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VAN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明窗版新能源VAN車,各大城市蔚然成風,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明窗版”新能源VAN車為何這么火?經過實際調查,小編發現其熱銷的背后是諸多明窗新能源VAN車違規“跨界”貨運成風,嚴重干擾商用車市場,應嚴查到底!
“明窗版”新能源VAN車實際上早就有了,為何要嚴查呢?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搞清楚一個事,那就是“明窗版”和“盲窗版”的區別。簡單來說,“明窗版”是拉人的,而“盲窗版”是拉貨的。
但是,有些品牌及其經銷商非常“機智”,明著是明窗版,但卻又打上“多功能版”、“座椅秒變魔術空間”、“輕松側掛或拆卸”的標簽,這些高大上的詞匯一出來,仿佛一夜之間就賦予了明窗版無限可能。既能載人又能拉貨,上乘用車證照,買乘用車保險。這誘惑力,又有幾人頂得住。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新能源VAN車這么受歡迎,商家為啥老是擦邊“明窗版”,不索性就做大做強“盲窗版”呢?這樣既不會被“識破”,又能顯得真誠“本分”,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不是不想,而是沒辦法。
首先說說保險問題。盲窗版是拉貨的,保費高出預期不說,部分保險公司甚至直接拒保,讓人直呼“買車容易養車難”。這也不難理解,畢竟電動“貨車”風險高,維修成本更高,保險公司自然要提高保費來對沖風險。
其次再說補貼的事。對于上乘用車證照的明窗VAN車,政策是一路綠燈,國補地補應有盡有,購車成本大大降低。可一旦選擇了貨運版,那么對不起,你就只能干瞪眼抓瞎,價格優勢瞬間消失,性價比自然也就下去了。部分企業不想放過這部分客戶,于是“明窗版”擦邊,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那么重點來了,明明設計初衷是載人,偏偏要被用來拉貨,這背后的邏輯看似精明,實則步步驚心。市區里貨車限行多,乘用版新能源VAN車就成了“曲線救國”的首選。但別忘了,交規可不是吃素的。一旦被交警叔叔逮個正著,客貨混裝的罰款單是逃不掉的。
更慘的是,有的車主為了多拉快跑,私自拆除座椅,這一拆,直接成了非法改裝。安全問題和罰款翻倍不說,還可能面臨扣車的風險。要是再碰上運管,那更是雪上加霜,非法營運的帽子一扣,直接可以“放假”了。就算司機“機智”,能逃避種種查車,可一旦發生事故,又可能會被保險公司以非法改裝等理由拒絕賠付,和“裸奔”無異。
“多功能”的背后,看似光鮮,實則暗流涌動,亂象叢生。你以為買了輛“跨界神車”,但實則可能掉進了法規的“坑”。
編后語
商用車公社認為,如此利用明窗版VAN車,看似飛速,實則“討巧”。“擦邊”的事還是少干為妙,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反噬。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嚴查乘用版VAN車用于貨運,及早避免道路貨運危險事故的發展。而消費者更是要記住,合規才是硬道理,別讓一時的便利,讓自己成了“韭菜”。明智選擇,遠離“韭菜田”,才是正確打開方式。大家有什么想法,歡迎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