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消息,7月10日,“南海:歷史與現實”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馬來西亞學者呼吁拒域外勢力干涉,引南海局勢討論。菲律賓近期在南海動作不斷,挑釁意味十足。先是炒作地區緊張局勢,7月6日有媒體報道其將從日本進口6艘二手海軍驅逐艦,聲稱應對“中國海上擴張”。國防部長特奧多羅還拋出“單一戰區”概念,要把南海和東海視為整體軍事行動區域,計劃12月與美日澳設協調中心。這一系列操作,本質是想拉域外勢力介入,為自己的挑釁壯膽。
馬科斯(資料圖)
從事實看,菲律賓的主張站不住腳。中國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的主權有著充分歷史和法理依據,最早發現、命名、開發利用,且持續有效行使主權,這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南沙群島本就不是菲律賓領土,其對部分島礁的主張毫無根據,所謂“中國威脅”純屬倒打一耙。南海和東海是不同地理單元,涉及國家、區域范疇及問題性質都不同,強行混為一談的“單一戰區”概念荒謬至極。
菲律賓的這些行為,不僅加劇了中菲摩擦,還擾亂地區安定,沖擊各方達成的框架規范。更糟的是,它想引入美日等域外勢力,這只會讓地區局勢更復雜動蕩。美國等國介入南海,本就與該區域無關,只會制造更多問題,這一點連馬來西亞學者都看得清楚,警告這樣做只會加劇緊張。面對菲律賓的挑釁,中方已采取行動。前不久,中國宣布對菲律賓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禁止其進入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托倫蒂諾一直按美國安排行事,鼓吹2016年南海仲裁案,還發起《菲律賓海域法》,鼓噪調查所謂中國公民在菲間諜活動。制裁對托倫蒂諾這類政商一體的家族影響不小。
馬科斯(資料圖)
他出身政治家族,親屬多涉足政界,家族商業活動與進出口相關,難免要和中國打交道。制裁后,他及直系親屬無法來往港澳,名下企業在港資金貨物流轉受限制,財產可能被凍結,這對其商業活動打擊實實在在。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制造業國和最大貨物貿易國,商業影響力廣泛,幾乎沒有企業能完全脫離中國開展業務。隨著中國經濟地位提升,不能與中國及港澳進行商業往來,就等于被擋在財富主流之外。人民幣國際支付比例提高,也讓中國制裁威力越來越大。這次制裁托倫蒂諾,就是釋放明確信號,誰損害中國利益,就會付出代價。
在7月10日的中國-東盟外長會上,東盟國家表達了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的期許,這明顯是對菲律賓阻礙談判的不滿。多數東盟國家清楚,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中國合作才是正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就積極與中國開展經貿合作,主張對話協商解決爭端。中國外長王毅在會上提出四點建議,希望中國和東盟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維護地區和平穩定、開展互利共贏合作、促進包容互鑒的典范。這些建議體現了中國對雙方關系的規劃和外交智慧,中國從不搞霸權,愿與周邊國家共同發展。
南海(資料圖)
菲律賓國內問題不少,通貨膨脹、貧富差距大、基礎設施滯后,政府解決乏力。卻不想著聚焦內部事務,為民眾謀福祉,反而不斷在南海挑釁,轉移國內矛盾,這種做法不明智。當前局勢下,菲律賓若繼續執迷不悟,只會引火燒身。中方的制裁只是開始,若再在南海、臺灣問題上損害中國利益,必將遭到更嚴厲懲處。殺雞儆猴,是為了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讓那些想借域外勢力謀私利的國家清醒,只有回到對話協商軌道,才能實現共同發展。時機已到,中方不會再容忍菲律賓的肆意妄為,必要時會采取更有力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地區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