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彭德懷代表中方在朝鮮停戰協議書上簽字,彭德懷同志的偉大歷史功績,被黨和人民永遠記住了。
實事求是得說,在彭德懷二十多年的戰爭生涯中,抗美援朝戰爭的確是他一生最耀眼的一戰,斯大林稱彭德懷是東方一位極其偉大的軍事統帥。
仔細回顧彭德懷在朝鮮戰場上的戰斗經過,一些人提出了一個頗具討論性的問題:抗美援朝戰爭中,主席為何沒有給彭德懷配政委呢?三大原因是不可忽視的。
一、毛主席對彭德懷是絕對信任的
1950年10月2日,在政治局會議上,針對是否直接出兵援助朝鮮這個問題上,包括林彪等不少同志,都建議謹慎考慮,很顯然,美軍這個對手的確不可小覷。
10月4日,彭德懷乘專機來到北京,參加政治局擴大會議。
這次會議,因為對朝鮮戰況不了解,因為對美軍相關情報了解不夠,彭德懷始終保持沉默。
不過,在一兩天后的政治局會議上,彭德懷明確表態支持直接出兵。
彭德懷指出,這一仗不管早打晚打,都是要打的,如果現在不打,那么我們的子孫后代就要打,到時候面臨的局勢將更加危急和復雜。
彭德懷進一步指出,一旦讓美國控制整個朝鮮半島,那么美國的大炮將可以直接架在新中國家門口,新中國將時刻處于美國的威脅之中。
可以說,彭德懷一番震耳欲聾的發言,對政治局通過抗美援朝的提議,起到了很大作用。
幾天后,彭德懷便被任命為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鄧華擔任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
那么,毛主席為何沒有給彭德懷配備政委呢?三個原因是不容忽視的。
第一,毛主席對彭德懷同志是絕對信任的。
彭德懷身兼司令員和政委兩職,意味著彭德懷在志愿軍指揮上,有著絕對話語權。
彭德懷能夠擁有如此之大的權力,正是因為中央對彭德懷是絕對信任的。
彭德懷對黨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
1928年,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朱毛紅軍會師。
之后,彭德懷長期擔任紅三軍團軍團長。在中央蘇區期間,中央曾有想法將紅三軍團擴編為紅三方面軍,由彭德懷擔任總指揮。
可是彭德懷毫不猶豫拒絕了。彭德懷指出,紅三軍團人數少,裝備不足,不宜擴編,紅三軍團還是歸屬于紅一方面軍建制比較妥當。
主動拒絕更高的位置,這不是忠誠是什么。
遵義會議之后,面對紅三軍團被撤銷,彭德懷沒有一句怨言,完全服從中央的命令。
對于毛主席,彭德懷始終堅定得認為,只有毛主席領導紅軍,我黨才有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遵義會議上,彭德懷站出來堅定得支持毛主席。
在志愿軍司令員這個位置上,彭德懷能夠堅決服從中央命令,同樣是一種忠誠的表現。
客觀地說,這是一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戰爭,一旦戰爭出現什么不利局面,彭德懷這個志愿軍司令員,將會面臨怎樣的局面,這誰都無法預料,然而,因為內心對黨,對毛主席的忠誠,彭德懷沒有考慮過自己,堅決挑下這個重擔。
十年特殊時期,四人幫等陰謀分子們,給彭德懷捏造了反革命,反對毛主席等諸多莫須有罪名,為此,彭德懷說道:“要說我犯錯誤,我承認,可是要說我反對毛主席,我是絕對不會承認,我對黨的忠誠,相信毛主席是清楚的。”
二、毛主席曾做過彭德懷的政委
第二,當時中央沒有合適的政委配屬給彭德懷。
在戰爭歲月中,彭德懷一共有過四位政委。
彭德懷第一位政委是滕代遠。1930年,紅三軍團成立,彭德懷擔任總指揮,滕代遠擔任政務,在紅軍早期,滕代遠的資歷可是堪比元帥。
建國后,滕代遠成為鐵道部部長。
彭德懷第二位政委是楊尚昆。后來,楊尚昆成為正國級干部。
彭德懷第三位政委是李富春,楊尚昆調任總政擔任副主任后,李富春短暫和彭德懷搭檔一個月。建國后,李富春一度成為政治局常委,同樣是一個正國級干部。
彭德懷最后一位政委是毛主席,1935年9月,中央紅軍北上后,隊伍改編為陜甘支隊,毛主席和彭德懷搭檔,彭德懷是總指揮,毛主席是總政委。
彭德懷四位政委,有三位是正國級干部,由此可知,彭德懷的確是非常不一般。
因此,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如果真的要給彭德懷配一位政委,這個政委必須得有元帥資歷。
不少學者提到,羅榮桓和鄧小平二人無疑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只可惜,羅榮桓當時擔任總政主任,并且那個時期,羅榮桓健康狀態很不理想,以羅榮桓當時的身體狀況,根本無法支撐起抗美援朝這場高強度戰爭。
而鄧小平當時在西南軍區擔任政委,西南地區那個時期情況極為復雜,西藏還沒有解放,因此,鄧小平根本離不開。
三、軍政雙全的彭德懷元帥
第三,中央不給彭德懷配政委,還因為彭德懷本身就是一個軍政雙優的天才軍事家。
早在1930年紅軍攻打長沙時,彭德懷就展露出非凡的政工才華。
紅軍拿下長沙后,在安撫民眾上,在部隊紀律上,在和外國外交機構打交道上,彭德懷表現出了非凡的政工能力。
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作為一野司令員,他長達數年身兼司令員和政委兩職,解放戰爭已經證明,彭德懷是一位軍政雙優的軍事家。
一野能夠從五六萬人,逐漸增加到二十多萬,除了聶榮臻的華北軍區增援了一部分兵力,更多的兵員來自于俘虜。
彭德懷能夠將十多萬俘虜,成功改造為信仰堅定的解放軍,彭德懷的政工能力可見一斑。
在抗美援朝這樣一場高強度,敵我力量懸殊的戰爭中,彭德懷更多的精力當然只能放在軍事指揮和謀劃上,事實上,第一副政委鄧華雖然不是志愿軍政委,可實際上,鄧華扮演的角色基本上算是政委了,在戰場上,鄧華和彭德懷配合的非常默契。戰后,一向要求嚴格的彭德懷,對鄧華這位搭檔給予了高度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