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是改革開放的第二年,也是海南解放的三十周年。彼時,大多數群眾都對中國未來的前景失去了信心。
為了激勵各級干部,中宣部有意指示海南省的宣傳部門搞好海南解放三十周年的紀念工作。
沒想到,當鄧華老將軍看到編寫組的初稿卻有一些憤怒,提出了兩點意見。
第一點是海南本地的瓊崖縱隊在解放海南的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情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好好寫一些。
第二點則是渡海作戰的部隊有兩個軍,40軍寫了不少,43軍也應該寫一篇,不能埋沒了43軍。
那么,歷史的本來面目是怎樣一副尊容?43軍有沒有參與解放海南島的戰役?鄧華的建議,海南宣傳部門是否采納了呢?
抱病寫記錄
黃進先,1980年是海南人民廣播電臺的一名記者。新年剛過,黃進先來到單位上班。
開年會議上,領導就強調了上半年的工作重點,說:“黨委宣傳部新成立了一個海南革命文物史料征集小組,要從事黨史刊物《瓊島星火》紀念海南解放30周年專輯的編寫工作。”
上面還特別囑咐道:“著重史實,切忌空論,一個月內交稿。”
會議在海浪般的掌聲中結束了,黃進先是任務的骨干成員,從2月底-4月底,這兩個月的時間里,黃進先來到了廣州,采訪了多位親歷者,接觸到了那段酣暢淋漓的歷史。
據黃進先回憶道:“當時我腦袋里每天想的就是解放海南的情況,好像自己回到了那個時代一樣。”
在黃進先的敘述中,引領他的導師、也是他的采訪對象,是一大批高級軍官,其中就包括前線最高指揮官的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40軍副軍長兼參謀長解方以及瓊崖縱隊老同志馬白山、莊田等人。
最讓黃進先記憶深刻、無比佩服的當屬鄧華。原因很簡單,鄧華已經是耄耋之年,身體大不如從前,抱著殘軀趕寫回憶文章。
黃進先說:“其實我見到他的時候,看上去身體不太好了,但為了寫出當年的歷史,老將軍還是和我一起工作了40多天。”
1980年3月3日上午9時,黃進先按照事前的約定,來到了鄧華所在的休養所——廣州珠江賓館留園3號。秘書隋學方見到黃進先,很有禮貌伸出了雙手,說:“黃記者,首長等你很久了。”
幾分鐘之后,黃進先便在隋學方的帶領下,在臥室看到了鄧華。那情景頗有些令人不安:墻角豎著一罐氧氣筒,70歲的鄧華口鼻處插著氧氣面罩,身著粗布便服,頭戴圓頂布帽,面龐十分消瘦且蒼白。
記者落座后,便同鄧華開始了攀談。起初,鄧華是不愿意用個人名義寫回憶錄。
此前,鄧華僅僅在朝鮮戰爭上,和人一起合作,寫過幾篇文章。
這次要寫海南戰役,鄧華曾給海南黨委說過:“你區黨委宣傳部派人來要我寫一篇紀念海南島解放30周年文章,本不敢獻拙,但我是海南戰役的參加者和指揮者之一,責無旁貸。”
在道德感的催促下,鄧華答應了此事。老一輩的將領向來都是一個吐沫一個釘,實踐起來毫不含糊。
為了弄清一些歷史細節和戰斗情況,鄧華還專門托人從北京帶來了一些原始電報、檔案材料。另外,鄧華還找來了一些40軍、43軍的老戰士,開了一個座談會。
本來,最初的組稿計劃中,本沒有關于43軍的專門文章,只零零散散提到了一些,關于瓊崖縱隊接應的事件提到的也很少。
鄧華了解了之后,便不同意,還說:“我們搞史料,應注意它的完整性,兵團、渡海作戰部隊、瓊崖戰士、人民支前都要有文章,這樣反映戰役才能更全面。我們共產黨人是歷史唯物主義者,是怎樣就怎樣。”
最終,經過40天的查證、回憶,鄧華的回憶文章《雄師飛渡天險,踏破伯陵防線》問世了。
該文篇幅短小,卻很精悍,前后修改了6次。黃進先很清楚文章完成時,鄧華對自己說:“小黃,我這個學生現在是交卷了。”秘書也對黃進先說:“首長一邊輸氧,一邊修改文章,有時連電視都不看了。”
可見,在鄧華的眼中,43軍也是解放海南島的絕對主力。從客觀的角度分析,鄧華不得不為43軍站臺,多說一些話。實際上,在參戰時間上,43軍甚至要早于40軍。
解放海南島
開國大典的禮炮聲剛剛過去不過幾個月,人民解放軍的威武之師浩浩蕩蕩開到了珠三角。
大陸各地都喜迎解放軍,可是祖國海岸線附近的諸多島嶼還在蔣介石手中。從渤海的長山列島到東海的舟山、臺灣,一路蜿蜒延伸到海南島,形成了一道封鎖整個中國海岸的鎖鏈。
在蔣介石的構想中,國民黨軍要憑借海空優勢困住大陸。
在經濟上,蔣介石還要求一切海外商運都要停止,嚴禁一切外籍船舶駛入內地。解放區的漁船、貨輪一旦出海,就會遭遇國民黨海軍的炮擊。
險峻的沿海環境,促使解放軍發起了金門戰役。
然而,金門之戰,葉飛犯了輕敵的毛病,解放軍遭遇了大敗。失敗往往比勝利更有教訓,解放軍總結了教訓,開始謀劃攻打海南島。
海南島是中國沿海第二大島嶼,國民黨大部分兵力敗逃到島上,企圖負隅頑抗。坐鎮臺灣的蔣介石也希望海南和臺灣能互成犄角之勢,為此他不顧派系成見,重新起用了粵系將領薛岳為海南防衛總司令。
中央面對蔣介石的封鎖陰謀,下定決心要解放海南島。
12月10日,第4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在原定計劃基礎上提出增派12兵團韓先楚的第40軍參加海南島戰役,這表明40軍不是第一批攻打海南島的部隊,而是增派部隊。
八天之后,身在莫斯科的毛澤東向四野發出了電令:“以43軍及40軍準備攻瓊崖。”電報明文點到43軍在前,40軍在后。
由此,韓先楚的40軍正式加入到解放海南島的作戰序列中。根據四野的部署,第40軍、第43軍和兩個炮兵團以及部分工兵、通信、防坦克部隊組成了約十萬人的渡海兵團。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韓先楚的40軍的確是主力部隊,43軍更多的則承擔著副攻任務。
受到“金門失利”的影響,40軍內一些指戰員對大海盲目畏懼,個別指戰員竟然以自傷的方式逃避戰斗。“今天我吃魚,明天魚吃我”、“革命到海底”一度被戰士們掛在嘴邊。
鄧華后來回憶:“茫茫大海,波濤洶涌,敵人飛機軍艦耀武揚威,許多同志對于能否渡過海峽產生了很大的疑慮。”
作為一個指揮員,韓先楚為了鼓舞軍心,親自檢查帆船性能、參加機帆船試航。針對隊伍中的消極情緒,則開展“憶苦、訴苦”教育互動,幫助戰士們克服了心魔。
1950年3月5日傍晚時分,40軍118師351團一個加強營甘當先鋒,在師參謀長茍在松的率領下,分乘21艘帆船偷渡瓊州海峽,登陸了海南島,順利和瓊崖縱隊先遣部隊接上了頭。
除了40軍,43軍的128師383團在3月10日,也派出了一個加強營發起了偷渡作戰,并取得了勝利。
第一批兩次偷渡的成功,撕開了“柏陵防線”的口子,故而第二次偷渡的任務又提上了日程。
不過,韓先楚和鄧華就這一問題發生了分歧。
3月21日,在徐聞縣赤坎村15兵團指揮所,鄧華認為應該按照原計劃實施第二批登陸,即在從40軍和43軍各派一個加強團進行偷渡作戰。
韓先楚考慮到島上國民黨軍會反應過來,主張直接實施大規模渡海登陸。經過一番爭論,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只能將各自意見上報四野總部。總部立即回電:支持鄧華。
這樣,第二批偷渡作戰,40軍于3月26日派出了118師的一個加強團,43軍則在月底派出了127師的一個加強團。
根據這一歷史事實,43軍是參與了前兩次登陸計劃,也立下了一定的功勞。
到了4月份,各方面的條件猶如秋天的稻谷,早已熟透。根據15兵團的部署,4月16日是發起總攻的日子。
這天,40軍和43軍一共八個團(其中40軍6個團,絕對主力;43軍兩個團),共計25668名戰士參加了全面渡海登陸作戰。
次日凌晨,在瓊崖縱隊的密切配合下,40軍的六個團于海南島西側臨高地區順利上岸。43軍的2個團也在林詩港地區成功登陸。
4月21日,40軍日夜兼程,及時趕到美亭,和43軍一道殲滅、擊潰了海南島上國民黨的主力部隊,取得了美亭決戰的勝利。
薛岳見大勢已去,在22日慌忙乘坐飛機離開,飛往臺灣。5月1日,海南全境解放。
結語:
海南戰役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茍延殘喘和以海南島為反攻大陸的企圖,避免了海南島成為“第二個臺灣”。
在戰役中,韓先楚發揮出色,敏銳捕捉到了戰機,再次展現了自身“旋風司令”的本色。
但不可否認的是,43軍也表現優異,完成了兵團下達的每一項軍令。
之所以會回避43軍的歷史貢獻,恐怕還是受到了現實因素的干擾,畢竟43軍軍長李作鵬晚節不保,站錯了隊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