和資金,眼下,沈東的盼頭之一就是擴大養殖規模,“爭取今年存欄到2000頭,不然供不上了。”
交談中,一只花面獠牙,體瘦毛長的豬走了上來。“你回來啦。”沈東和豬打了招呼,轉身向記者解釋,“這是我自己培育的種豬,叫野豬二號,才從山上下來。”
養豬場目前存欄的豬有三百多頭,大多都和“野豬二號”一樣體型瘦長,養這么瘦的豬,能掙錢嗎?
“跑山豬”生長周期長達一年半,肉質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烹飪之后肉質細嫩,瘦肉香而不柴,肥肉肥而不膩。 受訪者供圖
“我的豬平時就在山里啃草皮、刨蚯蚓,渴了喝山泉水,我只補飼一點玉米。”沈東告訴記者,由于堅持“生態喂養”,跑山豬生長周期特別長,但肉質緊實,香味濃郁,營養價值也高,生豬能賣到25元一斤。去年,沈東賣豬的收入超過80萬元。
除了自己養,沈東還將母豬免費發放給村里的其他養殖戶,按市場價收購小豬,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能喂農家飼料。
“之前因為飼養周期太長了,不少村民不接受。”沈東眼下的又一個盼頭,是有越來越多的村民愿意跟著自己干了,“我創業期間最困難的時候,玉米都是找老鄉借的,一直想帶著大家一起賺錢,現在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大家看到了希望,我也在和村里商量,看能不能村集體出資入股,帶動大家都加入進來。”
爬上半山坡,腳下蜿蜒的公路盡收眼底,眺望遠處,沈東說出了心中最大的盼頭:“瀘石高速已經修攏山腳下了,村里通往瀘定縣城的道路也馬上就要重建,等路通的那一天,我們的養豬場規模也擴大了,到時候,市場肯定會更大。”
來源 | 川觀新聞
編輯 | 楊財婷
一審一校 | 格日措杰
二審二校 | 胡驍筠
三審三校 | 毛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